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是它,PEEK、机器人独角兽,真正打破垄断!

2025-08-12 17:50

(来源:老张投研)

人形机器人,真的要落地了!

据统计,截至84日,2025年以来智元机器人中标9个项目,优必选中标16个项目,宇树科技则中标近70个项目。

与此同时,2025年上半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营收同比增长27.8%,截至810日,我国整个具身智能行业年内融资额近280亿元。这次,人形机器人真的要迈向商业化了!

这是因为,人形机器人价格打下来了。

越疆科技突破20万元线,Dobot Atom售价19.9万元起,而在2025年人工智能大会上,宇树科技更是推出定价仅为3.99万元的Unitree R1人形机器人,预示人形机器人消费门槛开始被打破。

其实,人形机器人降价的本质在于技术的突破。

数据显示,电机、执行器、减速器、传感器等关节零部件约占人形机器人成本的55%,像鸣志电器柯力传感等在电机和传感器上实现了一定规模的国产替代,有效压低了零部件成本。

往深了看,丝杠可以说是同时具备了高壁垒和高价值量,占比约19%,主要用于人形机器人大臂、小臂、灵巧手等执行器中,是降本和国产替代的核心环节

但要说同时实现丝杠技术突破与成本优化的,双林股份算一个。

双林股份布局的正是技术壁垒高的滚珠丝杠、行星滚柱丝杠。特别的,公司成功攻克了工艺难度极高的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

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建成年产1.2万套行星滚柱丝杠产品试制产线。20255月公司计划筹集约10亿,建设年产100万套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和50万套线性关节模组项目。

公司产能扩张并非无迹可寻,而是基于客户验证和下游需求的反馈。目前公司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灵巧手应用0301规格滚珠丝杠、线性关节模组均已经向客户送样。

据测算,预计到2029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丝杆市场规模将达到65.4亿美元,6年年均复合增速约57%,需求端已经很清晰了。

我们都知道,新产品、新技术要想真正落地,研发是不二法门。

但矛盾的是,双林股份研发费用却从2022年的1.85亿元下降至2024年的1.69亿元,不断缩减研发费用。

与此同时,2021年以来,双林股份研发费用率从4.47%下滑到了2024年的3.43%2025年第一季度继续下降到了3.18%,远低于北特科技恒立液压

这是否意味着,双林股份技术实力在减弱?

答案恰恰相反。这种表象,实则是双林股份两个独特的“巧劲”:

首先,技术维度上,举一反三。

双林股份主营业务围绕着汽车零部件展开,包括内外饰及机电部件、轮毂轴承以及新能源电驱三部分,2024年分别占总营收的53.56%26.6%13.74%

其中,公司汽车座椅水平驱动器HDM与行星滚柱丝杠在传动方式和力学原理上相似,并在螺纹、齿轮加工工艺上相通,一些技术完全可以迁移到丝杠上。

如果说传统业务让双林股份吃到了技术经验,收购科之鑫则让双林股份真正地打破了海外技术垄断。

科之鑫主攻内螺纹磨削技术、外螺纹磨削技术,特别是内螺纹加工技术是丝杠制造的核心壁垒,目前科之鑫内螺纹磨床加工精度可达C3C2级,达到国际水平。

最核心的是,科之鑫自主研发的反向式星星滚柱丝杠磨床,可将单台设备成本从千万元级别降低至300万元,交付周期缩短75%,大大降低了人形机器人量产成本。

这意味着,双林股份在实现了技术和成本双重优化的同时,成功打通了丝杠产业链上游,筑牢技术护城河。

除此之外,双林股份还有一个独特于同行的竞争力PEEK特种材料。

公司PEEK特种工程材料蜗杆产品已在HDM业务上成熟应用多年,要知道PEEK材料被视为人形机器人轻量化的最佳选择。

尽管,双林股份PEEK特种材料还未涉及人形机器人领域,却为其未来切入该细分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储备和潜在优势。

其次,客户维度上,善假于物。

目前看,机器人产业链参与者有三大类,一是车企,比如特斯拉、小鹏汽车;二是互联网企业,比如小米、科大讯飞;三是初创企业,比如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

对于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车企往往是公司机器人业务的最佳突破口,典型的例子就是特斯拉产业链上的拓普集团三花智控等。

双林股份也不例外,其人形机器人用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已经对接国内两家新势力车企,一旦完成样件测试,有望迎来订单的释放。

然而,技术总归是向前发展的,产品落地还是要看研发。

2020年以来,双林股份货币资金均不到10亿元,占流动资产总额的比重在15%左右,资金含量不算太高,甚至不能完全覆盖长短期借款。

但不必过度担心,目前看双林股份,业绩出现了大幅回暖。

2024年,双林股份实现营收49.1亿元,同比增长18.64%,实现净利润4.9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14.49%,扭转了2022年、2023年业绩动力不足的局面。

最新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双林股份净利润中值约为2.8亿元,同比预增约13%,扣非净利润同比大幅预增约63%,也能支撑后续产能扩张与技术研发。

所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从传统业务的技术积累,到业绩的翻身,再到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丝杠的突破,双林股份成了人形机器人中的一条鲶鱼。

但,双林股份还能走多远就要看其如何修炼内功了。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