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沃尔玛老将执掌7-11,以攻代守下的背水一战能否成功自救?

2025-08-14 12:59

(来源:酒类零售与连锁)

不久前,加拿大便利店巨头ACT正式宣布撤回对7-11母公司Seven&i控股(以下简称7&i)的收购提案。

意味着7&i失去了通过外部资本和管理经验注入实现快速转型的捷径。面对股东的急切期待、加盟商日益增长的焦虑,以及竞争对手的步步紧逼,如今的7-11便利店已没有退路。

数据不会说谎。7-11日本公司2025财年第一季度营收下降0.7%,营业利润下滑11.0%,已连续五个季度呈现负增长态势。虽然7-11在日均销售额方面确实占优,但与2019年的数据相比,7-11的增长率仅为5%左右,而全家和罗森都达到8%左右

面对危机,这次7-11的回应姿态与以往不同。

01

解读2030中期计划

在最新的2030财年中期战略说明会上,7&i新任社长史蒂文·海斯·戴卡斯直言:我们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能够赢得顾客的信赖长期的成功让公司滋生了自满心理,导致我们安于现状

根据此次发布的财务目标,7&i计划到2030财年实现营业收益11.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497亿)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1.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32亿),与2024财年预测值相比,分别增长13%44%

7&i

现任社长史蒂文·海斯·戴卡斯

组织方面,公司将重新划分控股公司与事业公司的职能边界。戴卡斯指出:过去母公司并未充分理解各业务内容,却对各子公司下达过多具体指示,导致缺乏一贯性与清晰性,造成了执行力和反应速度的严重问题。今后,7&i将聚焦业务监督与资源配置,公司则拥有更大的决策自由度,以提升整体运营效率与灵活性。

增长战略方面公司计划在日本国内净增约1000家便利店2030前,公司将投资3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6亿),对5000家以上的现有门店进行重新布局等升级改造,每家门店年均销售增长目标2%

在北美市场,公司计划新开1300家门店,同时扩充高利润率的自有品牌商品。线上方面,将每年新增200家支持7NOW即时配送服务的门店。北美业务的年均销售增长目标为2.4%

优化成本方面,公司计划通过专注便利店主业、组织精简等措施,将7&i的销售管理费用从目前的81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9.4亿)削减一半。同时,公司将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以改善门店运营效率,弥补当前在该领域落后于同业的局面。

此前,7&i更多是被动应对外部变化,如分析消费行为变化、渠道变化、通胀压力等,更多停留在认识问题的层面。而此次战略有所不同7&i提出了更具体的执行方案,如投资店铺设备、更新商品、发展数字化服务等,试图从根本上创造差异化价值。

然而,口号终究要用行动来验证。

02

日本7-11先行一步

据悉,7-11日本公司已开启第一批店铺改装项目。

目前,7-11已在日本首都圈和关西地区的约10家店铺展开改装,公司目标2025年内完成100家店铺,到2027年2月(2026财年)完成500家店铺的改装。除加盟店店主自建土地和建筑物的店铺外,改装费用由7-11总部承担。部分店铺需停业1-2天,这是10年来7-11首次开展同等规模的店铺改装。

具体而言,现有6-7米长的收银台将延长至约8.4米。收银台较短的店铺有4000家,占日本店铺总数的约20%,具体改装店铺将根据店铺竞争力和加盟店店主的意向等因素决定。

7-11将通过调整商品货架位置确保延长收银台的空间,部分店铺还计划缩减员工休息室和商品库存区面积。改装后的收银台区域除放置现冲咖啡机外,还将增设炸鸡、现做面包及烘焙点心的展示柜,并增加水果蔬菜奶昔、红茶等现制饮品的品种。

受销售额下降影响,原先摆放在窗边的杂志货架将从5个减至2个左右,腾出的空间将用于陈列日用品和杂货。此外,店内空余区域将增设专柜,陈列自有品牌7-11Premium冷冻食品和软糖等高人气零食。

公司董事竹井浩树表示:公司需要持续创造价值,在开发新商品的同时,优化顾客所需商品的卖场布局,以提升到店客流量和销售额。

7-11日本社长阿久津知洋则坦言:“与竞争对手相比,消费者认为我们在商品结构上存在不足。”这一判断得到了销售数据的印证:5月份既有店铺销售数据显示,罗森同比增长4.9%,全家便利店增长2.9%,而7-11基本持平。对此,阿久津知洋表示:“这些数据反映了顾客对我们的真实评价,我们必须虚心接受消费者更青睐其他品牌的事实。”

03

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

战略宣言的热度褪去后,7-11这场自救需要更冷静的审视。

从基本面看,7-11仍然拥有令竞争对手艳羡的“硬实力”。170家专用工厂构建的供应链体系,至今仍是其他便利店难以复制的核心壁垒。日本单店日均销售额69.2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3),依然比罗森和全家高出20%以上,这说明7-11的品牌号召力和运营效率基础依然扎实。

然而,挑战同样不容小觑。日本便利店市场的饱和度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增1000家门店,其可行性确实令人质疑。正如业内人士所担忧的:市场就这么大,新开店铺很可能只是左手换右手,从现有门店分流客源。

事实上,顾客和加盟商7-11反馈,比实际销售数据反映的情况更为“严厉”。这源于7-11本就比其他公司承载着更高的期待。或许是因为对自身竞争力过于自信,7-11在洞察顾客心理方面的态度有所减弱,应对措施也总是滞后。

更关键的是组织变革的执行难度。戴卡斯坦承7&i还不是真正的全球化公司,承认全球化人才短缺的问题。但人才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管理流程的重塑也需要时间来验证效果。决策权下放这种去中心化的变革在理论上很美好,但在实际执行中往往会遇到利益冲突、文化阻力等诸多障碍。

从时间维度看,7-11面临的压力更加紧迫。承诺突破每股2600日元(约合人民币126)的目标,意味着公司必须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展现出实质性的业绩改善。正如岩井COSMO证券分析师菅原拓所言,现在已进入用数字证明成果的阶段。

不过,从行业趋势看,7-11或许还是赶上了一个关键的时间窗口。日本便利店行业正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这种结构性变化带来了重新洗牌的机会。当下,日本三大便利店巨头(7-11、全家、罗森)纷纷布局“下一代便利店”。7-11在供应链和品牌方面的深厚底蕴,抢占先机,找到可持续、可复制的模式,还有机会重回正轨。

写在最后

7-11创始人铃木敏文曾说,真正的竞争对手不是“同行业者”,而是“顾客”。只有不断超越顾客的期待,才能在变化的市场中保持领先。正是这种“顾客心理”理念,让7-11走上巅峰;而如今,失去它,也让7-11陷入泥沼。

背水一战的好处是,所有人都清楚失败的代价。只是,这场变革不会因为情怀而胜利,它需要更快的反应速度、更精准的顾客洞察,以及真正触动加盟商与消费者的改变。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