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13 09:44
从700亿市值到20亿残值,从中国首富到全球追债,一家房企的膨胀与崩塌写尽了房地产狂飙时代的教训。
8月12日晚,港交所一纸公告为“宇宙房企”敲响丧钟:中国恒大将于8月25日上午9时正式取消上市地位。最后交易日定格在8月22日,这家曾横扫中国地产圈的企业,在资本市场进入倒计时10天。
时间拨回2009年11月5日。镁光灯下的香港交易所大厅,许家印高举香槟,拇指骄傲翘起。伴随着铜锣声响,代码03333.HK的恒大以超700亿港元市值跃升为香港最大内地民营房企。当日,许家印的名字登顶福布斯中国首富榜单。
彼时无人能料,这场资本盛宴终将以万亿债务崩塌收场。
作为昔日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恒大集团曾在各地大肆扩张,如今大量房地产项目已成烂尾,涉及数百万名业主无法入住。近日,媒体披露了全国各省的恒大烂尾楼分布情况,引起舆论关注。
据披露的各地恒大烂尾楼数量显示:宁夏有8个、上海8个、甘肃14个、北京15个、海南15个、云南18个、天津19个、吉林21个、新疆25个、陕西25个、内蒙古27个、贵州28个、黑龙江29个、山西35个、江西37个、福建41个、广西45个、河南49个、安徽50个。
此外,超过50个恒大烂尾楼项目的省份有浙江58个、湖北59个、辽宁60个、湖南64个、山东67个、河北70个、重庆74个、四川85个;超过百个恒大烂尾楼项目的省份有江苏115个、广东157个。
据多家媒体估算,恒大的烂尾楼数量已经达到162万套,涉及600万业主。
恒大的崩塌不是孤立事件。8月11日,华南城刚被清盘,市值仅剩12亿港元。恒大紧随其后,成为港股历史上最大的清盘案件。清盘负债的数字令人窒息:2.4万亿元!这相当于苏州一年的GDP总量,可以建造48艘航母。清盘人已收到187份债权证明表,总额高达3500亿港元(450亿美元)。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挣扎。全国约2000个恒大项目中,仍有30万套房屋未交付。在呼和浩特恒大文旅城,2025年计划交付2953套,但现场施工人员仅450人,工程进度缓慢得令人绝望。一位购买了恒大烂尾楼的业主在维权群里写道:“每月还着房贷,租着房子,孩子的学位悬在半空,这就是我们的日常。”恒大产业链上的企业更是雪崩式倒塌。材料供应商、建筑公司、装修队,一批批跟着恒大关门歇业。一位建筑公司老板痛诉:“一笔很大的合作应收款,最终变成了一排烂尾房。”
恒大遗留的烂尾楼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据相关数据显示,恒大全国范围内约 2000 个项目中,仍有约 30 万套房屋未交付。这些烂尾楼不仅给购房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以呼和浩特恒大文旅城为例,2025 年计划交付 2953 套,但施工队仅 450 人,进度滞后;天津武清恒大山水城,1052 套在建工程停工超两年,152 套现房被抵押;广州莲花足球场,政府耗资 68 亿回购土地后转交城投续建,但配套住宅仍停滞。这些项目的业主面临着交付延期、优先权博弈和质量妥协等多重风险。
在交付延期方面,清盘程序的复杂化导致复工延迟,部分项目因子公司诉讼被冻结资产;在优先权博弈方面,虽法律明确 “购房者交付请求权优先于抵押权”,但实际清偿中,工程款、员工工资等可能挤占资源;在质量妥协方面,为赶 “保交楼” 进度,部分项目简化验收标准,遗留渗漏、配套设施缺失等问题。
突围路径:市场化处置与政策托底的角力
面对恒大烂尾楼的困局,需要通过市场化处置与政策托底相结合的方式来寻求解决之道。
在资产盘活方面,核心城市的项目由于资产价值较高,相对更容易吸引接盘方。例如,深圳前海地块由央企以 8.4 万 /㎡楼面价竞得。然而,三四线城市的资产流拍率较高,如宁波奉化旅游小镇无人问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也采取了多种介入模式。南宁恒大项目通过 “资产隔离” 实现交付,即政府设立平稳基金垫资,隔离母公司债务后引入新开发商。这种方式成功保住了 2886 套房的交付,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借鉴。
对于业主来说,采取合理的自救策略也至关重要。首先,业主应遵循不退房原则,因为业主身份在清偿顺序中优先于普通债权人,退房后债权降级可能血本无归。其次,业主可以通过集体诉讼的方式,联合申报债权,依据最高法批复主张 “居住权优先”,但需证明购房以自住为目的。此外,业主还可以通过政府协调通道,向住建部门提交 “保交楼” 督办申请,部分城市(如长沙)通过专项借款重启停工项目,为业主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行业影响:从信任危机到重构游戏规则
恒大退市对房地产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引发了国际资本的撤离,也加剧了民企的生存困境。
在国际资本方面,恒大作为曾经的全球最大房地产开发商之一,其退市可能影响国际投资者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信心。2025 年以来,中资房企美元债收益率普遍超过 20%,融资成本高企,而境外债权人对重组方案的接受度进一步降低。这种信任危机可能延缓行业复苏,尤其是依赖境外融资的企业面临更严峻的流动性压力。
在民企生存方面,融创、碧桂园等依赖国资战投或债务展期求生,行业集中度向央国企倾斜。这表明,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民企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通过与国资合作或债务重组等方式来寻求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从长远来看,恒大退市也促使房地产行业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变革。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合规性和持续经营能力的要求显著提高,倒逼房企合规化。同时,行业也在积极探索新模式,如 REITs 试点盘活商业资产,“好房子” 政策推动产品升级(如绿色建筑、智能家居)。这些变革将有助于推动房地产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恒大退市虽带来短期冲击,但房地产行业结构性机会仍存。政策支持下,中央与地方政府需协调资源确保保交楼资金到位,并探索 “烂尾楼” 资产证券化等创新工具。短期看,退市加剧市场恐慌与行业分化;中长期而言,或倒逼行业出清、优化资源配置,并推动政策从 “救项目” 向 “促转型” 升级。
恒大退市是房地产行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其遗留的烂尾楼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通过市场化处置与政策托底相结合的方式,以及推动行业的变革与转型,有望化解恒大烂尾楼困局,实现房地产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