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汽车&高端装备:柴发专家交流

2025-08-13 18:08

(来源:老司机驾新车)

1、近期招投标动态及计划

·7-8月主要厂商招标情况:7月解禁利好行业,解禁后字节7月底招标,规模约200-300台,主要为年底及2026年交货的产品。8月阿里初步计划招标,规模预计300-500台。行业主流玩家均参与,中标份额有差异。

·四季度招标计划:四季度大厂有招标计划,针对2026年及2027年产品,目的是提前制定招标计划。

2、市场需求规模与增长预期

·国内市场需求规模:国内市场需求方面,2024年整体需求规模为3000台。2025年全年预计达到4500至5000台,约5000台的水平,到年底基本可实现这一规模。明后年每年的增长率预计维持在40%至60%之间。随着时间推移,增长率会有所放缓,但仍将保持正增长,最低增速约为30%至40%。

·全球市场需求分布:从全球市场分布来看,中国市场份额占全球约1/3。以国内2025年约5000台的需求规模推算,全球市场需求规模约为1.5至1.6万台。

3、主要厂商市场份额与竞争格局

·国内厂商份额情况:国内大缸径市场主要由潍柴、玉柴及其合资品牌MTU等厂商占据。2025年国内主要厂商交付量显著上升,其中潍柴今年全年交货量预计约1000台。玉柴的交付量分为自研部分和与MTU合资部分:玉柴自研的单机和机组今年总交付量约800台;与MTU合资部分今年全年交付量预计在800-1000台。剩余约2000台的市场份额由外资品牌占据,具体分布为康明斯约700-800台,卡特约600-700台,三菱(与上柴合资)约400-500台,这些品牌基本覆盖了中国市场的全部份额。

·中外厂商份额对比:从台量角度看,2025年国产厂商(如潍柴、玉柴)的市场份额可能首次反超康明斯。尽管目前仅过半年,全年情况尚未完全明确,但国产厂商全年大概率能实现台量上的超越。价格方面,外资品牌与国产品牌存在显著差异:外资单机价格比国产单机贵约30-40万元;国内市场中,外资机组价格比国产机组贵约70-80万元;海外市场(如美国、欧洲本土)中,外资机组价格比国产机组贵约100万元。不过从财务测算角度,由于价格差异,国产厂商在财务层面可能仍无法超过外资品牌。

4、国产替代加速驱动因素

·全球缺货与供应链流动:全球缺货与供应链流动为国产替代创造了机会。行业紧俏的直接原因是发动机紧缺,根本原因(更多实时纪要加微信:aileesir)是发动机产业链上游零部件紧缺,导致AIDC紧缺。外资(尤其是美国和欧洲)缺货引发全球紧张,因国外售价更高,卡特、康明斯等全球流通品牌遵循“能在国外卖的就不在中国卖”原则,减少在中国市场的供应,为国产替代创造了市场空白。

·技术积累与认证完成:国产厂商的技术积累与认证进展支撑了国产替代。技术上,潍柴自2009年引入博度安M系列产品,经过十余年技术积淀,技术实力较强;玉柴更早吸收MTU技术,在广西、苏州等地生产,技术成熟,可与欧美品牌竞争。认证方面,国内产品需通过企业认证,如为阿里、字节等互联网大厂及移动、联通、电信等运营商供货前需完成认证。2024年,潍柴和玉柴主要进行验证工作,耗时较长,招标进度慢、量未显现;2025年验证完成,产品进入供应商名录,供货正常推进,上量加快。

·政策支持与安全考量:政策导向与数据安全考量推动了国产替代。国家虽未公开宣布,但鼓励国产替代,减少对国外产品依赖,受影响较大的外资品牌有卡特、MTU、三菱。外资产品(如康明斯、卡特的发动机)存在数据安全隐患,其后台可远程获取数据中心精准定位,如锁定山西证券、字节位于太行山的数据中心,存在被外部势力利用风险。国家向互联网大厂和运营商提出相关要求。考虑用户使用外资产品的惯性,切换采取渐进策略:优先替换关键核心设备,国产不达标则暂用外资产品,可替代部分优先选用国产(主要在潍柴和玉柴之间选择)。

