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15 07:47
(来源:南湖晚报)
转自:南湖晚报
N晚报记者 黄 烨 邓雪珂 视频记者 丁思源
金七门核电站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金七门村,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全部采用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符合国际最高安全标准。
2023年12月29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决定,核准浙江金七门核电项目。目前,2台核电机组正在有序建设中。项目6台机组全面建成后,总装机容量约720万千瓦,每年上网电量约550亿千瓦时,推动核能产业和新一代数字技术深度融合。
骄阳照耀海面,海浪拍打礁石,登上临海的山丘往下望,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小南山岛显露全貌,这里是宁波最南端的象山县鹤浦镇金七门村。戴着安全帽的核电产业工人正在这里有条不紊地工作着,6台混凝土传送设备传来阵阵轰鸣声。
8月10日上午11时许,位于象山县的金七门核电1号机组浇筑核岛反应堆第一罐混凝土,标志着该机组核岛建设全面启动。该项目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全部建成后,总装机容量约720万千瓦,预计年发电量550亿千瓦时。
“对于核电人来说,能从无到有地见证并参与一座核电站的建设,有极大的吸引力。”中核浙能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浙能”)正高级工程师杨云斐眼眶发红地说。近30年来,他在秦山见证了中国核电的一个个高光时刻。如今,“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信念驱使“老秦山人”奔赴象山,担当第一批“拓荒者”。
从秦山到象山,从一片海转战另一片海。曾经,秦山核电改变了长三角乃至中国大陆的能源格局;现在,秦山核电人在象山筑起的“新秦山”,采用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将为全球核能行业贡献更多中国方案。
老核电人期待“新战场”
每个周一清晨,3辆蓝白相间的大巴都会迎着海盐的“最美日出”,快速行驶在狭长的海岸线上。4个多小时的车程,连接起海盐县城的核电生活区和象山县的金七门核电项目建设现场。
杨云斐是这趟车的常客,周末短暂休整,周一早上匆匆告别家人,带着期盼和对核电新项目的热忱,一次次奔向象山,“这趟通勤路,也见证着我们秦山人的奋斗历程。”
他还记得,2022年4月25日是他第一次踏上象山这片土地的日子。在沿海的山丘放眼望去,一面是起伏的山峦,一面是浩瀚的大海,这山与海交织的美丽景象,不就和秦山一样吗?
1994年,杨云斐刚到秦山核电时,就有着强烈的自豪感,总喜欢听前辈讲拓荒的故事。“前辈们从无到有建起了一座核电站,我在敬佩他们的同时,也为自己没有机会参与其中而感到惋惜。”杨云斐从一线工人做起,在秦山核电辗转多个部门,积累了丰富的维修、管理经验,但他依然觉得自己的工作履历有点遗憾,那就是没有参与一座核电站从筹备到建造的全过程。
金七门核电项目给了杨云斐等中国核电人再次大展拳脚的机会。他对记者说,中国核电从秦山起步,他们要将“秦山经验”带到象山金七门,为我国核工业高质量发展谱写“国之光荣”新篇章。
从厂址普选到纳入规划,从论证评审到获得核准,金七门核电项目经过了10多年的漫长进阶之路。自2009年起,金七门核电项目便开启了厂址保护工作,环境评测、地质勘探、海域分析等大量前期基础性研究工作一直在不断推进中。
2022年,对于金七门核电项目而言,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这一年,秦山核电正式接过该项目前期工作和后续建设任务的“接力棒”,298名秦山核电人奔赴金七门。
中核浙能项目开发处业务经理王贺宇今年52岁,此前是秦山核电三期的调试能手,后来走上了管理岗位。但当“去象山还是留秦山”的选择摆在他面前时,他毅然选择从头开始“创业”。
在金七门,王贺宇是“六边形战士”,除了处理业务问题,还忙碌于取文、报批乃至征迁工作。孩子大学毕业的重要时刻他缺席了,但是金七门核电项目开发的每一个重要节点他都在。每当有人问起为什么这样选择,他的回答总是同一个:“因为热爱这份事业。”
如今,杨云斐曾经攀登过的小南山有一大半已经平整,那是近二百万方的土石方工程量,现代版“愚公移山”在金七门展现。“国之光荣”这四个字刻在每一个“老秦山人”的心中,“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同样激励着每个核电人。
