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信达晨会(2025/08/15)石化:卓越新能公司深度报告 | 计算机:九方智投控股公司深度报告

2025-08-15 07:30

(来源:信达证券研究)

【石化】卓越新能(688196)公司深度报告:生物柴油龙头,双碳背景下的绿色能源先锋(刘红光)

【计算机】九方智投控股(9636.HK)公司深度报告:借投教内容流量风口快速崛起,战略布局RWA及国际市场(庞倩倩)

【宏观】宏观专题报告:美国“类滞胀”下的降息困局(解运亮)

【金工】基金专题报告:工银FOF产品巡礼系列一:工银价值稳健-聚焦多元资产配置,基金稳健增值范式(于明明)

【环保】中科环保(301175)公司点评报告:产能增加&供热拓展驱动业绩,2025H1归母净利同比增长20%(郭雪)

【医药】南微医学(688029)公司点评报告:海外增速亮眼,创新驱动长期成长(唐爱金)

请联系对口销售或点击进入 信达研究小程序

国家数据局:我国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8月14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实现长足发展。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在规模、技术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截至2025年6月底,5G基站总数达到455万个,千兆宽带用户达2.26亿户,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有力带动经济社会发展。

1880亿元设备更新投资补助资金下达

8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称,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1880亿元投资补助资金已下达完毕,支持工业、用能设备、能源电力、交通运输、物流、环境基础设施、教育、文旅、医疗、住宅老旧电梯、电子信息、设施农业、粮油加工、安全生产、回收循环利用等领域约8400个项目,带动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

发改委启动十五五海洋经济规划 聚焦核心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

8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与相关部门着手编制“十五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根据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部署,旨在部署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海洋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该规划强调创新驱动,将尽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并取得原创重大成果。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协调发展司副司长马维晨表示,同时加快推动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海洋未来产业。

事关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规范宣传等,两部门征求意见

8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市场监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与规范宣传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共包含加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缺陷调查与召回管理力度、强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加强企业广告活动和商业宣传行为监督、强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事件事故报告与深度调查4方面内容。

三部门联合发布《医疗广告认定指南》加强医疗广告监管

8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医疗广告认定指南》,为有力打击违法医疗广告提供更为清晰、更具可操作性的指引。

国新办将于8月1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 介绍“十四五”时期体育强国建设成就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于2025年8月19日(星期二)上午10时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介绍“十四五”时期体育强国建设成就,并答记者问。

国家邮政局:7月份邮政行业业务收入完成1449.8亿元 同比增长8.6%

8月14日,国家邮政局公布2025年7月份邮政行业运行情况:7月份,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完成1449.8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快递业务收入完成1206.4亿元,同比增长8.9%。

国家铁路局:2025年前7个月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30亿元 同比增长5.6%

国家铁路局发布数据,2025年7月份,全国铁路客货运量稳步提升,运输安全持续稳定,有效满足了暑期旅客出行和货物保供需求。7月份,全国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4.55亿人,同比增长6.6%;完成旅客周转量1770.69亿人公里,同比增长5.7%。今年前7个月,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30亿元,同比增长5.6%,铁路规划建设高效推进。

储能行业反内卷 149家单位积极参与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8月13日发布《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促进储能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征求意见稿),149家单位积极参与。其中指出,合理定价与公平竞争鼓励成员单位以技术、服务、信誉和履约能力为基础参与市场竞争。

中钢协:8月上旬重点钢企粗钢日产207.4万吨 环比增4.7%

8月14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公布数据,2025年8月上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共生产粗钢2074万吨,平均日产207.4万吨,日产环比增长4.7%;生铁1914万吨,平均日产191.4万吨,日产环比增长3.2%;钢材2005万吨,平均日产200.5万吨,日产环比下降4.1%。

