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12 17:40
(来源:纪要头等座)
新型烟草产业链:口含烟&HNB的方向和节奏
给大家汇报新型烟草产业链跟踪情况。今天金城医药、润都股份出现异动,市场关注度高;借此机会汇报行业跟踪及相应观点。整体看,本次会议更偏向内需为主;核心关注后续中国市场上新型烟草的机会及节奏。从内需烟草主线看,主线仍是烟草;当前烟草销售承压,开源是中国烟草总公司核心诉求。原因如图:中国烟草占财政税收比重8%-10%,过去几年随消费升级趋势稳步上行;但从去年到今年,传统烟草面临挑战。跟踪显示:高端烟销售不畅,整体库存偏高。后续如何保持烟草利税平稳是中国烟草总公司较大挑战。
整体有两个方向:加速出海;加速国内产品迭代。加速出海方面,市场持续关注中烟香港在中烟体系内地位持续提升。产品迭代包含两大类:口含烟;HNB(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口含烟底层逻辑是拓展场景,让用户在更多场景下有摄取尼古丁的工具;同时拓展价格带——若未来HNB放开,其价格带大概率高于传统烟草,复购率及日均使用量至少不低于传统烟草,对烟草利税是正向贡献。但当前较大变化在口含烟,本报告将花更多时间探讨口含烟生意。3月份曾从全球视角汇报过口含烟场景;从国内视角看,口含烟有几个优势:对中国烟草总公司而言是拉新过程;相比HNB专利挑战较小;市场空间相对较大(可参考美国市场)。
从客群画像看,海外口含烟核心人群以新烟民居多。欧美市场38%雾化电子烟用户同时使用口含烟。瑞典火柴公司数据显示:口含烟30%用户来自传统烟民转化,20%来自电子烟用户迁移。左下角图显示:如Pouch(袋装口含烟)用户主要在16-29岁,以年轻人居多。市场有传言,不排除未来口含烟由中国烟草总公司垄断经营。对中国烟草总公司,口含烟解决新烟民拉新问题,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口含烟整体专利风险相对较小。不同于HNB——菲莫国际(PMI)在HNB领域(IQOS)从15到24年投入约125亿美元构建坚实专利墙,中烟或新品牌进入面临较大专利挑战。口含烟专利(更多实时纪要加微信:aileesir)主要集中于口味口感、烟袋设计及配方,其他企业如何绕开(如避开菲莫旗下ZYN或英美烟草专利)?产业链调研显示其挑战远小于HNB。口味方面,其底层逻辑是医药(缓释技术),如何保持良好口感和缓释技术仍有持续升级空间,这是第二点。第三点:口含烟是纯增量市场,不同于雾化、HNB或传统烟草的替代关系;它与传统烟草是互补关系,解决封闭空间(如办公室、卡车驾驶室、加油站)尼古丁摄取问题——这些场景无法使用HNB甚至雾化电子烟,但可用口含烟。
过去及当前,口含烟在中国监管偏灰色或不透明。右图可见淘宝、拼多多等平台仍有不少产品销售。展望未来,判断中国烟草总公司不排除将口含烟从民营/无序监管转为垄断经营(如市场传言),可能性较大。若从不监管转为中烟垄断经营,市场是扩大还是缩减?参考雾化电子烟经验,结果是市场大幅承压;但口含烟不同——若中烟规范化经营,市场可能出现大爆发。核心原因:中国烟草总公司拥有513万个渠道终端(截至25年一季度);口含烟未来可能进入其传统渠道。雾化电子烟至今仍与传统渠道隔离;口含烟则可能直接进入传统渠道,享受铺货红利。第一点:渠道端从灰色/线上/极少数线下购买转为传统烟草渠道方便购买。第二点:口含烟需要大型烟草商进行消费者教育。参考菲莫国际经验:为推口含烟主要做几件事:监管突破(积极与FDA合作完成20款ZYN授权,提交MRTP认证);加速产品迭代(推出Zyn 3.0,重新设计品牌形象,提升新口味,调整尼古丁强度,持续优化体验);精准定位(针对年轻客群偏好水果薄荷味,成熟用户偏好传统烟草味进行差异化营销)。PMI在其财报电话会中提到:ZYN营销一方面借助FDA背书,另一方面通过社交媒体推广品牌和口味。此类营销长期看存诱导青少年风险争议,但短期确实提升了产品认知和消费者心智份额。
