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以金融活水滋养绿色转型

2025-08-14 07:37

(来源:湖州日报)

转自:湖州日报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湖州正以绿色金融为笔,描绘生态与经济共生共荣的新图景。在这幅图景中,交通银行湖州分行始终积极承担金融机构使命与责任——

  从2021年成为交行系统内首家绿色金融业务创新试点行,到2024年获评湖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优秀银行机构”;从首笔“碳强度+ESG”双挂钩农业转型贷款落地,到今年7月末绿色贷款余额占比突破34%,增速达50.45%……

  扎根湖州多年,在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湖州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州监管分局的悉心指导下,交行湖州分行以“金融活水”浇灌绿色发展沃土:创新“碳强度+ESG”双挂钩贷款、ESG智造贷等特色产品,搭建政银企协同机制,推动生态资源价值转化。截至今年7月末,该行绿色贷款余额较年初净增26.04亿元,通过数字化ESG评价体系服务216家企业,在转型金融、生态共荣、普惠绿色等领域形成可复制的“交行经验”。

  金融破题转型  创新实践赋能

  “标准化池塘使用水循环系统,不仅能提升亩产,尾水排放还能达标。”站在南浔区绿色渔业项目基地,湖州南浔强村富民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望着清澈的养殖水体说。这个总授信3.5亿元的项目,正是交行湖州分行“碳强度+ESG”双挂钩转型贷款的首个受益者。

  2024年11月,交行湖州分行向该项目发放首笔1亿元贷款——这是浙江省首笔农业转型贷款,更是金融支持传统农业绿色转型的标志性实践。不同于传统信贷,该贷款设计了“动态利率调节机制”:项目碳强度降幅、ESG评价提升率直接与利率挂钩,最高可下调10BP。“仅首笔贷款就节约近30万元财务成本,让我们敢在循环水养殖设备上加大投入。”该负责人算了一笔账,项目建成后可年节水850万吨,同时通过工业化养鱼,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这一创新并非偶然。作为浙江省转型金融改革试点的核心参与方,交行湖州分行早在2023年就上线了交行系统内首个地方特色版ESG评价系统,通过对接省金综平台、市金融数据引擎,实现企业绿色数据“一键调取”。基于该系统,除“碳强度+ESG”贷款外,还创新推出“ESG智造贷”“可持续发展贷”,前者已为33家科技企业授信58.15亿元,后者通过利率与ESG评分挂钩,让2200万元贷款流向节能改造企业。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该行已为8家转型企业、4个转型项目、5家转型技术相关企业授信23.8亿元,转型贷款余额8.68亿元。“转型金融不只是‘锦上添花’,而是通过金融工具助力企业转型升级。”交行湖州分行绿色金融管理部表示,从渔业转型到印染行业提标,从设备更新到能源替代,金融正成为产业绿色转型的“催化剂”。

  机制数据筑基  绿色服务增效

  “以前审批绿色贷款要跑多个部门,现在绿金专员全程跟进,2周就能出结果,从项目受理到放款,全程仅用15个工作日。”湖州某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的体验,折射出交行湖州分行绿色金融机制的“进化”。2024年8月,该行正式成立绿色金融管理部,同步组建绿色金融营销专班——这一“前中后台协同”机制,让绿色贷款审批效率极大提升。

  机制创新的背后是“体系化布局”。自2021年成立绿色金融发展委员会以来,该行构建了“绿金委—绿金联系人—支行指标推进人”三级体系,每季度召开专题会议研讨推进;2023年启动“碳中和银行”建设,德清支行成为湖州分行首个“碳中和网点”,并升级改造网点绿色展厅,宣传绿金理念及实践成果。长兴支行凭借“绿色+科技”特色,获评交行总行绿色特色机构,享受专项授信、考核激励等5项配套政策。

  数字化则让绿色服务更精准。在交行湖州分行ESG评价系统里,一家电源集团有限公司的ESG评分从60.92分升至71.02分——这意味着其“ESG智造贷”利率可下调10BP。“系统会自动抓取企业能耗数据、环保处罚记录,甚至供应链上下游的绿色资质。”数据管理团队介绍,该系统已覆盖贷前审核、贷中监测、贷后评估全流程,为企业生成ESG评价报告,相关案例入选“浙江金融科技年度案例”、“银行家绿色金融创新案例”和“湖州市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案例”。

