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能源高分红地图,省级发电公司:申能股份、浙能电力、陕西能源……(2025年8月)

2025-08-14 13:08

(来源:并购优塾产业链地图)

中国电力供应格局,以“五大六小”发电集团为主导,省级地方发电为重要补充。

省级发电公司是省级能源安全与产业政策的执行者,是具有优先保证省内用电、供热、调峰等电力需求的省级“电力粮仓”。

当今年8月的热浪席卷全国,国家电网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持续高温高湿天气的夹击下,6个区域电网今夏已16次刷新负荷峰值,严峻的考验集中在经济活跃地区。

2025年8月6日,国家电网发布通报:8月4日至6日,全国用电负荷连续三天创历史新高,峰值负荷达12.33亿千瓦,比去年峰值高出5300万千瓦,相当于整个欧洲电网峰值负荷的1.5倍

面对持续高负荷,国家电网启动高级别应急响应。跨区跨省输电电力峰值达2.25亿千瓦,这相当于将三峡电站全年发电量在三天内完成跨区域调度。

从行业景气数据来看:2025年上半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484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

全国29个省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正增长,其中,西藏(12.8%)、贵州(9.0%)、浙江(7.1%)、福建(6.3%)、山西(6.3%)、重庆(6.2%)、江西(5.3%)、云南(5.2%)、上海(5.2%)9个省份用电量同比增速超过5%。

图:

全社会用电量及累计同比

来源:choice

同时,火电仍然作为国内电力结构的主要参与方,也是省级发电公司保障省内能源安全的压舱石。2025年受益于煤炭价格走低,火电度电利润有修复空间。

图:

火电的主要成本:动力煤价格

来源:五矿期货

从省级电力公司龙头的近况来看:

作为上海地区电力龙头,申能股份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96.19亿元,同比增长1.64%,实现归母净利润39.44亿元,同比增长14.04%,主要原因是公司高参数燃煤机组优势以及华东电力供需格局偏紧,利润增幅高于收入,是受煤炭燃料成本下降影响。

2025年一季度,实现收入73.4亿元,同比下降9%;归母净利润10.11亿元,同比下降12.82%。2025Q1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主要系煤电机组检修以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影响。

目前,以目前价格对应2024年全年分红情况看,申能股份的股息率为5.52%,浙能电力股息率为5.58%,陕西能源为4.40%。

中国发电公司,经历了从国家垄断到市场化竞争、从中央主导到地方参与的演变过程。中国省级发电行业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萌芽期(1980s-1990s):在计划经济时代,发电行业由国家完全垄断,电力部统一管理发电、输电和配电,发电主体是央企直属电厂(如五大电力集团前身),地方仅有小水电或自备电厂,如镇江镇海电厂、广东沙角电厂等。但技术落后、效率低,仅用于缓解局部缺电的问题。

二、扩张期(1990s-2010年):1985年“集资办电”政策出台,允许地方政府、外资、社会资本投资电厂,各省组建电力工业局。2002年迎来“电力体制改革”,拆分国家电力公司,成立了五大发电集团和两大电网公司,明确了“厂网分开”,发电端引入竞争

省级政府为争取电力话语权,保障省级能源安全,推动成立省级能源投资集团,如浙能集团、广东能源集团等,不断收购整合地方小电厂,逐步扩大发电规模,或是与央企合作,参股大型发电项目。

三、转型期(2010-2020年):2015年“9号文”,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地方发电企业参与竞价,挤压传统煤电利润,部分地区煤电整合,淘汰落后煤电机组。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后,地方企业加速向新能源发电转型,与央企争夺风电、光电等新能源指标

四、深化期(2021年至今):省级能源集团深化发展,一是深化能源转型,参与“风光大基地”建设,如与央企合作开发跨区域新能源项目;二是深化电力市场化竞争,参与现货市场、绿电交易、碳交易等,增强竞价能力;三是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整合多种能源(电、热、冷、气等)服务,或提供节能改造、碳管理、虚拟电厂等电力增值服务

例如浙江能源集团成立综合能源服务公司,为工业园区提供“光伏+储能+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套餐,并参与浙江省虚拟电厂试点,聚合用户侧负荷参与调峰。

省级发电公司是电力产业链的中游参与者,其产业链环节如下

图:

省级发电公司产业链

来源:撼地产业研究院

上游——主要是提供电力设备和电力设计环节,如中国西电东方电子许继电气中国能建中国电建等。

中游——包括发电、输电、配电、供电等多个环节。其中,发电环节根据发电规模、服务范围的差异,可以分为大型发电集团(五大六小)、地方性发电公司等;输配电代表公司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

下游——用电端分为居民用电、工业用电、商业用电,如化工、建材、金属冶炼等用电大户。

机构一致预期增长和景气度

图:机构一致性预期(单位:亿元,

%)

来源:Choice,并购优塾

—— 研讨会 ——

2025年8月22日-24日,邀请在并购领域从业经验丰富的4位重磅专家举办为期3天干货并购全流程实战、交易架构搭建、资本交易税收处理、上市公司并购落地、产业基金并购专题研讨会本活动,将聚焦并购全流程实战,深度解析交易架构搭建、税务优化方案及风险识别技巧,产业基金并购核心能力等四大关键业务方向,力求为大家奉上干货满满、与众不同的内容!