25年菲莫国际在美国市场预期销售8-8.5亿罐,同比增速约40%-45%。PMI在美国市占率超七成;美国整体市场预计全年销售约10亿罐。美国传统烟民仅7600万,中国有3.6亿烟民(约美国4-5倍);若后续口含烟放开,其空间相对更大。总结口含烟:第一,解决消费者多场景摄取尼古丁问题;第二,对中国烟草总公司是良好开源工具,不冲击传统烟草且有拉新作用(尤其与中烟未涉足的雾化电子烟用户重叠度高);第三,专利风险或海外扰动较小;第四,市场空间大(美国头部品牌ZYN今年增速约40%-50%,英美烟草等上半年口含烟增速约50%,仍处快速增长期)。预计存在放开动力,且放开阻力小于HNB(HNB阻力来自专利及替代传统烟草风险)。
从价格体系看,主要找两个方向:第一,口含烟代工商。单纯找代工(Boom)的供应商(尼古丁、香料、无纺布),市场空间相对较小。例如:若国内达美国10亿盒规模,对应尼古丁市场约2亿元;若代工环节5-7元/盒,10亿盒对应代工空间50-70亿元(增速50%)。但存在不确定性:投资人及产业内争议较大——若中烟放开口含烟,生产制造环节是交给民企还是自营?目前难判断,反馈两种可能性:可能性一,交给民营代工企业做。原因有二:尼古丁属剧毒化学品,中烟自营动力可能不大;产品较新需快速迭代,中烟体系对新品迭代速度能力相对较弱,初期不排除交给民企——对民企存在一定机遇。可能性二,中后期即使中烟收回组装环节自营,部分中间件(如粉末)也可能交由民企供应(类似思摩尔国际为英美烟草供应Hilo发热组件,BAT组装)。对中烟算得过来账:核心组件交第三方供应成本不到5元,终端售价20-30元/盒,税也收了、风险隔离了、供应稳定了,逻辑可行;但烟草角度可能更倾向全产业链自营(想不想和能不能是两回事)。
从公司角度看:第一,关键原料尼古丁。主要公司:金城医药、润都股份、博腾股份等尼古丁生产商。这些公司基本都具备生产口含烟能力和技术储备,值得关注。第二,中烟香港。为何口含烟放开牵涉中烟香港?海外口含烟增速非常快(尤其欧美及一带一路市场);中烟香港在海外有新型烟草海外拓展业务,但尚未涉足口含烟。原因:其主要是贸易商/渠道商;国内未放开导致缺乏好产品。若国内放开,通过一年“赛马”(19家中烟公司推出产品竞争),跑出几款不错产品,将有助于国内烟草企业海外拓展。此逻辑同样适用于HNB——国内产品迭代完善有助于烟草出海。出海方向重点推荐中烟香港。
关于HNB:主要汇报国内情况。海外HNB(如思摩尔Hilo、PMI的IQOS和Blended)增长仍快,但近一两年各品牌对HNB品类进行价格带分化/分层。如BAT在日本市场高端品线Halo定价580日元,低端品线Hyper定价430日元;菲莫国际今年也拆分价格带:高端市场推IQOS,中低端市场推无序烟叶+差异性烟具的Blended(印尼首发),体验虽逊于IQOS但存在分层。国内市场对HNB翘首期待,但20年后放开预期持续落空。当前时间点,产业链跟踪显示:第一,HNB纳入烟草讨论议程,但放开时间点未定。核心驱动力如前所述:烟草缺钱(对财政支持重要性强),倒逼产品迭代创新。第二,节奏上,年初至今仍在经历标准制定(由郑州烟草研究院牵头,部分中烟公司参与),后续可关注标准进展;但何时放开或试点仍需等待后续预期。若HNB放开,逻辑与20-21年相似(无非烟具、香精、薄片),整条产业链存在机会。
最后总结整个新型烟草:雾化正经历从劣币驱逐良币到政策收紧过程;其未来发展节奏更多取决于(更多实时纪要加微信:aileesir)政策博弈(全球政策博弈)。HNB和口含烟在海外景气度或迭代速度相对更快。国内仍处于0阶段,何时从0到1看中烟放开速度。节奏上,口含烟放开难度比HNB相对更小。出海是另一个开源方向。除关注产业链公司外,持续推荐中烟香港—它是中烟在国内增长见顶后寻找新增长点的最大看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以此作为投资依据出现任何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