石化:刘红光

联席首席分析师

S1500525060002

卓越新能(688196)公司深度报告:生物柴油龙头,双碳背景下的绿色能源先锋

【公司层面】卓越新能是国内第一家专业从事废油脂制取生物柴油技术研发生产的企业,也是国内酯基生物柴油生产龙头企业。我们认为当下时点公司具备投资价值,主要有3点原因:1)业绩表现长期行业领先,并且在极端关税政策背景下仍保持盈利:基于公司优秀的成本管控能力、上游供应商管理和下游销售渠道拓展能力,公司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均优于同行,在2023-2024年欧盟反倾销调查最为严峻的时刻,公司仍然未出现亏损。且在产能扩张计划下,未来业绩增长潜力较大。2)海内外产能持续扩张:目前公司拥有酯基产能近50万吨,我们预计生物柴油能够扩产到近130万吨(包括酯基国内近50万吨+新加坡20万吨+泰国30万吨,烃基国内20万吨+泰国10万吨),为公司收入和利润增长带来显著贡献。3)外部负面影响落地且逐步削弱:公司受欧盟反倾销税的负面影响好于预期,公司通过荷兰子公司直销保障生物柴油销售量和价格稳定,且通过保税形式能较大程度规避负面影响。长期看,公司受外部负面影响正在削弱,新加坡、泰国以及中东等海外生物柴油基地建设和国内生物航煤产线将为公司提供更大基数的非税销售来源。

【行业层面】我们认为,生物燃料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且存在重大投资机会,主要原因包括:1)国内外政策推动需求增长且当前处于提升渗透率的早期阶段:欧盟是全球生物柴油最大消费地,也是中国生物柴油最大出口地。当前欧盟对华虽设有政策阻挠,但我国企业短期内可通过出口到非欧盟但高需求地区比如英国、或贸易中转地区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进行国际海运或航运线的生物燃料掺混等解决;长期可通过直接在海外非税地区建厂和国内生产出口SAF产品等方式应对欧盟反倾销税政策,而欧盟对包括UCOME在内的先进生物燃料和SAF需求会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国内政策也在不断完善推动需求增加,包括进行SAF试点机场加注以及出台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名单等。2)碳价加成和边际成本改善带来的盈利机会:虽然生柴的价格和原料成本均高于传统柴油,但从碳减排角度和欧盟碳交易市场考虑,生物柴油的经济性高于传统柴油,随着未来国际、国内碳市场或碳税政策的持续推进或出台,生物燃料的外部收益有望较快实现内部化,全生命周期经济性将进一步凸显。另外,2024年我国已经取消生物柴油主要原料UCO出口退税,中美关税问题导致2025年对美出口UCO数量下降,原料油回流或可使得成本端有所改善。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的营业收入将分别达到48.07、73.04和85.2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4.9%、51.9%和16.8%。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0、6.19和7.7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41.6%、71.8%、25.2%,EPS分别为3.00、5.15和6.45元/股。根据最新收盘价,我们预测,2025-2027年公司PE分别为15.37/8.95/7.15倍,PB分别为1.84/1.59/1.38倍。结合公司海外销售渠道拓展能力强,保障生物柴油价格和销量稳定,降低欧盟反倾销税影响,以及海内外产能扩展计划带来的业绩成长空间大,我们认为卓越新能具备较大业绩增长潜力和估值提升空间,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股价催化剂:海内外新产能投产;原料油成本下降;国内政策推动需求增长提速。

风险因素:政策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产能扩张风险。

计算机:庞倩倩

首席分析师

S1500522110006

九方智投控股(9636.HK)公司深度报告:借投教内容流量风口快速崛起,战略布局RWA及国际市场

散户证券投资咨询市场空间广阔,且随居民财富积累需求日益增加。财联社消息,截至2025年6月末,A股投资者总数已突破2.4亿。从结构看,个人投资者占绝对主导,2024年底占比超99.76%,2025年上半年新增开户中个人占比达99.63%,机构投资者占比不足0.24%且新增数量逐年下降。与此同时,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6年国内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规模中股票资产有望达到41.4万亿,接近2020年的两倍。叠加散户本身缺乏专业投资经验及知识储备,专业投顾市场有望持续扩容。

深度把握短视频流量风口,商业模式创新带来高斜率成长。近年来短视频流量入口快速崛起,用户数量达10亿以上(2024年6月数据),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和超越传统媒介的传播能力。公司抓住短视频流量的红利,在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利用短视频+直播实现客户高频触达,积累大量优质粉丝,构建算法驱动的流量池,并通过公域转私域、长期跟踪服务等方式实现收入转化。我们认为,相比传统电话或者线下获客模式,这一商业模式高效放大了内容生态的辐射范围,完成了从“人海战术”到“内容生态”的模式切换,解决了传统投顾服务半径小、成本高的痛点,是公司实现快速增长的核心动力。

收并购有望带来协同及业务版图多样化。2025年4月3日公司公告宣布签订买卖协议,公司拟收购的YintechFinancial,其核心资产为方德证券和方德资本,持有香港证监会第1类(证券交易)、第2类(期货合约交易)、第4类(就证券提供意见)、第5类(就期货合约提供意见)、第9类(资产管理)牌照,可覆盖全球股票、期货、基金等多品类金融产品交易及资产管理服务。

