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12 19:58
出品/联商网
撰文/李瑟
百货行业并不缺新故事。上半年,北京SKP被「放上货架」引发行业热议;下半年,恒隆租下杭州百货大楼20年,强势争夺「武林」。
行业便是如此,有人「退」就有人「进」。进退之间,其实共识一致——行业的日子并不好过,要把习惯线上消费的年轻人拉回商场并不容易。对于网络原生成长起来的Z世代来说,线下购物反而是「小众」的购物渠道。
这从商场过往的表现也能看出来。根据联商网此前数据统计,2024年44家百货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59.12亿元,比2023年的2070.68亿元减少311.56亿元;44家百货上市公司2024年实现净利润31.82亿元,比2023年的30.68亿元增加1.14亿元。
那么,2025年,百货行业变好了吗?
01
六成企业净利润预计下滑
《联商网》统计发现,截至目前已经有15家百货上市公司披露了2025年上半年业绩快报,总体如下:
共有7家企业出现亏损,约占总数的47%,其中广百股份、中央商场、华联股份(维权)、南宁百货、利福中国盈转亏,翠微股份亏损收窄,大连友谊则亏损增加。
有6家企业净利润实现增长(含亏损收窄,按最高亏损金额计),约占总数的40%,其中重庆百货、汇嘉时代、友好集团净利润增加,供销大集、宁波中百成功扭亏。
有9家企业净利润出现下滑(含亏损增加,按最高亏损金额算),约占总数的60%。其中,翠微股份亏损最为严重,2025年上半年或最高亏损2.2亿元;而最赚钱的则为中国中免,2025年上半年年净利润为26亿元。
具体来看:
重庆百货预计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为80.42亿元,去年同期营收89.8亿元,同比减少10.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74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7.12亿元,同比增加8.74%。
汇嘉时代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400万元到72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2277.52万元到3077.52万元,同比增加55.25%到74.65%。
友好集团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406万元,同比增加51%左右。
供销大集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0万元至650万元,去年同期亏损4427.46万元,扭亏为盈。
宁波中百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700万元,与上年同期亏损1873.46万元相比,将实现扭亏为盈。
王府井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00万元到9500万元, 与上年同期相比,预计减少1.98亿元到2.29亿元,同比减少67%到78%。
茂业商业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3142.13万元到4713.19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1.05亿元到1.21亿元,同比减少69.01%到79.34%。
中国中免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28.51亿元,与去年同期的312.65亿元相比,同比减少9.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32.83亿元,同比减少20.81%。
广百股份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500万元-2000万元,与去年同期的2002.74万元,同比下降174.9%-199.86%。
中央商场预计2025年半年度经营业绩将出现亏损,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050万元到亏损700万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953.45万元。
翠微股份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2.2亿元到亏损1.9亿元,与上年同期亏损2.38亿元相比,预计减亏0.18亿元到0.48亿元。
华联股份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2000万元到亏损3000万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3175.57万元。
南宁百货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300万元左右,与去年同期净利润为241.88万元相比,将出现亏损。
大连友谊预计2025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3800万元到亏损3000万元,去年同期亏损2640.79万元。
利福中国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6.18亿元,去年同期营业收入为6.4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亏损373万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4167万元。实现销售所得款项27.45亿元,比去年同期的27.57亿元相比,微降0.4%。
02
哪些原因短期影响业绩?
