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日赚7.66亿!腾讯半年报C位不是视频号|财报解析

2025-08-14 00:30

【亿邦原创】8月13日,腾讯发布2025上半年财报,营收3645.26亿元同比增长14%,NON-IFRS净利1385.68亿元同比增长18%。营收增速相比同期翻倍,净利增速放缓,整体增长态势向好,超出市场机构预期。

2025年二季度,腾讯营收1845亿元同比增长15%,NON-IFRS净利692.48亿元同比增长18%。其增长驱动力,主要来自AI、视频号和微信搜索,并且依旧强劲。

相较于过去几个季度,腾讯没有披露更多视频号和微信小店相关的细节和数据。腾讯上半年日赚7.66亿元,但“全村的希望”视频号却没交作业,而分析师电话会的重点,也从视频号转向AI。

01

月活首次破14亿,AI成新增长动能

第二季度,腾讯将AI深度融入游戏、广告及社交生态,驱动核心业务高质量增长。三大主营业务,其中增值服务收入913.68亿元同比增长16%,营销服务收入358亿元同比增长20%,社交网络收入322亿元同比增长6%。

比如,AI需求增加带动企业服务收入增速较近几个季度有所加快。二季度,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555亿元同比增长10%。

再比如在广告领域,AI已经应用于广告创意、投放、推荐以及效果分析等环节,有效提升了点击率、转化和投放的ROI。特别是用大模型升级的广告平台架构,不仅洞察用户在文字、图片和视频内容间的互动,还优化了广告点击和交易。

财报电话会上,相关负责人说腾讯广告业务营收及毛利率高速增长(毛利率增长2%至58%),主要受益于AI驱动广告平台改进及微信交易生态的提升。其中,视频号、小程序的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长均约为50%,而微信搜一搜收入同比增长约60%。

在本季度末,微信及WeChat月活首次突破14亿,同比增长3%,已逼近中国人口总量天花板。而QQ移动端的月活跃用户数是5.32亿,同比减少7%。

尽管并未披露具体数据,但视频号及微信小店仍然是许多业务的驱动力。比如,社交网络收入同比增长6%至322亿元,得益于手游虚拟道具销售、视频号直播服务收入及音乐付费会员收入的增长。

腾讯在财报中提到多次提及AI,称丰富了微信的AI功能,在浏览内容时提供关键词智能检索,为微信小店商家提供智能客服回复,以及支持对视频号内容的自动文字总结等。这些改进主要集中于工具功能迭代,尚未明显提升交易效率。

02

连续11季度双位数增长,高管称还有很大空间

2025年Q2,腾讯广告收入再创历史新高,已是经连续11个季度实现双位数增长。财报电话会上,腾讯高管称广告收入仍然有很大增长空间,持续增长取决于如下变量:

· 点击率:AI带来了更精准的定向投放,从而提升了点击率;

· 流量:视频号流和搜索流量增长,以及未来AI原生应用体验也将带来新流量;

· 单次点击收入:使用生成式AI制作广告素材带来更多广告需求,电商闭环交易同样带来更多广告需求,两者共同推高单次点击收入;

·广告加载率:视频号广告加载率仅为中低个位数(如3%-6%),而同行广告加载率已经升至10%以上(如13%-16%)。

除了AI技术及应用加速业绩转化,推动了广告主对视频号、小程序及微信搜一搜的强劲需求,腾讯广告的产品功能升级也更匹配商家需求。

比如腾讯广告推出的“奇妙数字人”,储备多达3000+个公共数字人形象,以及AIGC制作与应用分发平台“妙思”、AI直播解决方案“妙播”等。目前短视频场景实现商家日产营销素材人效比提升300%,直播场景成本最高可降低90%以上。此外,腾讯广告投放平台(ADQ)上线小店智投、小游戏智投和线索智投,进一步降低商家投放门槛。

今年4月中旬,腾讯广告全域流量支持微信小店直购链路,在微信流量场景基础上(视频号、朋友圈、公众号、小程序等),新增优量汇10万+App和腾讯视频、腾讯新闻、QQ浏览器、QQ音乐等60+媒体场景。

该产品发布三个月后,小店直购链路广告消耗规模增长近400%,包括美护家清、消电日百、服饰运动、食品饮料、玩具行业等多个行业商家。缓解了部分小店商家对微信小店没有核心入口的焦虑。

7月以来,腾讯广告还针对本地行业线下门店的推广产品门店通开启内测。门店通的推广逻辑以地标为中心,覆盖门店周边目标客群,目前支持投放微信朋友圈。开通推广后,系统将接入微信支付商户号,自动归因支付次数、人数和金额等数据,商家可在后台查询广告客流及销售金额。不断迭代与更新产品的应用场景。

03

没交作业的社交电商,等待破圈

相比于游戏与广告业务的强劲增长,被寄予厚望的微信小店和视频号,这次没有交作业。一位业内人士说:“现在这个阶段有些卡住了。”

谈论起微信做电商,上述人士说,“基础设施差不多了,敏感的商家和用户也都熟悉了,剩下的就是破圈的问题。”破圈实际就是拓新,新的供给和需求永远是平台绕不开的天平两端。

亿邦动力了解到,今年以来,微信在供给侧已经加紧补课,发布诸多政策招揽商家,尤其是“热招品牌激励计划”,侧重增加优质供给。另一方面,微信开始发布“免单评价0元购”和平台补贴券,通过补贴C端提高用户体验,平衡供需关系。

尽管跟自己比,微信电商再往前迈了一大步,已有不少商家在平台吃到红利。但微信的“慢热”依旧引来一些商家的吐槽,认为生态成熟度仍显不足。

比如腾讯高管在电话会中提到,微信小店允许品牌和商家将小程序中的SKU转到微信小店,在两个平台上实现统一。但许多商家发现,从小程序转入微信小店以后,这里的基建还停留在小程序商城的简陋版本,分类标签等个性化功能还有待优化。

此外,平台的补贴能力也还很薄弱,商家要自己平衡平台间的差价。平台活动和商家政策还不够丰富……微信希望区别于传统电商,试图通过社交基因重塑电商基因的路径,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继年初微信推出蓝包送礼、推客带货后,618前夕微信小店再推出“跟朋友一起买”的拼团功能,延续对社交电商的探索。与此前不同的是,这次的功能没带来更大的水花,只在商家中间传播和探索。

别人已经交卷了,但微信小店还在慢悠悠写题。你既不能说它做错了,也不知道它最终究竟做得好不好,只能留给时间去检验。

亿邦持续追踪报道该情报,如想了解更多与本文相关信息,请扫码关注作者微信。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