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万达集团被执行总额已超76亿,王健林“卖卖卖”模式能否破局?

2025-08-12 19:26

 来源:盛华观察

  北京金融法院的一纸执行文书,让万达集团再次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2025年8月11日,天眼查APP 显示,万达集团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高达24.02亿元。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天眼风险信息显示,万达集团现存10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已超76亿元。曾经风光无限的商业帝国,如今深陷债务泥潭,王健林开启的 “卖卖卖” 模式,能否帮助万达度过这重重难关?

  债务危机持续发酵

  万达集团此次新增的24.02亿元执行标的,使得其被执行总额迅速攀升至 76亿元以上。这一数字背后,反映出万达面临的债务压力正日益沉重。从时间线来看,今年以来,万达集团已多次被列为被执行人,仅在2025 年,就新增了9条被执行人信息,涉及金额近75亿元。

  万达集团及其所属公司的负债规模庞大,债券报告的重大风险提示显示,截至 2024年6月末,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万达商管)合并口径有息负债1375.61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302.69 亿元。短期债务的集中到期,对万达的现金流构成了巨大挑战。

  除了被执行金额的不断增加,万达商管的股权也频繁被冻结。2025 年,万达商管遭遇了七轮股权冻结,大连新达盟、福州万达广场等核心项目公司均未能幸免。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万达商管两笔股权被南京中院冻结三年,数额超 1.4 亿元。股权冻结不仅限制了万达的资产处置能力,还对其融资渠道造成了严重影响,进一步加剧了资金紧张的局面。

  “卖卖卖” 策略:断臂求生还是杯水车薪?

  面对严峻的债务形势,王健林近年来开启了大规模的资产抛售模式。2024 年至今,万达相继出售了大量核心资产,试图通过资产变现来缓解资金压力。

  2024 年,万达出售了 26 座万达广场,这些曾经作为万达商业帝国核心资产的项目,如今成为了偿债的重要筹码。进入 2025 年,资产抛售的节奏进一步加快。5 月,太盟投资联合腾讯、京东等机构,以 500 亿元的价格鲸吞了 48 座万达广场。这一交易成为了万达资产处置的标志性事件,然而,即便如此大规模的资产出售,似乎仍然难以填补债务的巨大窟窿。

  除了万达广场,万达的酒店管理业务也未能幸免。今年 4 月,万达酒店管理公司以 24.97 亿元的价格卖给了同程旅行。此外,7 月底,滁州万达广场悄然变更股东;快钱金融 30% 股权也在同期以 2.4 亿元挂牌出售。曾经构筑万达商业版图的关键资产,正一件件被摆上拍卖台。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王健林的 “卖卖卖” 策略是其轻资产转型战略的一部分。万达试图通过剥离重资产,保留运营权,以租金分成等方式维持现金流。然而,现实情况却远比蓝图残酷。核心资产的大量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万达的造血能力,而持续扩大的债务规模,让资金链愈发紧绷。资产抛售的速度,似乎远远追不上债务扩张的脚步。以此次 24 亿元执行为例,若按 10% 年息计算,仅这笔债务每日产生的利息就高达 65 万元。当新增执行金额超过资产处置收益时,债务黑洞便会加速扩大。

  危机根源:激进扩张与政策转向

  万达今日的困局,其导火索可追溯至 2016 年的那场豪赌。当时,万达从港股退市,签下了对赌协议:若 2018 年未实现 A 股上市,需以 12% 年息回购 380 亿股权。然而,随着监管政策的突变,万达的上市梦碎,回购条款如同定时炸弹般引爆,为后续的债务危机埋下了伏笔。

  回顾万达的发展历程,早年的激进扩张也是导致如今困境的重要原因。2000 年后,万达广场在全国各大城市迅速布局,通过与各地政府合作,获取优惠土地价格,再以银行贷款等方式筹集大量资金用于项目开发。但建成后的万达广场,前期租金收益往往难以覆盖巨额债务成本和利息,导致债务雪球越滚越大。此外,万达还大举进军文旅、影视、酒店等领域,这些领域前期投入高、回报周期长,受市场波动影响大,一旦运营不善,就容易出现亏损。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下行、消费的疲软、金融机构的收紧以及电商的冲击,加上疫情的影响,都让万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时代剧变的洪流中,万达一时难以招架,曾经的辉煌逐渐被债务危机所笼罩。

  未来之路:债务重组与战略调整

  面对 76 亿的被执行总额以及庞大的债务规模,万达集团迫切需要寻找系统性的债务解决方案。目前,万达尚未公布具体的应对策略,但市场已经注意到一些微妙的信号。新接盘 48 座万达广场的太盟投资,其执行董事邱天汉已进入万达商管董事会。这或许暗示着更深层次的资本重组正在酝酿之中。

  万达也在积极进行战略调整,宣布将聚焦轻资产运营,减少重资产负债压力。未来,万达可能会通过债务展期、分期偿付等方式与债权人协商,以缓解当前的财务压力。此外,万达还需在商业运营模式上进行创新,提升现有资产的运营效率,增强盈利能力。

  然而,万达的未来依然充满不确定性。频繁的诉讼及执行案件,已经对其商誉及市场信心造成了负面影响,投资者和合作伙伴的信任度下降。在当前复杂的商业环境下,万达能否成功化解债务危机,实现转型重生,还需时间的检验。王健林这位曾经的商业巨擘,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他的每一个决策,都将深刻影响着万达集团的未来走向。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