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14 19:17
转自:东营发布
当前国际新能源材料市场竞争激烈,海科新源公司是如何保持行业龙头地位的?
尉彬彬
海科新源秉承“卓越与创新”的二元文化,坚守“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为客户提供一体化、一站式的卓越“五星级”技术营销服务。
一是持续创新研发投入,构筑产品技术壁垒,同时,前瞻性布局新型溶剂、添加剂产品研发。截至目前,公司已获专利授权128项。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1.5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22%,同比增长65%。
二是打造专业化技术营销服务与高效物流交付团队,持续提升产品附加值。基于“三基两翼一枢纽”的产业布局,公司构建起一个国内48小时、全球7天的客户服务与交付网络。
三是全价值链降本增效,提升运营效率。公司以向理论值、行业值、最优值的“三对标”为抓手,广泛开展工艺优化与流程再造,持续挖潜增效,夯实盈利基础。
公司多年获评比亚迪、天赐材料、湛新树脂优秀合作伙伴,并入选锂电材料“十大客户信赖品牌”,是客户与行业对公司综合实力认可的最佳体现。
山东广播电视台东营记者站记者
金雷公司面对海上风电快速发展的需求,具备哪些核心竞争优势呢?这些优势又如何助力东营市打造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风电装备产业集群?
刘凤伟
金雷公司主要具备以下几项核心竞争优势。
一是坚实的技术实力与创新驱动。我们深耕风电主轴、轴承座、轮毂、底座等大型风电部件领域多年,拥有行业领先的全流程核心技术和完备的研发体系。特别是针对海上风电大型化、轻量化、高性能的严苛要求,我们在材料研发、结构优化、制造工艺上持续突破,QT500-14球墨铸铁材料的成熟应用,使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国内外头部整机企业的长期战略供应商。
二是高效的规模化制造与交付能力。我们拥有专业风电主轴及铸件生产线,具备高效、稳定的批量化生产能力,风电大型装备的规模化布局,能够满足海上风电快速增长带来的大兆瓦级核心部件需求。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和精益生产管理确保了产品的稳定性与高可靠性。公司目前下线的最大产品为26MW底座,已由整机厂完成样机组装,在东营的测试基地进行整机测试,这也是目前全球下线的最大风机。
三是深度融入区域产业链协同。作为东营市风电装备产业链的“链主”企业之一,积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我们的发展,一方面依托于东营市优越的区位、港口、土地资源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也强力拉动了本地原材料供应、物流运输、装备制造等相关配套产业的升级与发展,为产业集聚提供了有力基础,吸引上下游配套。
未来,金雷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深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全力支持东营市构建技术领先、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的高端风电装备产业生态圈,为全球清洁能源发展贡献“东营力量”。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汉德公司在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能为东营带来怎样的优势呢?
王兢克
我们新能源业务的蓬勃发展,预计将为东营带来多方面的显著收益。
一是驱动产业升级,打造新增长极。东营是传统的石油装备制造强市,汉德依托胜利油田产业集群优势,将传统石油电控技术能力与新能源装备制造深度融合,率先在东营布局氢能装备全产业链生产线(如电解槽、纯化系统)和先进储能项目。这不仅是对本地传统优势产业的赋能升级,更是在东营培育了一个全新的、高附加值的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为城市经济注入强劲的绿色新动能,推动东营从“石油之城”向“综合能源之城”转型。
二是吸引高端要素,提升区域竞争力。新能源产业是技术、资本、人才密集型产业。汉德新能源项目的实施,尤其是像今年建成的北方首个、全国第六家12MW氢能测试站这样的重大设施,将显著提升东营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研发、测试验证和高端制造能力。这将有力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招揽国内外高端技术人才,带动相关研发投入,从而提升东营在整个环渤海乃至全国新能源产业版图中的战略地位和核心竞争力。
三是创造优质就业,贡献经济增量。新能源项目的建设、投产和后续运营,将直接在东营本地创造大量高质量的研发、生产、技术和管理岗位。同时,也将带动本地配套供应链的发展,间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随着产能释放和市场拓展,汉德新能源业务将为东营带来可观的产值、税收贡献和出口创汇,成为地方经济重要的新增量。
四是树立转型标杆,提升城市形象。作为东营本土成长起来的领军企业,汉德成功实现从传统能源装备向新能源高端制造的跨越,本身就是东营市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一个生动案例和亮丽名片。我们的实践探索和成功经验,能为东营乃至山东省的传统工业城市转型提供有益借鉴,提升东营作为能源创新高地和绿色产业先锋的城市形象。
总而言之,汉德在新能源领域的深耕,目标不仅是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更是要扎根东营、服务东营、贡献东营,助力家乡在能源革命浪潮中抢占先机,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将与东营市携手同行,共同书写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当前我市新能源产业在锂电、风电、氢能、光伏4个细分领域都取得了明显的发展成效,请问下一步将如何推动这4个产业进一步提升能级呢?
王清海
近年来,我市立足产业基础和自身优势,着力培育新能源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逐步构建起了具有东营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体系。下一步,我们将在锂电、风电、氢能、光伏4个细分领域继续发力,坚持以资源开发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资源开发。
一是支持锂电产业链式发展。今年3月份,市政府与宁德时代签署了共建零碳城市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宁德时代绿色电芯等重大项目建设,下步我们将继续以宁德时代电芯制造为核心,系统谋划上下游配套项目招引,持续巩固发展优势,力争打造全国一流的锂电产业基地。
二是引导风电装备产业巩固发展。依托新建成的海上风电大型机电传动系统研发测试中心、大型风电叶片测试基地和正在建设的国内规模最大的风电装备测试认证创新基地,为风电主机企业提供全方位研发、测试、认证等服务。建设万吨级风电专用码头,为风电装备企业提供大部件运输装卸能力,创造出海条件。
三是鼓励氢能产业突破发展。积极推进2030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绿电绿氢重化工园区用能互动示范工程,争取绿电与烃制氢联产烯示范工程申报国家级能源领域氢能项目试点,结合我市产业结构特征和资源禀赋优势,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化工城市转型样板。
四是助推光伏产业资源带动发展。依托区位优势,以海上光伏基地和鲁北盐碱滩涂地光伏项目为重点,继续谋划推进海上浮动光伏项目建设,通过资源开发带动光伏企业快速发展,壮大新能源产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