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15 05:35
(来源:沈阳日报)
转自:沈阳日报
清晨五点的双程堡村薄雾未散,高通脚穿胶鞋已踩进冬瓜地。他拨开带露的藤蔓,朝村民喊:“这茬冬瓜该追肥了,争取下礼拜卖个好价钱!”三十多个村民跟着忙活,笑声伴着瓜香在田埂上荡开——这是新民市张家屯镇双程堡村的寻常早晨,也是村党总支书记高通扎根乡村24年的生动日常。
党群同心
把“破瓦房”变成“连心站”
“以前开会搬小马扎挤炕头,现在咱也有像样的‘家’了!”老党员程厚军望着崭新的党群服务中心,眼里发亮。2019年,高通刚担任村党总支书记时,村部还是间漏风的旧瓦房。“党员没有议事的地方,咋带着村民干?”他在党员大会上拍板改造村部。
为解决资金问题,高通带着“两委”班子跑镇里、找部门,白天“磨政策”,晚上挨家挨户算“长远账”。有村民不理解,他就拉着去邻村参观:“你看人家的党群服务中心,能学技术、卖特产,咱差啥?”施工后,他搬行军床守在工地。村民见书记天天戴安全帽盯进度,瓦工老张主动带徒弟义务帮工:“高书记为村里跑断腿,咱出点力应该的!”
如今的党群服务中心成了全村的“心脏”:智慧书房里老人学用智能手机;电商直播间里年轻人推销笨榨大豆油;调解室里高通正和村民算“合作账”……“党员得先强本事,才能带好头。”高通带头开展“书记讲给书记听”宣讲,还鼓励张荣海、刘喜涛等人参加“万名农民进职校”培训,学成后带领村民搞标准化种植,共同走上致富道路。
实干解困
让“老大难”变成“增收源”
“以前清掏一次厕所需要150元,如今村里有了自己的清运公司,一年能省800多元呢,这钱揣在兜里感觉更踏实!”村民高桂军笑得合不拢嘴。厕所粪污处理曾是双程堡村的“老大难”,2021年开春,在调研协商、意见征集的基础上,高通在“两委”会上拍板:“咱自己办清运公司,既能解决村民难题,又能给村集体挣钱。”
“村里没技术没设备,搞砸了咋办?”面对部分村民的质疑声,高通带领两名村干部去市里清运公司“偷师”,认真跟车学习,记录清运技巧。回来后,高通抵押了自家的农用车,凑钱购买了第一辆吸污车,村办企业就此起步。去年夏天,村里暴雨倒灌,粪污漫至院中。虽然时至半夜,高通接到电话后马上赶往现场,带领公司人员很快解决了问题。如今,沈阳邦洁卫生清运有限公司不仅负责全镇448户粪污清运工作,还购买了挖掘机承接小型工程,已累计为村集体增收80多万元。
产业兴村
让“土坷垃”结出“金果子”
“跟着高书记种冬瓜,三亩地净赚一万五!”村民梁玉江揣着现金,在村里大会上开心地说。双程堡村以前以水稻、玉米种植为主,集体增收路子窄。2022年,听说镇里要搞冬瓜产业联合党委,高通连夜召集党员开会:“咱村土地适合种冬瓜,跟着联合党委干,准能成!”
有人怕赔本,他便带领大家去邻村取经,回来后自己试种5亩试验田。三伏天里,他天天泡在田里记温测湿,手上茧子比冬瓜蒂还硬。梁玉江起初不敢种,高通便与他签“保底协议”:“你种3亩地,赔了算我的,赚了全归你。”当年,村里冬瓜亩产净利润5000元,如今全村冬瓜地已扩大到300多亩。高通还带领村民成立新民市惠农洪屯合作社,流转200亩地种植小麦和大豆,磨出的全麦面粉、笨榨豆油卖得红火。
从旧村部到新阵地,从单一种植到多元产业,如今的双程堡村,党群服务中心灯光亮到深夜,冬瓜田里笑声飘向远方,村民钱袋子越来越鼓。高通的办公桌上,标满红圈的村地图格外醒目——那是他的新规划:“只要党员冲在前,咱村的致富路,准能越走越宽!”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梁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