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8.8%的面积贡献惠山区40.3%的规上工业营收 “13+N”特色园区托起现代产业集群

2025-08-14 04:45

来源:无锡日报

  “一带一路”沿线的埃及,阿斯旺省科姆翁布地区的沙漠中,一座大型储能电站正重塑当地能源格局。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供货的埃及Abydos 150MW/300MWh大型储能电站近日成功并网投运。“即便在50℃的极端高温风沙环境下,电站搭载的智能风冷温控系统仍能保障设备高效稳定运行,有力支撑当地电压稳定。”上能电气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作为高端装备产业园的明星企业,上能电气的成长轨迹正是惠山区践行“产业集群+特色产业园区”发展路径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这片土地以“13+N”特色产业园区为骨架,在“三新四强五未来”赛道上加速奔跑。今年上半年,全区特色产业园区产出规模达594.5亿元,同比增长8.9%;截至去年底,占全区面积8.8%的产业园区,贡献了40.3%的规上工业营收,已然成为驱动区域经济的强大引擎。

 高点定位

  瞄准“三新四强五未来”

  “2012年刚来时,我们租了间1600平方米的小厂房,十几个人挤在一块儿画图。”站在占地120亩的新厂区内,上能电气相关负责人感慨道。从单一的逆变器产品,到如今覆盖全球的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从年产值10亿元到剑指百亿元,企业的每一步跃升,都踩准了惠山产业转型的节拍。如今,他们已在印度等地建起海外工厂,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中东的光伏电站、欧洲的储能项目,到处都能看到‘惠山造’的标签。”

  “我们园区前身是风电科技产业园,最早就靠几家风电设备企业撑场面。”高端装备产业园总经理王振华领着记者穿梭在园区中,指着连片的标准化厂房介绍:“现在不一样了,以上能电气为龙头,已带动20多家配套企业集聚,形成了从核心部件到系统集成的完整链条。”以高端装备产业园为例,其聚力打造五大片区,分别布局新材料设备和环保设备产业、智能制造产业、风电和储能等产业、工业机器人产业以及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机构五大细分方向。其中在智能制造领域,预计到2030年将形成百亿级光子制造产业集群。

  放眼整个惠山区,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彰显出高瞻远瞩的规划与精心细致的布局。按照“突出特色、错位布局、协同发展”原则,惠山区正加快编制《惠山区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园区发展规划(2025—2030)》。惠山区工信局园区办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共布局13个特色产业园区,其中生命科技、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数字信息、智能装备、量子科技6个产业园已建成运营;航空航天、集成电路、循环经济、人形机器人、未来健康科技等7个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如人形机器人产业园一期主体结构已完成精装修,二期主体结构完成45%,三期土建施工图已敲定;航空航天产业园201亩先导区的17栋工业载体及配套设施已全部封顶;集成电路产业园则积极推进重大项目一期303亩地块规划及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

  在13个特色产业园区基础上,惠山区还规划了N个产业园,目前已确定新材料产业园、绿色航运交能融合产业园、氢能产业园、现代轻工产业园,通过“13+N”的园区体系,实现对“三新四强五未来”产业集群的全覆盖。

 重大项目

  为园区注入澎湃动能

  “这是全球首个量产镁铝合金壳体的双电机总成。”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的星驱科技,工程师向记者展示刚下线的TL300电驱系统。这款创新性采用镁铝合金壳体的超轻双电机产品,凭借卓越性能助力领克900 2.0T探索版解锁华尔兹掉头、蟹行模式等多元驾驶体验。作为园区“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结顶、当年投产、当年开票”的百亿项目,星驱科技持续拓展海内外客户并积极扩产,今年订单量同比翻番,生产线24小时不停歇,以“星驱速度”向全球客户交付可靠产品。

  重大项目是园区发展的“压舱石”。在“13+N”特色产业园区中,41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如同41台引擎,为园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上汽大通无锡基地的新能源车间,工人正为GST系列车型安装电池包,这条去年刚投产的生产线,预计今年能新增产值18.7亿元。

  今年以来,惠山区各特色产业园区共推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1个,总投资49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额63.2亿元,目前已完成51.4亿元,投资进度达81.3%。如今,已有12家园区引入科研院所,9个园区的主导产业营收占比超50%。

科创载体

  激活产业升级“智慧基因”

  “我们对空客320装配线上的15种飞机装配型架用钣金制造和11种弯管零部件的工艺进行了优化,显著提高了装配效率和精度。”近期,在航空航天产业园,无锡航空发动机基础部件产业创新研究院的工程师们,为惠山高新区一家传统制造企业生辉机械开展技术攻关。这个落户惠山高新区的研究院,近年来已突破16项关键技术。

  通过科创载体与特色产业园区的一体谋划,惠山区构建起“孵化器—加速器—特色产业园区”的产业创新孵化链条,激活了产业升级的“智慧基因”。天津大学无锡研究院、同济大学同惠研究院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惠山高新区着力建设无锡航空发动机基础部件产业创新研究院、先进涡轮动力技术与装备研究所,推动空天和智能装备产业进步;前洲街道加快量子科技产业园三期研发载体建设,鼓励量子研究所向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领域延伸……这些创新平台的建设,为惠山区产业升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

  惠山区各特色产业园区还设立了总规模超100亿元的产业基金,其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产业基金规模达25亿元,已投资天奇重工、金卫星、星驱科技等园内企业。

  项目入园并非“捡到篮里都是菜”,而是必须聚焦主导产业,在资源投入、技术水平、潜力空间、市场前景等方面反复权衡。为让更多“三新四强五未来”产业项目进驻园区,今年以来,惠山区在“腾笼换鸟”上持续发力:高端装备产业园盘活圆通地块、达美地块等,推动宝湾296亩区域改造升级;生命科技产业园清退低效企业3家,释放载体面积4976平方米,同时引导现有承租企业腾让部分载体,再释放面积3362平方米;智能电气产业园拟外扩219亩,已启动拆迁;未来健康科技产业园正加速推进5.1万平方米二期工业厂房建设……今年全区累计出让工业用地523亩,其中特色产业园区项目用地342亩。(卫曦臻)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