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12 16:55
(来源:远东资信)
为帮助大家第一时间掌握金融与信用市场核心资讯,远东资信全新推出轻量化专业播客栏目——《远东速听》,带您速览宏观经济与债市动态。每三个工作日一期,包括最新资讯播报,热点话题精讲,聚焦债市走向、国际动态与行业洞察,助您高效把握当日市场脉搏。
宏观经济
1. 金融与场景创新激活消费动能。消费贷贴息首月即提升贷款增速0.9个百分点,定向支持汽车、家电等耐用品。以旧换新已带动1.6万亿销售额,但6-7月换新速度放缓。暑期文旅消费季发放5.7亿元补贴,铁路客流同比增长5.8%,显示场景驱动效果显著。金融工具与消费场景结合,成为短期提振消费的关键抓手。
2. 减负增收政策释放消费潜力:幼儿园保育费减免惠及1200万人,减支400亿元,按68%消费倾向测算可拉动消费272亿元。养老金上调2%覆盖1.47亿人,增支1353亿元,侧重低收入群体。两项政策合计释放1600亿元,但仅占2024年社零0.33%,需配套措施协同发力。
债券市场
1. 债券融资成本低且可持续。城投债利率(AAA级3年期1.85%)低于贷款(平均3.26%),且政策支持“无限次”借新还旧。债券滚续不受限,部分退出平台名单主体可通过发债置换高息非标。需防范评级下调风险,建议优化债务结构并依托省级增信维护融资稳定。
2. 本周信用债市场呈现短强长弱特征:1-2年信用债收益率下行2.5-5bp,利差压缩3-6bp;7年以上二永债收益率小幅上行。基金净买入环比激增661%至419.68亿元,主要配置5年内品种,显示短端偏好。加税政策影响显现,地方债一级发行收益率较估值高5bp以上,但二级市场未完全传导,预计信用利差将被动下移5bp。理财规模微降0.05万亿至30.92万亿。
国际动态
美国经济现"滞胀"特征:6月个人消费支出增速降至4.8%,可支配收入增速下滑至4.3%,信用卡债务连续负增长。投资端仅AI行业强劲,传统行业受高利率、高工资、高通胀压制,标普500非AI行业EPS增速回落。7月非农就业新增7.3万人,创9个月新低,关税政策或进一步推高进口价格抑制消费。
远东信息
远东资信总裁吕向东在央视《攀登者》节目中阐述了公司"敢为人先"的核心竞争力。作为行业先行者,公司秉持独立客观原则,持续创新评级技术和服务模式。凭借专业团队和严格标准,远东资信提供高质量信用评级服务,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节目展现了公司的行业领先地位和责任担当。
研究员观点
7月31日,全国首单数据资产ABS——“华鑫-鑫欣-数据资产1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深交所正式亮相。发行规模1.337亿元,优先级票面利率仅2%,入池资产包括“智慧停车数据”和“AAAA景区”酒店运营数据。这意味着,原本“躺”在服务器里的数据,如今也能像房产、收费权一样,被打包成可交易的金融产品,进入资本市场融资。
从参与方来看,本项目覆盖江苏、浙江、陕西、江西四省七城九企,既有上市公司,也有专精特新企业,还有国资背景公司。数据类型非常丰富:从旅游文旅、智慧交通,到无人驾驶、智慧农业、先进制造业,都在数据入池之列。这不仅展示了数据资产的多样性,也说明了其在ABS中的适用性极强。浙商银行各地分行出具融资性保函,将项目增信至AAA,发行利率降低至2%。
这次首单获批数据资产ABS发行释放了三个信号:第一,数据要素化进入了实质落地阶段。 过去几年,数据要素化更多停留在政策、试点、平台建设层面,如今我们看到了基于真实数据资产的ABS成功发行,这证明了市场在资产识别、确权、评估、交易机制等环节,已经形成了可操作的闭环。第二,数据资产证券化的底层逻辑得到了验证。 按照国际通行的定义,数据资产ABS的核心,是将可预期的数据现金流,通过结构化设计和信用增级,转化为可交易的证券产品。这里面有三个关键点:数据要有稳定的收益预期、资产池要标准化、信用风险要可控。本次ABS选择了停车和酒店数据,一方面是数据稳定、可量化,另一方面这些场景的数据价值容易被市场理解和接受,这降低了投资者的认知门槛。第三,跨领域、跨主体的协作模式正在形成。我们看到,本项目不仅有数据权属方和运营方,还有地方政府数据局、数据交易中心、商业银行等多方参与。比如阜宁县 城发智慧科技 通过 数据授权运营服务商 认证,将全县100多个停车场的数据集中运营,并在数据交易中心完成登记,为后续证券化打下了权属和合规基础。这种“政府+平台+金融+企业”的组合,将成为未来数据资产ABS的重要组织模式。
不过,当前的数据资产ABS依然是“破题之作”,未来要走向常态化,还有几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标准化与定价机制。目前,不同数据类型在采集、处理、更新频率上差异较大,如何建立统一的质量评估和价值计量体系,是市场长期发展的关键。二是信用增级的可持续性。本次ABS通过银行保函实现AAA评级,但未来更多项目未必都能获得同等信用背书,因此需要探索更多元的风险缓释工具,比如数据资产保险、第三方担保机构参与等。三是跨境发行与国际接轨。基于对数据资产证券化模式的研究,香港在STO和RWA领域已积累一定实践经验。未来,内地数据资产ABS有望通过SPV结构对接香港市场,吸引境外投资者参与,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这一过程仍需在法律、监管与技术层面持续磨合。
总的来说,全国首单数据资产ABS的落地,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金融创新。它不仅是数据要素市场化的重大进展,也是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生动案例。未来需要做的是继续夯实法律、技术与标准体系,为数据资产的资本化之路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