新一轮配售直指稳定币、RWA,有望开辟第二成长曲线。7月,公司宣布完成战略配售,实现多倍超额认购,满额募集1亿美元资金。本次配售资金投向包括:1)链上金融生态,占比40%,聚焦RWA底层资产、数字资产交易所/信托银行,构建链上金融生态;2)海外数字资产服务,占比30%,瞄准中国香港及中东市场,布局C端数字资产交易及资管;3)AI+投顾创新,占比20%,依托MCN优势,探索数字资产投顾新模式;4)补充流动资金,占比10%,保障海外业务运营及战略研究。我们认为该配售项目有望从至少两个维度强化公司战略布局:1)丰富业务生态,布局RWA底层资产、数字资产交易所、托管银行等多个细分市场;2)全球市场延伸,聚焦中国香港+中东,扩大地区覆盖范围,提供更加国际化的业务收入来源;3)全链路赋能,打造“交易-资管-投顾”闭环。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作为金融科技及服务行业领先企业,以新颖高效的商业模式和扎实的投教内容快速打开市场,并有望从未来国内居民端的财富增长中不断受益,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38.05/44.14/50.76亿元,同比增长65%/16%/15%;归母净利润为13.78/16.78/19.58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15.66/12.86/11.02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技术迭代不及预期风险;监管政策变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收购事项推进不及预期;跨市场估值风险。

宏观:解运亮

首席分析师

S1500521040002

宏观专题报告:美国“类滞胀”下的降息困局

美国当前存在“类滞胀”特征。美国正面临经济走弱和商品通胀共存的“类滞胀”特征,经济走弱与通胀共存看似矛盾,实则不然。第一,今年以来,美国从制造业到房地产都有不同程度的走弱。第二,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有边际走弱。第三,美国涨价压力并非全面性,而是集中在商品端。关税带来的通胀上涨,其背后并不代表需求的回暖,这是美国经济走弱和商品通胀共存并不矛盾的关键。

当前通胀或不足以阻止降息重启。在“类滞胀”状态下,美联储抉择难度加大,“进”和“退”再次面临两难选择。不过,我们认为,当前通胀可能不足以阻止降息重新启动。因为较有韧性的核心服务通胀没涨,核心商品上涨主要源自关税影响。从交易面上看,通胀数据出炉后市场在提前定价美联储重启降息。总的来说,我们认为,7月CPI数据并非无通胀,但其火热程度可能难以阻止降息重启。

失业率上升速度或是决定降息幅度的关键。我们认为,短期美债利率的快速下行,也表明市场认为美联储将优先应对就业市场疲软,而非纠结于核心通胀的短期波动。这意味着就业市场疲软的快慢程度,或成决定降息幅度的关键。我们认为,直至今年年底,美国失业率上升的速度可能并不快,今年年底美国失业率可能回升至4.4%-4.5%附近。

重启降息可行,但次数可能减少。现在市场计入降息3次的预期,我们认为后面政策预期可能反复。首先,市场预期来回摆动,10月和12月的降息概率差距并不大。其次,美国失业率年底可能回升至4.4%-4.5%附近,这一上升速度可能并不支撑3次降息。最后,若在当前环境下降息次数过多,有将通胀推向核心服务和核心商品双涨的风险。尽管降息次数存在分歧,但目前对重启降息的分歧较小。往后看,我们认为年内美元指数或还有下行空间,短债的表现或好于长债。

风险因素:地缘政治风险,国际油价上涨超预期,美国就业市场超预期走弱等。

金工:于明明

首席分析师

S1500521070001

基金专题报告:工银FOF产品巡礼系列一:工银价值稳健-聚焦多元资产配置,基金稳健增值范式

产品定位中风险“固收+”,多元资产配置助力FOF稳健增值。工银价值稳健6个月持有FOF成立于2021年11月9日,是工银瑞信基金公司旗下的中风险“固收+”FOF产品,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中枢为20%,力争实现长期稳健的收益增长。近一年来,工银瑞信FOF团队对于投资策略进一步进行优化,通过多元化资产配置,拓展资产配置的有效边界,在更大范围内分散化进而进一步提升组合风险收益比,提高组合抗极端风险的能力。

