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14 18:39
8月12日
有限海南分公司完成对
陵水17-2-15d井的临时弃井作业
该井是国内首口从源头设计的
深水“探转采”一体化井
前不久
这口井在琼东南盆地1500多米的超深水海域
探获230米厚优质天然气层
新增可观的经济可采储量
临时弃井后
公司将立足已发现的储量
完善配套设施
将该井由探井转为开发井生产油气
这是中国海油践行高价值勘探开发的一次有效探索。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成本高,尤其是钻井作业。相比此前同区域按传统方式实施的“探转采”井,这口从源头设计的深水“探转采”一体化井,可节省费用约3000万元。这对进一步降低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成本、加快储量向产量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2021年,有限海南分公司就实践过传统的深水探井转开发井。公司立足对“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的地质认识,建立了深水探井转开发井的可行性评估技术,并对该气田6口探井进行评估,认为其中的2口探井适宜转采并获成功,由此节约钻井成本约4亿元,且提升了气田的开发效果。
“当时这两口井钻完后,我们保留了井口,为后续‘探转采’提供了可能。如果说这两口井的‘探转采’属于利旧,那么此次对陵水17-2-15d井进行‘探转采’,则是从源头开始的有意设计。”有限海南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投产后,有限海南分公司持续加大对气田周边海域的地质研究力度,认识到这里具有优质的剩余潜力目标,但储量规模较小亟须克服经济勘探开发的难题。
为此,技术人员进一步深化创新,从井位部署阶段就考虑“探转采”事宜。公司创新建立“钻前四个清楚”的目标评价体系,即清楚气藏模式、储层物性、温压系统、流体性质,以确保勘探效果;提出“钻后三个明确”的作业决策标准,即明确水体大小、产能高低、储量规模,以确保转为开发井后的生产效果。技术人员还根据探井和开发井的双重要求,不断优化井型、井身结构,选用合适的井口、套管等,最终部署了陵水17-2-15d井。
7月21日,陵水17-2-15d井开钻。项目组精细实施,于8月5日完钻,钻遇优质厚气层。完钻后,该井井眼保留,临时弃井。后续,有限海南分公司将在该区域新建水下生产系统、新铺设海管,依托“深海一号”动用这口井新探明的储量。
陵水17-2-15d一体化井的成功实施,为有效降低深水油气田勘探开发的经济门槛,特别是为深水区优质小规模目标的高价值勘探开发探索了新路。后续,有限海南分公司将进一步优化完善“探转采”工作程序,不断加大“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周边海域的勘探力度,以更深入的勘探开发一体化实践,努力实现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全生命周期提质增效。
来源 | 有限海南分公司
文字 | 张光明 杨楷乐 赵宁
图片 | 吴艳辉
编辑 | 刘建坤
监制 | 张宗鹭
更多推荐
点赞
分享
推荐
留言
(中国海洋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