5、价格趋势与定价策略

·当前招标与交付价格:当前8-9月进行三季度和四季度的招投标,针对明年及后年交货,招标时定量定价,后续不得涨价。当前招标价约280万,年底保守预测达310-320万,因明年交货,不在今年财报体现。今年交付产品均价240-250万,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得出,其中超60%为去年承接订单,其余为今年承接订单。去年交付产品价格约200万。

·出口价格差异:出口产品与国内同型号、同排量产品有价格差异,出口产品比国内产品贵15-20万。

6、出口市场拓展与区域分布

·主要出口区域:主要出口区域包括类中国区、欧洲、北美。类中国区为最大销售区,覆盖东南亚和韩国,东南亚是全球数据中心集散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有世界大型企业的数据中心。中东的沙特利亚德、迪拜等区域也有产品交付。欧洲为第二大销售区,覆盖土耳其及与其接壤的意大利、法国等区域,还有东欧的瑞士、立陶宛等国。北美为边缘区,涉及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美国是北美最大市场,但整体销售量少。

·北美市场拓展方式:针对美国市场,因品牌知名度不高,通过集团子公司PSI(国际电力集成有限公司)的渠道贴牌销售。产品以PSI中国公司生产的名义出口,由PSI拉至美国当地销售。结算采用离岸价格,在中国港口(如南京港连云港)完成交付后,由PSI承担后续关税等费用,双方按离岸价格结算。

7、海外大客户拓展进展

·亚马逊认证与供货:海外大客户拓展中,亚马逊是重点推进对象,分多区域分步进行。初期在东南亚开展业务,已进入马来西亚的亚马逊订单,但规模较小;随后在欧洲市场,参与SAP、西门子等企业的数据中心业务(非七姐妹范畴);美国本土方面,通过与PSI公司合作,依托东南亚成熟业务,2025年上半年完成认证,年中进入供应商名录并供货,量少,后续将提升知名度和产品可靠性实验表现,提高在七姐妹中的份额。

·Meta与软银认证进展:除亚马逊外,重点攻克Meta(原Facebook)和日本软银。Meta数据中心业务拓展处于客户导入阶段,未供货。针对软银,采用双区域测试验证策略:同步在日本大阪、东京开展测试验证;在美国本土针对其业务需求进行测试验证(软银计划在美国投入1万亿美元开展数据中心业务)。Meta与软银均处于客户导入阶段,未供货。

8、产能瓶颈与上游供应链限制

·核心零部件缺货:产能受限的主因之一是核心零部件全球缺货。燃油喷射系统,全球主流且质量可靠的供应商有博世、利勃海尔、LOrange(罗润,所属美国公司)、伍德沃德(美国老牌公司,在苏州和天津设独资公司),这些供应商基本垄断全球2兆瓦级高端主流燃油喷射系统(EIDC)市场,且均无扩产计划,致该部件紧缺。涡轮增压器主要依赖康明斯等国外品牌,也缺货。交流发电机方面,利莱森玛、斯坦福、英威格等十余个高端国外品牌产品缺货。核心零部件因供应商垄断且无扩产计划,使产能受限。

·铸造件与基础部件限制:除核心零部件,铸造件与基础部件供应也受限。缸体缸盖等铸造件,国外供应商缺货;国内暂不缺,但玉柴部分缸体缸盖需外协(如福达等企业)供应,且外协企业无法无限制供货。基础部件中,活塞、活塞环及曲轴(驱轴)等,国内由天瑞工业、福达等企业生产,受铸造、锻造工艺限制,国内外均无法无限制扩产,导致此类部件供应受限,影响整体机组产能扩张。