  机制与数字化的叠加效应持续显现:今年7月末,该行绿色信贷余额同比增速达50.45%,高于全部贷款增速36.15个百分点,占全部贷款比重34%;通过“绿色审批通道”,单笔贷款平均审批时间极大压缩,让企业“不等钱、不误工”。

  多方协同聚势  生态共荣生金

  “没想到银行和经信局一起上门,不仅带来贷款政策,还帮我们对接了节能技术服务商。”湖州某印染企业负责人说起交行“走进绿色工厂”活动,至今印象深刻。交行湖州分行联合市经信局走访绿色工厂申报企业,不仅送去“绿色信贷礼包”,还牵头举办印染行业节能技术对接会,促成多家企业与节能机构签约。

  这是银政企协同的一个缩影。2022年以来,交行与市经信局构建“全周期合作”模式:从联合发文明确工业绿色转型支持政策,到共同举办物流装备产业座谈会、绿色制造培训会;从“百亿授信”支持物流装备行业,到450亿元战略合作协议助力转型金融试点,再到1000 亿元合作协议支持湖州高质量打造绿色金融能力建设基地——政企银三方形成“政策解读—需求对接—资源匹配”的闭环。

  “政府搭台、银行唱戏、企业受益”的案例不断涌现。2023年,该行联合安吉县林业局,为竹产业改造升级项目发放交行系统内首笔CCER体系银团贷款,项目通过竹林碳汇交易实现收益增值,获评“浙江省乡村振兴最佳创新案例”;2025年,与南浔区政府和发改局合作推进生态农业文旅融合项目,通过VEP评估激活文旅资源。

  截至今年6月,该行通过政银企走访绿色工厂企业 383 家,通过面对面访谈、产品宣讲等银企对接会方式,合计为 330 余家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从‘企业找资金’到‘资金追项目’,协同机制让绿色金融更精准。”湖州市金融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评价。

  普惠绿金润泽  城乡民生同享

  “0首付,享受5年免息,买新能源车比燃油车划算。”湖州居民王先生近日通过交行新能源车贷,购置了一辆小鹏汽车。2024年5月以来,交行湖州分行聚焦绿色消费,还与特斯拉、小米、阿维塔等新能源车企合作实施“总对总”项目,推出利率优惠、审批加急等服务。截至今年7月,已发放新能源车贷449笔、6513万元,让绿色出行走进寻常百姓家。

  绿色金融的普惠性不止于消费端。在德清县,一家专注于金属废料再利用的小微企业,因担保方式受限,融资遇难题。交行湖州分行聚焦企业绿色转型+科创需求,依托“绿色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标签,精准投放 1000 万元绿色普惠贷款 。该笔贷款是该行绿色+科技贷款产品的有效运用,更高效化解了企业资金压力。企业负责人感慨:“这笔钱解了燃眉之急,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绿色标签的价值,以后更要在循环经济赛道发力!”

  为让小微企业“贷得到、贷得省”,该行将绿色标准融入普惠金融:在乡镇举办银企对接会,为200余家企业开展普惠业务宣导;推出“无还本续贷”,今年以来已为203家小微企业办理续贷2.75亿元;针对科创型小微企业,通过“科创快贷”等授信3.24亿元。

  从支持农户鱼塘改造到助力居民绿色出行,从为大企业转型“输血”到给小微企业“供氧”,交行湖州分行的绿色金融版图不断延伸。该行负责人表示:“绿色金融既要算‘经济账’,更要算‘生态账’‘民生账’——这充分展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金融领域的生动实践。”

  20载“两山”路,金融当先行。从交行系统内首笔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到全省银行业首笔农业转型贷款,从政银企协同机制到数字化ESG评价,交行湖州分行以创新为笔、以实干为墨,在湖州这片绿色沃土上写下了金融助力生态转型的答卷。展望未来,随着VEP产品试点落地、碳中和网点扩容、更多转型贷款投放,交行湖州分行将继续以绿色金融为纽带,连接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助力“两山”转化之路越走越宽。

  文/张翔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