聚焦于全球大类资产配置,分散化降低风险。工银价值稳健投资范围涵盖境内债券、境外债券、A股、港股、美股、黄金等资产,通过充分分散化降低组合波动率。按照其当前各类资产配置中枢构建模拟组合进行回测,结果显示,自2007年以来,组合表现优异,年化收益率达5.68%,年化波动率为3.51%,收益波动比超1.6。分年度来看,该模拟组合仅有三年收益为负,且仅有2008年收益低于-1%,其余年度收益均为正,表现较为稳健。同时,基金经理会根据自身观点择机对各类资产进行战术超低配。

定量+定性结合,成熟框架下的基金优选。工银瑞信FOF团队在国内成立较早,在量化选基及基金经理调研上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具体策略上,首先工银FOF团队会将基金按照风险等级、投资地域、配置策略分为不同的子类,然后对于各子类基金进行量化优选,特别的是,工银瑞信FOF团队会在不同子基金域中对于有效选基指标进行测试,保证量化筛选在各个域中都具备有效性。最后对于优选入池基金进行面对面尽职调查,形成基金经理画像报告。此外,工银瑞信旗下丰富的基金产品线同样为工银价值稳健提供了较宽阔的选择空间,在规避双重收费的同时能更好地获取超额收益。

2024年以来战术超配风险资产,增仓港股、医药、计算机。持仓方面,工银价值稳健中主动权益基金、股票型QDII、被动指数型基金合计占基金投资比例超过20%,战术超配权益类资产,对于权益资产的表现中性偏乐观,自2024年9月开始的市场上行阶段中获得了一定的择时收益。在权益资产配置上,工银价值稳健呈现一定的行业轮动特征,各期超配行业不一,具有较为鲜明的中观观点。2024年末基金相对中证800显著超配医药、计算机行业,一定程度上参与了今年上半年创新药、AI等主题机会。

基金经理履历深厚,擅长以量化视角判断投资逻辑。工银价值稳健基金经理为赵志源、徐心远。赵志源,15年证券从业经历,博士,2007年8月至2010年1月就职于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担任精算部主管岗位。2010年2月加入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FOF投资部总经理、基金经理。基金经理资历较深,市场经验丰富。徐心远,9年证券从业经验,3.7年基金管理经验,北京大学数学科学院本硕。2016年加入工银瑞信,担任专户投资部量化研究员,后2017年到FOF投资部任资产配置研究员,现任FOF投资部基金经理。管理工银价值稳健的两位基金经理均具有较长的从业年限,具备较为丰富的市场经历,擅长以量化的视角判断投资逻辑,在全球配置、行业、风格、个基配置方面都有相应的量化模型辅助,相较单纯依靠主观决策受市场情绪影响更小。

风险因素:市场面临不确定性;基金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

环保公用:郭雪

联席首席分析师

S1500525030002

中科环保(301175)公司点评报告:产能增加&供热拓展驱动业绩,2025H1归母净利同比增长20%

事件:2025年8月12日,中科环保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8亿元,同比增长4.48%;实现归母净利润1.96亿元,同比增长19.8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93亿元,同比增长20.1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98亿元,同比增长24.52%;基本每股收益0.1333元/股,同比增长19.77%。

点评:

业绩稳健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5H1公司在收入小幅增长的情况下,归母净利润实现近20%的较快增长,体现出盈利能力显著提升。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同比增加4.6个pct至43.96%,分业务看,(1)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91亿元,同比增长14.81%,毛利率达52.57%,同比提升1.27个pct,是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上半年处理生活垃圾213.63万吨,同比增长10.07%;上网电量5.29亿度,同比增长6.44%。(2)项目建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3亿元,同比增长43.70%。

供热规模持续扩大,供热比行业领先。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供热量87.75万吨,同比增长12.01%,供热比稳居40%以上。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增晋州项目供热产能快速提升,同时公司也正在加快推进四川三台项目供热管网建设和绵阳项目供热审批,未来晋城项目将继续扩大移动供热覆盖范围;衡阳项目、玉溪项目热用户市场有望实现拓展。

外延并购稳步推进,项目整合协同效应显现。公司在手产能规模20900吨/日,目前已投产14400吨/日。上半年,公司完成晋州项目交割,交割后首月即实现扭亏为盈,与石家庄项目形成协同优势;7月1日,公司公告以公开摘牌方式收购广西贵港项目(1500吨/日)100%股权和平南项目(1200吨/日,其中一期600吨/日)100%股权,进一步扩大华南地区布局,外延并购持续为公司发展注入动力。

高分红承诺彰显回报股东信心。2024年10月,公司发布《未来五年(2024年-2028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承诺2024年-2028年每年度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低于当年度实现的合并报表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的60%。2024年公司实现分红比例61.96%,兑现分红承诺。假设未来三年公司分红率为60%,我们预测2025-2027年股息率为2.9%、3.5%、4%。