随着盈利预警发布,百货上市公司对于自身业绩也进行了深度剖析,消费意愿、市场竞争以及自身变革对于业绩的短期影响常被提及。
广百股份在公告中提及,消费市场结构性变化,以及线上零售模式的加速重构,影响公司百货业态的服饰等品类销售;中央商场也表示受传统商超渠道消费下滑的影响,公司百货零售销售下降,导致营业收入和毛利同比减少。
更多的企业业绩承压其实是综合影响的结果。
茂业商业就表示,公司所处的零售百货行业仍处于筑底阶段,居民整体消费动能和消费意愿尚未完全复苏,导致报告期公司营业收入相较于上年同期有所下滑;与此同时,为了能够更好的应对零售行业新旧动能转换所带了的挑战和机遇,公司管理层积极筹划、主动求变,在结合市场和自身经营情况下,适时对现有门店进行升级改造与转型,从而对公司短期业绩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翠微股份指出,零售业务受市场环境、门店调改等因素的影响,销售收入下滑,综合毛利额同比下降12.77%,导致零售业务经营亏损。
拿下「小SKP」的华联股份认为,2025年上半年度,受国内消费市场环境的影响,居民消费更趋谨慎,同时公司推进部分项目的经营性改造,导致购物中心业务面临较大的盈利压力;公司DT业务因快速拓展新店,筹备费用有所增加;另外,2025年二季度国内电影票房低迷,公司旗下影院运营业务收入下滑较为明显。综上因素导致公司2025年上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
王府井也认为,2025年半年度业绩下滑主要受公司主动应对消费趋势变迁进行相关调整影响所致。面对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快速变化,公司积极进行了包括加快新业态培育、优化新店发展模式、推进存量门店转型,以及重塑新模式下的成本费用结构等在内的一系列调整,调整短期会对公司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03
主动变革依然是百货行业「主旋律」
尽管业绩承压,百货行业依然主动求新求变,通过引入首店品牌丰富产品线、布局新业态、以及日常营销创新活动、强化会员管理等一系列动作来提升吸引力。
利福中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上半年,利福中国看到消费者对健康、环保关注度提升,对个性化、定制化产品需求增加以及年轻人对在线购物的喜爱,积极调整经营策略;除了丰富产品种类、优化商户结构,推动消费体验外,利福中国积极布局线上。
比如利福中国新开发推出久光AI智慧服务功能载入于会员小程序,通过智慧问答加强与会员互动,同时积极引导线上会员前往实体门店消费;再加上不断优化线上商场以及在抖音平台开展直播活动等,在提升流量、扩大线上线下销售规模上取得显著成效。
上海久光中心全馆销售所得款上升8.6%至9.11亿元;上海久光销售所得款同比微增1%至13亿元。不过苏州久光全馆销售所得款下降13.5%至5.34亿元。利福中国认为,这是消费者降级现象显著以及地区商业条件变化所致。尽管日均客流量同比增长12.3%至1.61万人,项目销售所得款依然下降。
广百股份、茂业商业以及宁波中百也在积极推动数智化业务。宁波中百在公告中指出,上半年通过品牌调整、降本增效、利用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等多种方式,努力提高销售额,致使上半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
更多的项目通过品牌引进来强化吸引力。
汇嘉时代上半年新引进百货业态品牌224个,其中乌鲁木齐北京路购物中心引进罗拉马希、艾琳&ACTE、西塔老太太、野果等多个疆内独家品牌,有效填补业态空白。其余门店新引进品牌涵盖国际美妆、运动、儿童、餐饮等业态,其中餐饮与体验类品牌占比加大,门店聚客能力显著提升,客流稳步增长。
友好集团持续调整下属各门店经营结构,扩大餐饮、娱乐、休闲等体验型业态占比,通过丰富消费场景提升聚客能力。
茂业商业持续增加体验业态的布局,如餐饮、休闲、娱乐、文化、夜经济等兼备体验属性、社交属性的配套业态。在部分重点门店引入当今潮流时尚元素,如“谷子”经济相关的场景及产品,增强引流及带动周边商品的消费。
王府井、中国中免等企业则持续探索新业态。
中国中免在公告中表示在深耕免税业务的同时,积极拓宽“免税+”边界,并利用独家、首发、联名定制产品激发消费活力,推动中免健康自有品牌创新发展;王府井快新业态培育、优化新店发展模式、推进存量门店转型以及重塑新模式;广百股份大力拓展免税店等新业态;华联股份将聚焦于购物中心内容与品类管理,DT业务将不断拓展新项目,加强对购物中心的协同与赋能……百货行业企业,都立足于用自己的方式,打造长期稳健的发展模式。
写在最后
事实上,不管是布局二次元、加码体验业态还是尝试新业态,百货行业都在勇于打破自己的「天花板」,用贴合Z世代的「消费语言」来吸引消费者到店。正是这种创新精神,极大地提升了行业的「含金量」,将行业从「粗放经营」带入「精细化运营」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