9、主要厂商扩产规划与限制

·国内厂商扩产情况:国内厂商方面,当前具备1200台产能,计划到2025年底将产能提升至2000台;若2000台产能仍不足,可切割现有已具备的动力产线(约2000-3000台产能),将小动力机组产线切换为大缸径产线。玉柴当前产能约为1000台,产能上限不超过1500台(零部件不受限情况下)。此外,受上游零部件紧缺影响,所有厂商扩产后的产能均无法100%利用。

·外资厂商扩产限制:外资厂商方面,卡特、康明斯美国总部(伊利伊诺州、印第安纳州工厂)虽有扩产想法,但无实际拿地及购置产线动作,其本土产能优先满足美国本土需求。在华子公司(重庆、天津公司)受政策限制,政府对外资扩产持谨慎态度,且铸造锻造涉及污染问题,导致扩产困难。MTU在华扩产主要通过调整生产节拍实现,其广西、苏州厂子满打满算最大产能约1500台。

10、明年市场预测与交货周期

·明年需求与份额预测:明年国产厂商份额分配上,自身预计实现1500-1700台,玉柴预计实现1100-1200台,剩余份额由其他玩家占据。从在手订单看,明年全年交付加权平均价保守在270280万。明年年初部分加急订单要求当年交货,价格约310-320万,但数量少,对全年加权平均价影响有限,最终仍维持在270-280万以上。

·交货周期与急单处理:常规交货周期,行业内单子排期一般在12-18个月(保守情况)。急单散单处理,行业内通常加价10-20万(依双方议价);若不加价,需排至2026年下半年,交货超12个月。

Q&A

Q:柴发业务近期招投标情况如何?未来有哪些重要招投标计划?当前如何看待柴发市场需求?

A:近期柴发业务招投标情况如下:7月底字节进行招标,规模约两三百台,交货期为年底至明年;8月阿里计划招标,规模约300-500台,主流玩家均参与竞标。未来四季度大厂计划开展招标,主要针对明年及后年产品。关于腾讯5-6月招标结果未公布,主要因H20相关因素导致英伟达发货时间未定,但后续对柴发业务影响有限,因柴发在数据中心成本中占比仅约2%-3%,且为服务器必需设备。当前市场需求方面,全球算力竞赛推动行业景气,预计未来两年量价双升,供需持续紧张;受上游供应链扩产限制,行业产能无法无限扩张,涨价趋势不可逆;全球大缸径柴发玩家有限,国内外市场相互影响,产品流向价格更高区域。

Q:今年国内市场需求的全年规模预计为多少?

A:今年国内市场需求规模预计约5000台;明年及后年,国内及全球市场年增长率预计维持在40%-60%,后续增速将放缓但仍保持正增长。中国市场份额占全球约1/3,对应全球AIDC应用市场规模约1.5万-1.6万台。

Q:公企端今年预计约5,000台,去年市场规模如何?

A:国内公企端去年市场规模为3,000台。

Q:公企端市场去年规模为3,000台,今年预计规模如何?

A:今年公企端市场预计规模为5,000台左右。

Q:国内主要大缸径玩家当前市场份额情况如何?剩余海外玩家的市场份额分布是怎样的?

A:国内两大主要大缸径玩家今年交货量显著提升。其中,潍柴全年交货量约1000台;玉柴分为自身业务与MTU合资业务两部分,自身业务全年交货量约800台,MTU合资业务全年交货量约800-1000台。剩余约2000台市场份额由海外玩家占据,具体分布为:康明斯约700-800台,卡特彼勒约600-700台,三菱与上柴合资公司约400-500台。

Q:今年潍柴、玉柴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是否可能首次反超康明斯?

A:从台量角度看,今年国产厂商大概率能超过康明斯;但从财务测算角度,由于国外品牌单机价格较国产发电单机贵30-40万元,机组价格贵70-80万元,海外市场机组价格更贵约100万元,因此今年财务份额可能仍无法反超。

Q:当前招投标价格的定价策略、涨价幅度及当前价格水位如何?