盈利预测:伴随公司在手产能的陆续投运,供热业务规模继续扩大,以及外延并购持续推进,中科环保内生&外延增长动力较为强劲。我们预测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8.57/21.47/23.87亿元,归母净利润3.99/4.83/5.45亿元,按8月12日收盘价计算,对应PE为20.73x/17.13x/15.19x。

风险因素:供热规模拓展不及预期、产能投放节奏不及预期、应收账款回收风险、垃圾处理费价格下降风险。

医药:唐爱金

南微医学(688029)公司点评报告:海外增速亮眼,创新驱动长期成长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中期报告,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65亿元(yoy+17.36%),归母净利润3.63亿元(yoy+17.04%),扣非归母净利润3.64亿元(yoy+18.90%),经营性现金流3.02亿元(yoy+10.43%)。其中2025Q2实现营业收入8.66亿元(yoy+21.36%),归母净利润2.02亿元(yoy+21.22%)。

点评:

海外增速亮眼,全球化布局逐步完善。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65亿元(yoy+17.36%),在多方承压的形势下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彰显发展韧性。分区域来看,国内市场面临止血夹、扩张球囊、注射针等产品集采带来的压力,公司通过升级产品、扩大入院渠道,稳住了基本盘,实现收入6.56亿元(yoy-7.10%)。海外市场实现收入8.98亿元(yoy+43.81%),其中美洲区域营收3.41亿元(yoy+21.75%),欧洲、中东及非洲区域营收4.16亿元(yoy+89%),包括CME实现收入1.23亿元,公司海外营收占比已提升至总收入的58%,成为驱动公司成长的核心动力。我们认为随着公司国际市场布局逐步完善,海外产品准入加速推进,泰国制造中心建设与运营筹备有序进行,公司海外市场具备较强的持续增长潜力。

坚持创新驱动,新品放量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分产品来看,2025年上半年公司内镜诊疗器械实现收入12.18亿元(yoy+8.02%),集采压力下保持稳健增长,我们认为止血闭合类、EMR/ESD类仍是核心增长引擎,随着三臂夹等升级产品替代进口加速,放量可期。随着康友医疗不断优化肿瘤消融产品、构建肿瘤介入产品系,肿瘤介入业务实现收入1.14亿元(yoy+2.53%)。可视化业务实现收入0.16亿元(yoy+13.42%),我们认为主要是国内一次性内镜渗透率提升和海外市场加速拓展共同驱动。公司作为中国内镜诊疗器械耗材产品线最齐全的企业,坚持创新驱动成长的战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率达5.64%(yoy+0.42pp)。我们认为公司对研发的重视,将助力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的市场地位,未来高毛利的新产品放量增长,有助于公司在降本控费的医疗环境下保持较强的盈利能力。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2.86、39.15、46.3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9.3%、19.1%、18.4%,实现归母净利润为6.69、7.95、9.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0%、18.8%、18.1%,对应2025年8月13日收盘价,PE分别为27、23、20倍。

风险因素:新产品注册不及预期;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近期电话会议预告及回顾

近期调研活动预告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生物柴油龙头,双碳背景下的绿色能源先锋—卓越新能(688196.SH)公司深度报告》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8月14日

报告发布机构:信达证券研究开发中心

报告作者:刘红光 S1500525060002;胡晓艺 S1500524070003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九方智投控股公司深度:借投教流量风口崛起,战略布局RWA及国际市场——(9636.HK)九方智投控股公司深度报告》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8月13日

报告发布机构:信达证券研究开发中心

报告作者:庞倩倩 S1500522110006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美国“类滞胀”下的降息困局》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8月13日

报告发布机构:信达证券研究开发中心

报告作者:解运亮 S1500521040002;麦麟玥 S1500524070002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工银FOF产品巡礼系列一:工银价值稳健-聚焦多元资产配置,基金稳健增值范式》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8月14日

报告发布机构:信达证券研究开发中心

报告作者:于明明 S1500521070001;周君睿 S1500523110005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产能增加&供热拓展驱动业绩,2025H1归母净利同比增长20%》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8月13日

报告发布机构:信达证券研究开发中心

报告作者:郭雪 S1500525030002;吴柏莹 S1500524100001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海外增速亮眼,创新驱动长期成长》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8月14日

报告发布机构:信达证券研究开发中心

报告作者:唐爱金 S1500523080002;曹佳琳 S1500523080011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