注:报名咨询,可添加客服:bgys2015

2025年8月30日-31日,我们将举办《DCF现金流贴现-建模技能速成指南》线下精品研讨会,纯正的建模干货,全流程快速上手实操,希望能帮大家少走弯路。

注:报名咨询,可添加客服:bgys2015

【引用资料】本报告写作中参考了以下材料,特此鸣谢。[1]

(一)

一、全国发电市场格局

中国电力供应格局以五大六小发电集团为主导,省级地方发电为重要补充。2024年发电量数据看,全国总发电量为10万亿千瓦时,五大六小发电集团合计占比54%。

1)先从发电量看——

五大发电集团中,国家能源集团以1.26万亿千瓦时排名居首,其他四大发电集团差异不大,发电量规模均在6000亿千瓦时以上。

六小发电集团中,中国三峡集团以4575亿千瓦时排名居首,其余几家发电量规模在1000-2000亿千瓦时左右。

此外,省级地方发电公司的发电量量级主要在1000亿千瓦时以下,但其中,浙能电力、粤电力表现突出,发电量已经超过千亿瓦时,在省级发电市场遥遥领先

其中,浙能电力甚至超过了六小集团中的国投电力、中节能。

图:

中国发电集团的发电量

来源:公开资料,并购优塾整理

2)再从新能源转型比例看——

截至2024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虽然火电装机量仍然占比43%,但新能源发电装机首次超越火电,达到14.5亿千瓦,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更是提前六年完成12亿千瓦目标,彰显我国在能源转型上的坚实步伐。

图:

2024年全国电力装机构成

来源:电气时代

在推动电力绿色转型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方面,五大发电集团起到国家能源战略的主力军作用,带头建设风、光能源大基地。

截至2024年底,国家电投清洁能源装机占比72.71%;华电集团清洁能源装机占比56.2%;华能集团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1.8%;大唐集团清洁能源装机占比突破47%;国家能源集团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超40%。

而省级发电公司的主要职责是保障省内能源安全,在新能源布局上不及五大发电集团,上海电力是国电投旗下公司,在新能源装机方面较为领先,其次是申能股份、粤电力

图:

2024年省级发电公司新能源装机量比例

来源:公司公告

二、燃煤发电的技术原理

由于省级发电公司以燃煤发电为主,我们这里重点来看燃煤发电的技术原理:

燃煤发电是将燃煤初步破碎后通过输煤设备送至原煤斗,经磨煤机磨制成煤粉,由风机产生的风力送至锅炉燃烧,将水加热成高参数蒸汽驱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利用电磁原理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经变压器升压后送至电网,通过电网将电能提供给用户。

图:

燃煤发电的工艺流程

来源:公司公告

在这个生产环节中,蒸汽参数(压力与温度)直接影响燃煤发电的效率,蒸汽参数越高,热效率也随之提高。

传统燃煤发电采用亚临界机组,蒸汽压力通常在15-17MPa,蒸汽温度在540-560℃,热效率在38%-42%,供电煤耗约为320-360g/kWh,装机容量约为200-600MW左右。

为了提高燃煤发电的热效率,超临界/超超临界技术是一种高效升级方案,技术核心在于提高蒸汽参数。其技术原理在于:水的临界点为温度374℃、压力22.1MPa,当蒸汽参数超过该临界点时(通常>25MPa,温度>580℃),水与蒸汽的密度差消失,工质在锅炉内直接变为超临界流体,无需汽水分离。

因此,超超临界机组的热效率可以提升至45%-48%,甚至50%更高。对应供电耗煤也会下降至200-278g/kWh。

超超临界技术热效率差异

来源:国泰君安

因此,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超超临界机组发电技术将是降低碳排放、煤电清洁化的重要举措。

天风证券统计,截至2022年,国内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占总煤电装机容量超过26%,五大发电集团均已投运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其中,国家能源集团超超临界煤电百万千瓦机组44台,占比1/3。

除此之外,火电灵活性改造也是提高热能利用,提高综合收益的方向。例如通过热电联产机组实现运行灵活性改造。

热电联产的优势

来源:并购优塾整理

从成本方面看,燃煤发电的主要成本为燃料成本和折旧成本。

图:

营业成本构成(火电)

来源:并购优塾整理

省级发电公司的经营难点在于,传统燃煤发电与新能源发电之间的平衡,既要保障省内能源稳定供应,又要控制度电成本、供电能耗。面临五大六小等电力公司竞争时,还需要提高区域综合能源服务水平。

(二)

首先看看收入体量情况:

收入规模看,2024年,浙能电力(880亿元)>申能股份(296亿元)>陕西能源(231亿元);

从电力类型看,浙能电力、陕西能源的收入以火电为主,申能股份的电力结构更多元化,火电占比45%,还有气电、油气管输、风电、光伏发电等。

若从火电装机量和发电量看,2024年,浙能电力(火电装机3287万千瓦,发电量1735亿千瓦时)陕西能源(火电在役装机1123万千瓦,发电量530.43亿千瓦时)申能股份(火电装机840万千瓦,发电量405.7亿千瓦时)。

具体来看各家公司收入结构:

浙能电力(浙江省、杭州市)——地方国有企业,大股东为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69.45%,实际控制人为浙江省国资委。第二大股东为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4.27%。

公司主要从事火电、气电、核电(参股中国核电及秦山核电等公司)、热电联产、综合能源等业务,是浙江省内规模居首的发电企业,管理及控股发电企业主要集中在浙江省内,管理及控股装机容量约占省统调火电装机容量的一半在浙江电力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

从收入结构看,2024年电力收入708亿,占比80%,其次是蒸汽销售、光伏产品等。光伏业务来自公司2023年取得中来股份(创业板上市,300393.SZ)控制权,主要开展光伏辅材、高效电池及组件、光伏应用业务。

发电量方面,2024年,公司合并报表口径完成发电量 1,739.52 亿千瓦时,其中火电为1735亿千瓦时,占比99%,其次是光伏4.2亿千瓦时,风电1403万千瓦时。

装机容量方面,2024年末公司管理机组总装机容量 3749.99 万千瓦,其中燃煤机组占总装机容量的 87.67%,燃气机组占总装机容量的 10.87%。

图:公司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来源:Choice,并购优塾

申能股份(上海市)——地方国有企业,大股东为申能(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3.67%,实际控制人为上海市国资委。第二大股东为长江电力,持股比例9.38%。

公司是以电力、油气为主业的综合性能源供应商,主要从事电力、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作为能源项目开发主体,公司提供电力、石油、天然气项目的勘探开发、投资建设、运营维护以及节能环保技术、燃料贸易等多种服务。

公司电力结构多元化,从收入结构看,2024年,煤电(134亿,占比45%)>气电(59亿,占比20%)>油气管输(33.8亿,占比11%)>煤炭销售(28亿,占比10%)>风电(28亿,占比9%)>光伏(11亿,占比4%)。

从收入地区看,以华东地区为主,华东地区销售占比88%,电力供应占上海地区约三分之一。其次是西北地区占比7%。

发电量方面,截至2024年末,公司发电量为491.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4%。其中,火电405.7亿千瓦时(占比82%),风电54亿千瓦时,光伏发电31亿千瓦时。

控股装机量方面,截至2024年末,公司控股装机量为1795.5万千瓦,同比增长5.95%。其中,煤电装机840万千瓦,占比46.8%,气电装机342万千瓦,占比19.2%。而新能源控股装机容量612.96万千瓦,占公司控股装机容量的34.1%。其中,风电装机282万千瓦,占比15%,光伏装机244万千瓦,占比13.6%。

图:公司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来源:Choice,并购优塾

陕西能源(陕西省,榆林市)——地方国有企业,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为陕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64.31%。

公司主营业务为火力发电、煤炭生产和销售。公司能源项目主要布局陕西省及西北地区,担负煤炭电力转化和西电东送的重要功能。

截至2024年报告期末,公司拥有煤炭保有资源量51.84亿吨,煤炭资源储量位于陕西省能源企业前列。公司在保障陕西省内电力供应的同时,通过陕武直流、宝德直流、吉泉直流、榆横—潍坊特高压交流工程等通道为国内其他地区供应电力,42.43%的煤电机组为“西电东送”配套项目。

从收入结构看,2024年电力业务收入176.6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为76%,其次是煤炭48亿元,占比21%。从收入地区看,西北地区贡献占比65%,华北地区14.5%,华中地区11%,华东地区8.8%。

电力业务——截至2024年12月末,公司煤电装机总规模为1725万千瓦。其中,在役装机1123万千瓦,在建装机402万千瓦,核准筹建装机200万千瓦。2024年,公司发电量530.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74%,电力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9.62%。

