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卒中高发+渗透率低!这一医疗细分赛道未来3年CAGR36%

2025-08-14 10:18

(来源:浙商证券融资融券)

医疗器械迎催化:

国内老龄化背景下,脑血管病患病人数上升,推动神经介入耗材市场规模扩大。

与此同时,机构看好医疗器械板块投资潜力,逻辑在于:(1)脑血管为神经介入主要领域,市场空间广阔;(2)集采改变市场格局,国产替代提速;(3)估值体系:类似创新药,行业发展仍在起步期。

行业内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增长潜力的企业

01

脑血管为神经介入主要领域,市场空间广阔

我国卒中发病率较高,且复发率高、死亡率高。数据显示,2020年40岁以上居民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年龄标化发病率分别达413.3/10万、91.9/10万;首发患者3个月内复发率2.81%-6.05%;2021年农村、城市居民脑血管病粗死亡率分别为175.58/10万、140.02/10万,在死亡病因构成中分列第2、3位。

神经介入治疗脑卒中疾病,是一个有潜力的市场。国内老龄化背景下,脑血管病患病人数不断增加,据统计,2017年到2022年,中国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手术量从4.4万台增加到8.4万台,复合年增长率达13.8%。

虽然绝对数量增长较快,但由于中国患者人数众多,手术渗透率仍然数倍低于美国水平,未来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带来的市场潜力较大。

02

集采改变市场格局,国产替代提速

以河南省为例,2025年公立医院联盟集采覆盖神经介入主流产品:

国内神经介入市场仍是外资企业主导,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4》数据,2023年我国高值神经介入器械市场海外厂商市占率近80%,从细分领域看,2022年国内神经介入缺血类产品的国产化率仅2.8%,出血类产品为5.4%,通路类产品为31%。在神经介入行业,国产技术创新及进口替代仍有较大空间。

在集采趋势下,头部企业凭借优秀的产品质量、较好的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03

估值体系:类似创新药,行业发展仍在起步期

根据器械产品的生命周期,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产品竞争激励、面临集采控费风险,而处于起步器、成长期的器械产品,行业增速快,竞争格局相对较好,集采控费的影响也相对较低,属于重点关注的领域。

目前处于起步期的器械产品包括神经介入、外周介入、TAVR、手术机器人、PET-CT/PET-MR等;处于成长期的有主动脉介入、MRI、DSA、内窥镜等。

资料来源:西南证券

资料来源:西南证券

预计到2028年中国神经介入治疗医用耗材市场规模将达到432.2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达36.5%。

微创脑科学、赛诺医疗、归创通桥、迈普医学等。

财信证券龙靖宁《医疗器械行业深度(R3):神经介入行业,大空间,新机遇》250811

湘财证券聂孟依《穿越风雨,曙光将现——医疗耗材行业2025年年中策略》250703

东北证券刘宇腾等《医药生物行业:后集采时代神经介入市场分析》241103

西南证券陈辰《创新器械专题:神经介入从脑卒中看神经介入器械投资图谱》2404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