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14 07:08
一家园区,两款1类新药接连上市的背后:
“埋头创新”和“耐心陪跑”双向奔赴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都 通讯员 钱钰玲
今年7月,位于江北新区的南京生物医药谷园区企业接连传出好消息。7月3日,先声药业宣布1类新药恩泽舒获批上市,恩泽舒是我国首个取得铂耐药卵巢癌全人群适应证的靶向药;7月16日,征祥医药宣布,企业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济可舒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成人单纯型流感。两款1类新药在半个月内接连获批上市,在药谷园区尚属首次,在全国各大生物医药园区实属罕见。
在生物医药领域,1类新药被称作生物医药产业“皇冠上的明珠”。如何摘得“皇冠上的明珠”?两款1类新药接连上市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密码?
埋头创新,“精心打磨”一粒药
“今年流感季,抗流感新药济可舒有望进药房销售。和传统抗流感药物相比,济可舒最大的特点是全疗程仅需口服一次,极大提升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及便利性,尤其是对于儿童以及高风险人群更为友好。”征祥医药研发人员介绍,济可舒的安全性较传统抗流感药物也有了显著提升,目前该药已开始进行量产。
1类新药的研发通常有着“三个十定律”,即耗时十年、十亿美元投入、百分之十的成功率。此次新上市的济可舒,从立项到获批上市仅用了6年时间,这样的研发速度令业界瞩目。
2018年,全球首个新机制抗流感药玛巴洛沙韦在日、美获批,结束了该领域二十余年的沉寂。征祥医药于2019年果断立项,凭借深厚的药物分子设计方面的专业能力,在创新的基础上成功突破玛巴洛沙韦的专利壁垒,开启自主创新征程。
征祥医药创始人杨金夫博士介绍:“2022年推进二期临床试验时,正逢疫情,给我们带来了极大考验。当时甚至对流感病毒是否还存在、流感新药研发是否还有价值有质疑之声。”但征祥团队保持定力、克服困难,于2022年完成了临床二期研究,并在2023年春节流感爆发时,仅用32天便高效完成三期临床试验723例受试者入组,为最终获批上市奠定了基础。
和征祥医药不同,先声药业自主研发的恩泽舒,从立项到获批上市历时17年。先声药业旗下创新药子公司先声再明董事长唐任宏博士介绍,卵巢癌是妇科癌症中最凶险的恶性肿瘤,恩泽舒作为新一代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靶点的抗血管靶向药,通过减少肿瘤血管生成,达到减少对肿瘤营养供应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饿死”肿瘤。
服务前置,把小树苗“浇灌”成大树
一款新药从研发到上市,要经历研发试验、临床试验、伦理审查、注册审批等多个环节。“除了企业自身的坚持之外,还需要来自各方面的助力,在药谷园区,我们得到了很多便利,少了很多后顾之忧。”两家新药上市企业的负责人如是说。
上周三,江苏省药监局审评核查江北新区分部的“企业接待日”现场,陆续迎来园区企业的咨询。“公司有数款产品正准备注册申报,有什么注意事项?”“我们想搭建一个车间用于生产,应该按照什么标准建设?”……
“作为新药上市前最关键的审评环节,药谷园区联合江北新区分部为企业提供前置服务,不仅提前介入,而且实施一企一策、全程指导,切实解决企业技术难点,助推园区企业产品上市。”药谷相关负责人孙卫东说。
据介绍,自落地新区以来,江北新区分部已完成产品技术审评发补加上报近1800件、企业现场核查超300件,为先声药业、驯鹿生物等企业产品加快上市提供助力。
在新药研发初期,药谷园区提供的全流程服务和营造的产业生态更是“浇灌”出一株株幼苗,直至长成一棵棵大树。
2023年落户江北新区的卡斯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如此,公司总经理李林介绍,落户江北新区后,便在公共服务平台租用实验室和办公场地,实验室基本配置完善,创业初期立马开展研发工作,“我们的研发需要用到高内涵细胞成像仪,如果企业自行购买,需要花费700多万元,现在只要支付一定的租金就能使用这台设备,为企业减轻了很大负担。”
厚积薄发,埋下更多新药的“种子”
目前,药谷园区各企业在研的1类新药超过200款;在研的创新医疗器械更是数量可观。“可以预见,未来几年,还会有更多的1类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孙卫东说。
唯有日积月累,才能厚积薄发。园区企业如今百花齐放的局面,得益于药谷多年来的深耕和布局,如今,随着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南京)的落户,更多新药的“种子”在此埋下。
上海交通大学的路慧丽博士团队来到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利用细胞因子活性空间位阻掩蔽技术,自研细胞因子前药递送平台,为肿瘤免疫治疗打开精准激活、安全可控的新路径。
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运营负责人吴昊介绍,“分中心自今年正式运营以来,已落地项目43个,其中有不少都是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项目。”
“老面孔”依旧强劲,新产品、新技术接连面世;“新生代”扎堆闯关,剑指上市目标。如今,药谷的产业优势也让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这张“产业名片”更加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