A:当前进行的8-9月招投标主要针对明后年交货,通过招标锁价后后续不得涨价。当前招投标价格约为280万,年底预计涨至310-320万,但该价格今年财报无法体现。今年交付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维持在240-250万,招标价格呈持续上涨趋势且高于当前交付产品的平均价格。

Q:今年上半年交付的产品是否大部分为去年订单,去年产品的平均价格大致是多少?

A:今年上半年交付的产品绝大部分为去年订单,去年产品平均价格约200万,相关数据包含出口部分,其中约1/3产品用于出口。

Q:公司出口产品的当前价格是多少?

A:相同型号、排量的出口产品价格比国内产品贵15万至20万左右。

Q:公司出口业务的主要市场分布情况如何?美国市场的出口情况及关税处理方式是怎样的?

A:公司出口业务的主要市场分布为:核心市场是利中国区,其次是欧洲,第三为北美。具体区域包括韩国、东南亚、中东,以及土耳其周边的意大利、法国和东欧的瑞士、立陶宛等国家。美国市场销量不多,主要通过集团子公司PSI贴牌形式进入,采用离岸价格结算,关税、海运费及清关费用由对方承担,产品由中国港口交付后,由PSI在美国当地销售。

Q:公司海外渠道覆盖方式有哪些?

A:海外渠道覆盖主要采用直销与代理两种模式。东南亚地区中,新加坡、中国香港采用代理商与自建直销团队结合的方式;韩国等其他东南亚区域主要依赖代理商。美国、欧洲市场同样以代理商为主,配备业务人员支持代理商运营。直销团队通过属地化招聘人员辅助开展工作,整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更有利的覆盖方式。

Q:能否直接对接美国七姐妹等大客户并获取大订单?此类大客户订单是否已被康明斯、卡特彼勒等企业包揽?

A:针对七姐妹客户,公司采取分阶段策略推进合作。第一阶段在东南亚开展业务,已进入马来西亚亚马逊的少量订单;第二阶段拓展欧洲市场,进入SAP、西门子的数据中心业务;第三阶段通过PSI公司及东南亚成熟业务,于今年上半年完成美国亚马逊的认证,年中进入其供应商名录并实现供货,未来将通过提升知名度和产品可靠性提高份额。此外,当前重点攻克Meta的数据中心业务,同时推进与日本软银的合作,对软银采取日本本土与美国本土同步测试验证的策略,目标先搞定亚马逊、Meta、软银三大客户后再拓展其他七姐妹成员。

Q:美塔与软银当前是否处于客户导入阶段?

A:尚未进入客户导入阶段,目前正处于向美塔与软银的供应商名录导入的验证过程中。

Q:亚马逊北美、波兰及东南亚地区目前是否已通过经销或直销方式供货?

A:目前已向亚马逊东南亚、中东及土耳其地区供货,但供货量较少;北美地区已完成美国本土认证,欧洲地区认证标准为C1认证,英国为UKCA认证,各地区认证标准不同,需通过国家和企业双重认证后方可在特定区域国家供货,相关认证工作正在推进中。

Q:去年东南亚地区出货量为几十台,今年全球出口量是否预计达到300台左右?

A:今年全球出口量预计约300台。

Q:当前供给端的主要瓶颈环节涉及哪些核心零部件?

A:供给端产能受限主要因全球核心零部件缺货,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严重缺货的精密零部件,包括燃油喷射系统、伍德沃德、以康丑等国际品牌垄断,且相关厂商无扩产计划)、涡轮增压器、交流发电机;第二类为可控缺货的铸造/锻造件,如缸体缸盖、活塞、活塞环、驱轴等,国内外厂商均无法无限制扩产,导致产能无法通过加班提升,最终引发行业涨价。

Q:未来国内是否有新的可能进入该行业?

