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从东大身上吃回扣!刚刚,川普干了一件大事,美国人都气疯了

2025-08-12 19:49

(来源:华山穹剑)

从东大身上吃回扣!特朗普这个损招,把全世界都惊呆了。

据英国金融时报8月11日的消息,英伟达和AMD已与美国政府达成一项特殊协议,两家企业同意将对华芯片收入的15%分配给美国政府,以获取相关产品的出口许可协议

如果按照管制前的销售计算,2025年,英伟达将在中国市场获得230亿美元的收入,15%的抽成就是34.5亿美元。羊毛出在羊身上,这平白无故多出来的34.5亿美元成本,最终肯定会落在中国公司的头上。

这条新闻出来以后,全世界都惊呆了,就连美国自己的国安官员,都在大骂懂王吃回扣,而且还是从东大身上吃。

特朗普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直接禁止英伟达和AMD把芯片卖给中国的代价太大了,一方面这两家公司会损失巨额收入,股价会暴跌,美国整个芯片行业的竞争力也会受损。另一方面,这几年的禁售效果大家也看得很明白,技术层面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华为的昇腾系、摩尔线程等国产AI芯片在技术尺度上,一点也不比美国同行差,只是产能不足。但只要完成从0到1的蜕变,那么从1到100对中国来说向来不是难事。

现在搞的这个抽成模式就变得很聪明了,既能让美国公司继续在中国市场赚钱,又可以从里面切走一大块,充实美国国库,同时呢还能延缓中国国产芯片在本国的扩张,真可谓是一箭三雕。

但这不是重点,真正的重点是15%的抽成是如何定的?

跟芯片本身值多少钱有关系吗?跟造芯片花了多少成本有关系吗?跟中国客户愿不愿意出高价有关系吗?都没有,它纯粹就是美国觉得,把高科技产品卖给我们有风险,这个风险不是市场风险,而是政治风险,是地缘政治的溢价成本。

既然在美国看来,把高科技产品卖给中国是有地缘风险的,那么有了芯片的先例,它会不会把抽成模式推广到其他领域呢?那些同样被美国严格管制的高端工业产品?飞机发动机、精密机床、高端医疗设备、特种材料这些领域美国也有强大公司。特朗普会不会依葫芦画瓢,要求他们在华市场收入的15%,也上缴给美国政府。

从政治逻辑看,这种可能性不是存在,而是极高。特朗普向来以交易的艺术自居,偏好直接地、看得见的收益。他第一任期就频繁使用关税作为武器来充实财政,但关税有局限性,需要经过一定程。而向企业征收“贸易特权费”,既能够满足它政治立场上对华强硬的需求,又可以开辟了一条绕过国会直接充实联邦财政的捷径,这比费劲推动加征关税或者寻求国会拨款要方便得多。

但如果特朗普真的把这种抽成制,推广到大部分对华出口的高端工业品,后果会非常严重,完全是损人不利己的那种。

首先,所有相关美国企业的成本会大幅增加。这15%的抽成可不是什么小数目,高端工业品在华销售,动辄就是几亿十几亿美元,15%的收入抽成甚至超过利润的三分之二了,那么美企为了维持利润,是不是会把成本转嫁给中国客户。如此一来,美国产品的竞争力就会明显下降,市场份额会被欧洲、日本、甚至韩国的对手抢走。对美国制造业来说,这无异于自我削弱和自我断臂。

比如说通用电气卖给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如果因为这笔额外费用导致价格大涨15%,中国商飞很可能就会把更多订单转向英国的罗罗。卡特彼勒的工程机械面临日本小松的竞争,价格敏感度极高,15%的额外成本足以让它丢掉大量订单。最后的结果一定是美国企业将陷入两难:要么自己消化成本,利润暴跌;要么涨价,市场份额萎缩。

再说了,既然美国能这么干,那他会不会要求那些跟中国有高端工业品贸易的盟友也这么干,甚至干脆要求凡是使用美国技术专利或者美国零部件的企业,其在华销售的15%也得上交给美国政府?

照这个逻辑推断下去,未来随着美国财政赤字持续扩大,针对中国市场征收的企业特别收入费,会不会延伸到其他国家?即要求凡是做跨国生意的美国企业,其在日本、在欧洲、在巴西、在澳大利亚、在新西兰等所有国外市场的收入都要上交15%的费用。

如果真这么做了,其他国家政府会怎么想?会怎么做?

欧盟可能觉得,美国你开了这个头,那我是不是也可以对卖到美国市场的空客飞机或者德国高端机床收一笔特别费?日本会不会觉得,我对出口美国的汽车零部件也收点回扣很合理?俄罗斯、印度、巴西,其他国家会不会纷纷效仿?

你不要以为美国是老大,小弟们就不敢效仿了,要知道这笔钱不是对美国消费者收的,而是对他们本国企业收的,至于企业涨不涨价,那就跟政府没关系了。

国际贸易体系的核心规则是非歧视和可预期。

大家约定好关税水平,按规则来。现在美国带头搞这种针对特定国家特定行业的过路费,等于撕毁了大家默认的规则。每个国家都可以随便找个理由对进口商品征收额外的、不可预测的特别费。做生意的人最怕规则不明、成本不可控。如果每个港口都可能突然加收一笔买路钱,谁还敢做长期投资?谁还敢签大宗贸易合同?

这就像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全球贸易体系建立在相对稳定、透明的规则基础上。美国作为这个体系曾经的主要构建者和最大受益者,现在带头用这种随意性极强的抽成替代规则,其示范效应是灾难性的。

别的国家一旦跟进,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将变得无比复杂、随意和不可预测。国际贸易的成本会急剧上升,效率会大幅下降。全球分工合作的链条会被打断。最终结果就是大家各自为政,退回到更小的贸易圈子里,甚至走向保护主义的孤岛。这绝非危言耸听,是有过历史教训的,上世纪30年代美国通过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大幅提高关税,引发全球贸易战,加剧了大萧条。当时美国对超过2万种进口商品提高关税,平均税率提升近20%。其他国家迅速报复,全球贸易量在1929至1934年间暴跌约66%。

而今天这种基于抽成的变相壁垒,其破坏性可能更隐蔽,也更深远。因为它更具针对性,更易被政治操弄,也更难通过现有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来有效约束,毕竟他不是关税,而是一种政府与本国企业间的抽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算内政,国际机构是无权干涉的。

人或许会说,这15%只是针对卖给中国的特定高端芯片,影响有限。

但问题在于任何事情就怕开先河。

政府可以绕过传统规则,直接对特定企业的特定贸易行为和特性贸易对象征收“特别政府抽成费”。这个口子一开,其逻辑可以无限延伸。今天是中国的高端芯片,明天可以是德国的汽车、日本的机床、法国的飞机。理由可以千变万化:国家安全、产业保护、人权关切、环境标准……只要政治需要,总能找到名目。

当抽成成为一种被大国接受和使用的武器,贸易规则就名存实亡了,那么相应的,全球贸易体系也将土崩瓦解。

这或许也正是美国想要的,既然现在国际贸易最大的受益者是中国,那美国就干脆把整套体系都给废掉,毕竟帝国主义的逻辑,向来是我得不到,也绝不会让你得到。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