每周坐大巴往来秦山和象山的人越来越少,随着工程紧锣密鼓地推进,许多人从一周一回家变为两三周才回家一趟,还有不少人在当地扎了根。“核电人,项目在哪里,家就在哪里。”中核浙能安全质量处副处长王虎说。
“大会战”刷新第一速度
碧空如洗,万顷波涛拥海来。曲折海岸线环绕间,金七门核电1号机组核岛反应堆第一罐混凝土浇筑(FCD)圆满完成,标志着金七门核电项目建设迎来新的建设阶段。
金七门核电项目规划建设6台三代核电机组,全部采用“华龙一号”技术,符合国际最高安全标准,推动核能产业和新一代数字技术深度融合。
建成后,金七门核电项目预计年发电量达到550亿千瓦时,相当于宁波市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的一半,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500万吨。
肩负着历史使命,这群从秦山走出的“老秦山人”,在金七门核电项目上首先从设计源头入手,将秦山核电安全运行的经验反馈和良好实践推动落实到金七门核电项目的设计文件上。
早在金七门核电项目核准前,一场紧张而有序的“大会战”就拉开了帷幕。这个项目涉及的设计、设备和施工管理,需要和技术人员交流,他们在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北京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旁边找了个临时办公室。“那段时间,我们天天带着个小板凳,就坐在设计人员旁边,一对一落实经验反馈。”回忆起那段难忘的时光,杨云斐脸上满是怀念。
“和设计的对接,是我们最早启动的重点工作。”陈坚刚曾在秦山核电负责过技术改造,如今承担着金七门核电项目的设计管理工作,他说,之所以要这样费时费力地跑,是为了在项目设计之初就把不完美处全部落实到近乎完美。
陈坚刚看似苛刻的“完美主义”,实则是核工业“严细融入一切”的精神体现。一面梳理,一面优化,除了秦山的实践经验之外,他还带着团队梳理了不同核电厂的经验反馈,总计达14600多项。
设计不过是理论层面,离不开设备的支持,否则纸面内容便难以落地。杨云斐介绍,他们还找了大量制造厂家,逐项核对参数、优化细节,将设计语言的“精确性”转化为设备参数的“毫厘不差”。
就这样,经过连续3个月的日夜奋战,他们用汗水和智慧为金七门核电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细致入微的筹备工作,恰似强劲引擎的预热,为后续项目建设全速推进奏响激昂序曲——
2023年12月29日,金七门核电项目成功核准,中核集团、中国核电、秦山核电及地方政府各层级、各部门通力协作、紧密合作,历时一年零九个月创造出核电新厂址核准申请的新纪录。
2024年1月23日,1号机组核岛正挖工程首次爆破顺利实施,第一个作业面就此打开;此后,正挖、小南山场平、负挖,直至现在常规岛区域的回填、打桩等,干成了多个“第一速度”。
在金七门核电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秦山核电的宝贵经验成了项目团队建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从最初秦山的探索追赶到如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国核电正在新时代核工业精神的引领下,一步步裂变出更多的“想象空间”。
传承书写“新秦山故事”
金七门村,被称为宁波的“天涯海角”,落日余晖洒在海面上,渔船缓缓航行,远处灯塔如豆。当地的渔民们谁也没想到,恬静的小渔村一时间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核电站的选址十分严苛。杨云斐介绍,选址要综合考虑地质、天文、用地、用水、交通、人口、经济等各方面的因素,“金七门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各方面条件都非常优越,是难能可贵的好厂址。”
不过,渔民们一开始并不能完全理解。于是,秦山经验再一次发挥了作用。“之所以说秦山是我们核电的‘老母鸡’,是因为它的经验是多方面的。”卫毓卿在秦山核电长期负责党群工作,他告诉记者,再造“新秦山”,不只是学习工程建设经验,企业和地方之间的沟通交流等也很重要。
为了让大家理解接受,项目组邀请70批、近5000人次当地群众到海盐秦山核电考察。象山有杨柳坑村,海盐有杨柳村,相似的名字,让海盐这个以长寿而闻名的村落,成了生动的“宣传名片”;秦山核电在海盐当地融合发展、产业带动等方面作出的积极贡献,也让象山民众看到了核电项目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兼职科技副校长的杨云斐还深入象山6所学校开展科普宣传活动,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为孩子们揭开核电的神秘面纱。