A:国内新企业进入该行(更多实时纪要加微信:aileesir)业难度较大。以动力新科为例,其宣称具备3000-4000台产能的场地和产线,但受上游零部件紧缺影响,实际产量短期内难以达到;即使实现量产,产品需通过国家及运营商认证,耗时较长。此外,大缸径产品技术门槛高,铸造、锻造、热处理等工艺要求严格,爆压均匀性控制难度大,进一步限制新玩家进入。目前国内其他企业暂未表现出进入该行业的动作。

Q:国内新厂家向柴发领域开发或导入的可能性如何?目前是否有具备潜力的其他供应商?

A:国内新厂家进入柴发领域的难度较大。以动力新科为例,其宣称具备3000-4000台产能的场地和产线,可能在今年或两年内完成厂房及产线建设,但受上游零部件紧缺影响,实际产量难以达到该水平;且其产品需通过国家及运营商等认证,需一定时间。此外,大缸径产品技术难度较高,其直径增大导致爆压均匀性控制困难,铸造、锻造、热处理等工艺要求显著高于小动力产品,短期内难以形成有效竞争。其他国内厂家如大柴、西柴等目前暂无进入该领域的动作。

Q:公司今年产量从去年几百台提升至1000台,是否因提前备货零部件,且当前产能是否充足?

A:公司今年产量提升主要得益于去年和前年因货未售完而形成的几百台套零部件呆滞库存。尽管当时因占用资金引发管理层不满,但因当时采购价格较低且当前零部件缺货,这些库存有效满足了紧急订单需求。与竞品相比,多数竞品因不愿储备零部件,无此类库存。

Q:明年整体量预计增长40%,在国产替代背景下,明年国产供应商的份额预计能达到多少?潍柴和玉柴各自的量预计为多少?

A:明年国产供应商中,玉柴预计量为1,100-1,200台,潍柴预计量为1,500-1,700台,剩余份额由其他玩家占据。

Q:明年产品均价与今年相比预计增长多少?

A:明年全年交付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预计在270万至280万之间。

Q:基于当前在手订单,明年产品全年交付的加权平均价格预计能否达到270~280万?

A:明年产品全年交付的加权平均价格预计为270~280万,该预测为保守估计。主要因用户提前锁价,叠加明年年初少量加急订单的加权平均结果,其中加急订单数量较小,对整体均价影响有限。

Q:当前零部件供需紧张背景下,下游缸体缸盖、福达和天润的曲轴等零部件是否已涨价?

A:相关零部件已涨价,但涨幅较小。产业链涨价幅度呈现终端向上下游递减的特征,零部件企业因产能不足通过限制交货变相提价。当前零部件涨幅多为个位数,不超过10%;而直接面向客户端的机组年度涨幅约30%-40%。

Q:明年1,500~1,700的数据是基于自身产能扩张测算还是当前订单排产测算?

A:明年1,500~1,700的数据基于订单预测。当前明年在手订单约1,200台,预计今年下半年可新增300-500台订单。产能方面不受限,年底产能将达2,000台。

Q:国内已进入并交付、验证通过或获得订单的大厂具体包括哪些?

A:国内已进入的大厂分为运营商与互联网两类。运营商方面,2024年已进入联通、电信、移动;互联网方面,2024年已进入百度、京东及山东服务器厂商浪潮;2025年计划进入阿里杭钢、字节、腾讯。此外,快手、拼多多、小红书、美团等互联网大厂已完成验证,但目前尚未供货,需待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招标后启动供应。

Q:国内已完成验证的大厂目前等待需求及招标,今年交付的主要客户是否为阿里?

A:今年国内大厂交付量约几百台,主要客户包括年初中标中国移动、杭钢、阿里及字节,后续或向腾讯供货。

Q:出现急单散单时,当前的处理方式是否为加价?

A:行业内对急单散单的处理方式为加价,通常加价幅度在10万至20万元不等,具体根据双方协商确定。

Q:急单散单不(更多实时纪要加微信:aileesir)加价的情况下,订单排期时间如何?

A:急单散单不加价时,订单排期将排至明年下半年。

Q:急单散单不加价的情况下,交货周期是否超过12个月?

A:急单散单不加价的情况下,交货周期超过12个月,预计排到明年下半年。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