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12 22:47
(来源:金融小博士)
今天盘面上,光刻机板块异动拉升,海立股份、旭光电子盘中涨停创历史新高,海立股份、凯美特气涨停,同飞股份、久日新材、洪田股份(维权)涨超8%,茂莱光学、张江高科跟涨。
国金证券此前指出,光刻机作为晶圆制造最核心设备,当前国产化率不足5%,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速,建议关注核心部件供应商。
光刻机板块正处于“技术突破+政策红利+国产替代”共振期,长期成长逻辑清晰,但需关注技术落地节奏与国际环境变化。
中国光刻机产业链核心企业深度解析:技术突破与国产替代新格局
产业背景与趋势
2025年,中国光刻机产业迎来历史性突破:璞璘科技自主研发的步进式纳米压印设备实现线宽小于10nm的工艺,核心指标超越日本佳能同类产品;上海芯上微装成立仅半年即完成500台步进光刻机交付。这些进展标志着中国在高端半导体装备领域加速实现国产替代,从整机制造到核心部件的技术突破已形成完整生态链。
1. 张江高科(600895.SH)
细分领域:光刻机产业投资与孵化平台
核心优势:通过子公司持有上海微电子约10%股权,后者是国内唯一能量产90nm光刻机并推进28nm浸没式设备研发的企业。
亮点:作为张江科学城开发主体,打造集成电路创新服务平台“张江浩芯”,整合设计、制造、封测全链条资源,加速国产芯片从研发到量产进程。其房产开发业务为光刻机产业链提供稳定资金支持,形成“科技+地产”双轮驱动模式。
2. 大族激光(002008.SZ)
细分领域:激光设备与光刻技术
核心优势:国内唯一实现接近式光刻机量产的上市企业,技术覆盖激光光源、精密控制等关键环节。
亮点:依托亚洲最大的激光加工设备产能(年出货量超万台),垂直整合光学元件、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其光刻机产品已切入封装测试领域,成本较进口设备降低30%。
3. 茂莱光学(688502.SH)
细分领域:DUV光刻机光学系统
核心优势:国内唯一量产DUV光刻机投影物镜的企业,物镜面形精度达λ/50,单机价值量超5000万元。
亮点:实现从光学设计、加工到检测的全链条自主可控,产品良率超95%。与上海微电子深度绑定,参与28nm光刻机升级项目,2025年新增订单同比翻倍。
4. 凯美特气(002549.SZ)
细分领域:电子特气(光刻气)
核心优势:国内唯一通过ASML认证的KrF/ArF光刻气供应商,稀有气体纯化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亮点:光刻气产能扩张至12万立方米/年,产品纯度达99.9999%,进入台积电、中芯国际供应链。2025年电子特气收入占比提升至60%,毛利率维持65%以上。
5. 华特气体(688268.SH)
细分领域:光刻混合气体
核心优势:国内唯一同时通过ASML和日本GIGAPHOTON认证的气体企业,覆盖EUV光刻所需的全系混合气。
亮点:5nm先进制程用光刻气实现国产替代,客户包括三星、英特尔。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达12%,推出全球首款兼容EUV/DUV的混合气解决方案。
6. 新莱应材(维权)(300260.SZ)
细分领域:高洁净应用材料
核心优势:半导体真空系统与气体输送设备通过ASML认证,覆盖光刻机洁净环境需求。
亮点:产品耐压强度达10MPa,泄漏率低于1×10^-9 Pa·m³/s,打破美国应用材料垄断。2025年光刻机相关业务收入预计突破15亿元,同比增长45%。
7. 美埃科技(688376.SH)
细分领域:光刻机洁净环境控制
核心优势:为上海微电子28nm光刻机定制空气净化系统,洁净度达Class 1级(每立方米空气中微粒数≤1颗)。
亮点:全球市占率提升至30%,海外收入增长86%。2025年产能扩张至1.5倍,耗材业务占比增至28%,形成“设备+服务”双盈利模式。
8. 炬光科技(688167.SH)
细分领域:光刻机激光光源
核心优势:全球第二大光场匀化器供应商,产品用于ASML EUV光刻机曝光系统。
亮点:攻克纳米级光束整形技术,光效提升至40%,成本较海外同类产品低25%。2024年斩获ASML追加订单,预计2025年净利润增长超150%。
9. 奥普光电(002338.SZ)
细分领域:EUV光刻机物镜系统
核心优势:依托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承担国家EUV物镜攻关项目,面形精度达2nm。
亮点:突破超精密光学加工技术,镜片面形误差控制在λ/50以内。2025年进入上海微电子供应链,参与下一代High-NA EUV研发。
10. 波长光电(301421.SZ)
细分领域:光刻机光学组件
核心优势:大孔径光学镜头支持65nm以下制程,EUV物镜系统面型精度达2nm。
亮点:国内唯一量产DUV光刻机照明系统的企业,2025年产能提升至500台/年。推出全球首款兼容ArF/KrF的模块化镜头,成本降低40%。
投资逻辑与行业展望
技术突破驱动估值重塑:上述企业在光刻机核心环节(整机、光学、气体、洁净设备)均实现从0到1的突破,技术壁垒形成护城河。例如,纳米压印技术(璞璘科技)为绕开EUV专利封锁提供新路径,国产化率有望在3年内从10%提升至30%。
产业链协同效应显著:头部企业通过垂直整合(如大族激光)或横向合作(如茂莱光学与上海微电子)降低成本、提升良率。例如,国产28nm光刻机成本较ASML同级设备低30%,良率差距缩至5%以内。
政策与资本双轮助推:大基金三期重点投向光刻机产业链,2025年专项补贴超500亿元。地方政府(如上海张江)通过产业基金、税收优惠加速技术转化,形成“研发-量产-应用”闭环。
风险提示:需警惕技术迭代风险(如EUV路线替代)、地缘政治扰动(如出口管制)及晶圆厂扩产不及预期导致的订单波动。
结论
中国光刻机产业链正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重构”,上述企业凭借技术自主性、成本优势及政策支持,有望在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纳米压印、直写光刻等替代技术成熟,国产替代进程或将进一步加速,相关企业成长空间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