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突发!继恒大后最大规模开发商被清盘

2025-08-12 18:40

(来源:不良资产行业观研)

来源丨不良资产行业观研综合

来源丨不良资产行业观研综合

8月11日晚,华南城发布公告:香港高等法院对其作出了清盘的裁决。继恒大之后,华南城成了被清盘的资产规模最大的房企。

业内人士称:清盘意料之中,一方面是华南城始终没有给出具体的债务重组改善方案。另一方面,作为维好方、第一大股东的深圳特发集团尚未给予支持。

目前债权人正一方面通过华南城清盘变卖资产,另一方面进行维好诉讼。

下令清盘

8月11日晚,深圳房地产开发商华南城对外披露,该公司于8月11日被高等法院下令清盘。同时,富事高咨询有限公司的周伟成及潘路洋获高等法院委任为公司的共同及各别清盘人。

有市场人士指出,债权人一方面通过华南城清盘变卖资产,另一方面进行维好诉讼,市场预计起诉维好方案件最早或将于年内开庭。

据克而瑞不完全统计,在本轮行业的深度调整中,已有包括新力、大发、佳源国际和中国恒大等在内的4家内房企业被颁令清盘。华南城是截至目前的第5家内房企,更是首家有国资背景的开发商。

早在2022年时,华南城就引入了国资力量,在后者支持下进行了一系列资产处置和融资活动,并推进境外债务展期。但历经近三年努力,华南城仍未能得到根本性恢复,如今仍走向了清盘的终局。目前,华南城的股票暂停买卖,并将继续停牌。

如今,华南城面临清盘的命运,对于原本身为“白武士”的特区建发而言,大约是远超预期的结果。黄立冲表示,对于管理层与股东而言,若寻求清盘后重整或资产包交易,应尽快与清盘人就项目层面的延续运营、现金池隔离、处置节奏达成可披露的里程碑,避免价值流失与供应链断裂。

债务危机国资入股

据官网介绍,华南城是一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中国综合商贸物流企业,2002年5月在香港注册成立,在2009年成功登陆港交所。

作为中国知名的大型综合商贸物流及商品交易中心开发商和运营商,其业务一度遍布全国多个城市。核心业态涵盖专业批发市场、仓储物流配送、综合商业、电子商务、会议展览、生活配套及综合物业管理等。

近年来华南城销售逐年走低,营业收入和业绩持续恶化,2021年陷入债务危机。

2022年5月,深圳特区建发以19.095亿港元认购华南城33.5亿股新股,获得29.28%股权,成为单一最大股东。而创始人郑松兴的持股比例降至20.16%,降至第二大股东。

至此,华南城从一家民营企业转变为“国资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此后,特区建发为华南城多次输血。

首先是与花旗国际签订“维好协议”,其次是12.57亿接盘华南城旗下深圳第一亚太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50%股权,改善华南城现金流状况,到了2022年末,深圳特区建发与华南城集团全面协同合作签约,盘活首批南昌、郑州、南宁项目,并通过下属公司牵头发起设立总规模约110亿港元的股权投资基金,为华南城集团优质开发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盘活其土地资源。又以50亿的现金对价认购“西安华南城”的69.35%股权。成为当时华南城获得的最大的一笔资金。

2023年,在深圳特区建发继续推动下,华南城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银行签署60亿元流动资金银团贷款合同,贷款期三年, 年利率仅为4.7%。该贷款也是华南城集团自创立以来的最大单笔融资。

2023年中国信达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以54.54%的份额承担了上述110亿港元的股权投资基金的首期注资。

2024年,由于存货减值拨备增加,递延税资产拨回,在建物业的资本化利息减少导致融资成本有所增加,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等原因,华南城净亏损89.76亿港元,2024年2月,华南城正式宣布违约。

资产处置倒计时

根据香港高等法院的清盘令,富事高咨询周伟成及潘路洋作为共同及各别清盘人,已全面接管华南城资产,包括深圳、南昌、西安等地的物流园区及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逾1500万平方米。

清盘人须在6-12个月内完成首轮资产出售。清盘程序中债权人受偿顺序为:有抵押债权人(优先债券及银行贷款)、抵押债权人(供应商、员工欠薪)、股东。

截至2025年8月11日停牌前,华南城股价报0.107港元,较2023年峰值下跌99.6%,市值仅剩12.24亿港元。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