为推动核能产业和新一代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杨云斐还带领工作室成员开展了核电智慧工地推进策略研究的软课题。
《金七门核电智慧工地需求分析报告》的出炉,为推动工程公司智慧工地2.0版本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份报告包括调研报告、设计输入、技术研讨、各类会议纪要,总字数近30万。”杨云斐感慨道。
如今的金七门核电项目施工现场,智慧工地成果初见成效。智能无人机每天6次往返巡飞,如同不知疲倦的空中卫士,为施工现场的安全保驾护航;远程高空全景影像系统如敏锐的眼睛,全方位“盯”着现场的一举一动;人员和车辆自动识别系统也已安装完成,实现对施工人员的精准管理……
今年3月,金七门核电项目引入数智砼管理平台,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新范式;今年7月,金七门核电项目携手北岑科技开发的创新应用,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作为项目技术联系人,杨云斐所在团队还与同方威视联合研发基于数据驱动的核安保一体化技术应用及软件平台。一个个创新应用,为金七门核电项目注入科技创新的活力。
目前,中核浙能还在筹备与宁波共同培养技能人才,杨云斐也参与其中。他说:“我们不仅要建好一个项目,更要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共建共富美丽象山。”
再造一个“新秦山”,不仅是新建一个核电站。40年前,一群有志之士汇聚到秦山脚下,开创中国核电的先河,挺起了中国核电的脊梁;40年后,从秦山出发的核电人,在东海之滨扛起金七门核电发展的大旗,书写着又一个“新秦山故事”。
金七门核电·留言墙
我们从秦山来,秦山经验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激励我们挑战自己。40年来,中国核电事业完成了从“一张白纸”到“领先世界”的逆袭之路。现在,在国家未来产业战略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核电未来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在金七门,我们也将创造新的传奇。
——中核浙能工会主席兼党群工作处处长 卫毓卿
在秦山核电工作28年,我亲历了中国核电事业“从跟跑到并跑、再到局部领跑”的转变。秦山经验的核心是自主创新、融合发展,我们在不断摸索、改进中,成就了今天的辉煌。现在,我来到了金七门,这里对我来说,既是新的开始,也是梦想的延续。
——中核浙能生产准备处支部书记兼副处长 蒲晓彬
“老夫聊发入象山,工程不完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处处如象山。”当在央视《新闻联播》中看到金七门核电项目核准的消息时,我热泪盈眶地写下这首诗。我愿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和多年核电工作经验,为这里的建设添砖加瓦。
——中核浙能项目开发处业务经理 王贺宇
金七门核电·大事记
2023年12月29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决定,核准浙江金七门核电项目。
2024年2月18日,浙江金七门核电项目开工建设。
2024年11月7日,浙江金七门核电厂一期工程大件码头工程的港口岸线正式获批,这也是新一轮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获批后,宁波港域首个获批的港口岸线。
2025年1月14日,金七门核电厂区钢便桥圆满完工并顺利通车。
2025年8月6日,国家核安全局发布《关于颁发浙江金七门核电厂1、2号机组建造许可证的通知》,决定向中核浙能能源有限公司颁发《浙江金七门核电厂1号机组建造许可证》和《浙江金七门核电厂2号机组建造许可证》。
2025年8月10日,金七门核电1号机组核岛反应堆开始浇筑混凝土,核岛建设全面启动。
讲述人:杨云斐,四川绵阳人,浙江工匠,中核浙能能源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宁波市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1994年入职秦山核电站,从事核反应堆机械设备检修以及核电维修技术管理工作,2022年来到象山开展浙江金七门核电项目筹备工作。
本版图片由金七门核电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