煤炭业务——截至2024年12月末,公司核定煤炭产能共计3000万吨/年,其中,已投产产能2400万吨/年,在建产能600万吨/年。此外,公司持有丈八煤矿(规划产能400万吨/年,以相关部门核准产能为准)和钱阳山煤矿(规划产能600万吨/年,以相关部门核准产能为准)矿业权,正在积极推进办理项目前期手续。2024年,公司原煤产量2,356.28万吨,自产煤外销量803.88万吨,煤炭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55%。

图:公司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来源:Choice,并购优塾

(三)

图:

图:

图:

归母净利润增速

来源:公司年报,并购优塾整理

这个行业,从微观增长情况来看:

浙能电力——2025年一季度,实现收入176亿元,同比下降12.09%;归母净利润10.74亿元,同比下降40.81%

2024年报,浙能电力总收入下降8.31%,主要是因中来股份的光伏产品量价齐跌,光伏产品板块收入减少了近60亿所致。

2025Q1收入、归母净利润下降,主要是电价下降以及参控股企业效益下降所致。根据国网浙江公司,3M25浙江省电网代理工商业购电价格同比-72元/MWh,同时也抵消了煤价下行对成本端的利好。

图:

图:

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单位:%)

来源:Choice,并购优塾

申能股份——2025年一季度,实现收入73.4亿元,同比下降9%;归母净利润10.11亿元,同比下降12.82%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96.19亿元,同比增长1.64%,实现归母净利润39.44亿元,同比增长14.04%主要原因是公司高参数燃煤机组优势以及华东电力供需格局偏紧利润增幅高于收入,是受煤炭燃料成本下降影响。

2025Q1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主要系煤电机组检修以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影响,其中,2025Q1煤电实现发电量99.02亿千瓦时,同比减少12.5%。

图:

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单位:%)

来源:Choice,并购优塾

陕西能源——2025年一季度,实现收入52亿元,同比下降7.78%;归母净利润7.03亿元,同比下降28.78%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31.6亿元,同比增长19%,实现归母净利润30.1亿元,同比增长17%主要原因是公司煤电发电量提升,电价环比持平,以及煤炭产量增长,自产煤外销量大增。

2025Q1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主要系需求低迷影响,2025Q1发电量/上网电量121.9/114亿千瓦时,同比-8.2%/-8.5%。

图:

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单位:%)

来源:Choice,并购优塾

(四)

从资本支出上看,近两年三家公司的资本支出都在增加,申能股份三年CAGR高,约为54%,主要是重点突破新能源业务,全力推进海南、新疆、市内深远海及海上光伏等大基地项目建设。

从归母净利润规模看,浙能电力的收入规模更高,因此,归母净利润规模也更高。2022年净利润亏损是因为火电占比高且煤炭原材料成本大幅增长所致。

再从现金流角度看,三家公司的净现比都大于1,陕西能源略高。

图:

图:

CAPEX VS现金流(单位:亿元)

来源:Choice,并购优塾

图:净现比

图:净现比

来源:Choice,并购优塾

(五)

图:近十个季度

图:近十个季度

ROE_TTM走势 (单位:%;基准日:报表截止日)

来源:Choice,并购优塾

ROE水平看,陕西能源>申能股份、浙能电力,主要原因是净利率差异。

陕西能源净利率高,一方面是收入结构中,有20%左右是煤炭销售收入,而煤炭销售业务的毛利率水平显著高于火电电力业务。2024年,其煤炭业务毛利率为59%,电力业务为29.87%。

另一方面,由于公司自产煤矿,自产自销比例较高,煤电一体化优势使得其电力业务的毛利率高于同行。2024年,申能股份的煤电业务毛利率为15.57%,浙能电力的火电业务毛利率为11%。

另外,浙能电力的总资产周转率较高,是因为申能股份、陕西能源近两年的资本性支出增长较多所致。

图:杜邦分析

来源:Choice,并购优塾

图:单季度综合毛利率(单位:

%)

来源:Choice,并购优塾

图:单季度净利率(单位:

%)

来源:Choice,并购优塾

图:

图:

图:

期间费用率(单位:%)

来源:Choice,并购优塾

我们从产业链全视角来对比,分析产业链的价值分布:

图:产业链具体公司情况

来源:Choice,并购优塾

从产业链价值看,中游发电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较好,剔除受燃料价格大涨的影响,净资产收益率在10%以上。

从成长性看,中游发电公司的收入体量一般较大,且火电市场发展进入稳定增长生命周期,增速相对平缓。而上游的发电设备增速较快。

从生意质地看,中游发电公司具有规模壁垒和资金壁垒,进入稳定经营周期、具备区域竞争优势的省级发电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较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六)

图:

全社会用电量

来源:华联期货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