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美的能源这盘棋

2025-08-12 17:23

提起美的,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空调、冰箱、小家电。殊不知,家电巨头悄然将目光投向一片更“硬核”的天地——源领

从服务亿万家庭(C端),到猛攻企业级市场(B端);从大手笔收购合康新能科陆电子,到自家美的楼宇科技发力自研……SNEC展上高调宣布“美的能源”整体品牌形象,似乎已经正式向能源界发出宣言:属于美的的专属能源赛道,已经开启

合康新能:买来的“工业王牌”,好用吗?

2020年,的控股合康新能,看中的就是它在高、低压变频器领域的深厚积累。要知道,2018年至2022年间,合康的高压变频器在国内市场可是稳坐头把交椅,份额稳10%。美的为其注入资本又给品牌背书,目标很明确:整合其工业变频及光伏工程总承包(EPC)能力,撬开工业用户的综合能源管理市场这块“大蛋糕”。

合康新能没有让美的失望:在工商业分布式光伏EPC领域明显提速,积攒大量项目经验的同时,也交出了优秀的成绩单:2024年营收47.76亿元,同比增长220.31%!归母净利润达1,029.61万元,其中绿色能源解决方案业务收入37.78亿元,猛增524%,成为助推当年营收增长的绝对主力。

2025SNEC展会上,合康还重磅推出虚拟电厂电力聚合平台,开辟出“虚拟电厂+AI交易”的新赛道,依托物联网、大数据整合分布式光伏、储能等分散资源,构建起“资源聚合+智能交易+生态协同”三大核心竞争力,成为行业“轻资产运营+重技术赋能”的标杆案例。

然而,前路并非坦途。

工业变频领域强敌环伺,汇川(2024年净利润高达42.85亿元,位居首位)、英威腾等上市公司激烈角逐市场;光伏EPC市场阳光电源、华为、天合等巨头挤压,利润空间持续压缩。同时,EPC模式本身就属于重资产业务,极度考验资金链和项目执行力

技术层面,其原创性能否支撑长期竞争,还得打个问号。美的期望通过合康打通工业能源的愿景,尚需更多项目落地和时间检验。合康能否真正成为美的在工业能源领域稳固且有效的支点,也依旧尚未可知。

科陆电子:22亿“豪赌”储能,差生逆袭了?

2022年,美的下了一步最具风险也最具潜力的落子:斥资22亿元入主深陷财务困境的科陆电子。面对科陆连续六年累计亏损高达47亿元的沉重包袱,美的的“改造”分几步走:先是注入资金缓解其迫在眉睫的财务压力;继而依托集团强大的全球供应链与精益制造体系,为其降本增效提供坚实后盾;同时积极推动其储能业务与集团内部的合康新能、美的楼宇科技形成战略协同,寻求整体合力。

经过近三年的整合与赋能,成效终于在2025年一季显现:科陆电子当季归母净利润达到6745万元,同比猛增857.45%。这份财报在市场上引发了不小震动。昔日因巨额亏损而被视为“差等生”的科陆,在美的体系内实现了令人瞩目的华丽转身。尽管单季度盈利不能完全说明长期趋势,但这无疑是美的入主后整合初见成效极信号

能被美的收购,科陆本身也有底牌。作为国内早布局储能的厂商,科陆具备从电芯(部分自研自产)、PCS(储能变流器)到系统集成的相对完整链条,在电网调频和非洲、北美等海外市场积累了一定口碑。

2025SNEC展会上,科陆正式推出“美的+科陆”双轨并行的双品牌战略,依托美的强大的制造、研发与渠道网络,叠加自身近30年电力领域的积淀,双剑合璧,旨在为储能行业打造“强交付、高稳定、全周期服务”的新范式。

不过,科陆电子历史遗留的财务问题,还在拖累市场信心和运营。更重要的是,其正面遭遇宁德时代比亚迪、阳光电源等巨头的全方位碾压式竞争2024年全球储能系统出货量排名中,阳光电源、宁德时代分列第二、第四,科陆仅居三十。在惨烈的价格战下(314Ah电芯价格较去年骤降近40%),规模劣势明显的科陆盈利压力巨大。自产电芯的成本与技术优势能否确立并维持,成为生死攸关的问题。

美的的重金投入,能否让科陆在巨头夹缝中杀出血路?技术制造力能否深度融合,是关键胜负手。

美的楼宇科技:“亲儿子”的“能源大脑”

不同于前两位“外援”,美的楼宇科技事业部是集团内生培育的B端主力军,承载着整合升级其能源战略的核心使命。其根基在于美的全球领先的暖通空调(HVAC)业务2024年营收占比40%),天然掌控建筑中最大的能耗单元。

以此为依托,楼宇科技打造了CAG系列储能热管理机组iBUILDING高效机房AI全域生态平台新能源行业解决方案,将设备管理与能源管理深度融合,显著提升效能。在芜湖市隆基光伏组件产业园、晶科能源太原基地等项目中已有实践。

当前,美的取得的成绩亮眼。2024年美的B端业务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占总营收比重提升到25.6%。今年一季度,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收入飙升45%111亿元。作为集团内生孵化的主力,楼宇科技增长20%99亿元

在抖音集团上海办公园区项目中, iBUILDING平台对接火山引擎,成功实现26,834 286,450 数据点位100%准确上线,落地七大核心应用,初步验证了平台化战略的可行性。

但其突破难点也很现实。用户对能源管理的价值认知成熟付费模式仍在培育中,客户为软件+服务持续买单的意愿仍需引导;解决方案高度依赖项目定制,规模化复制、实现规模效益存在挑战;向虚拟电厂等高级应用演进,需持续投入技术研发构建聚合生态

楼宇科技这个“大脑”的进化速度牵动美的布盘全局,是美的能否从单一设备供应商成功转型为综合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核心载体,其平台整合与协同效应关乎整个能源战略的成败。

家电军团集体“触电”

能源转型的浪潮中,美的并非孤例。格力聚焦光伏空调与储能设备,创维深耕户用光伏并探索金融模式,TCL借力中环股份掌控光伏硅片并布局储能……这些从家电红海中搏杀出的巨头,不约而同地将目光锁定新能源。

其背后的共性逻辑很简单,焦虑+机会

传统家电市场步入存量竞争,增长放缓焦虑显现。而能源,尤其是双碳目标驱动的光伏、储能领域,是确定性的万亿级增量市场

同时,家电巨头在电力电子、热管理、精密制造、规模化生产及部分To B渠道(如经销商网络)上积累的能力,具备向能源领域迁移的基础。雄厚的资金实力与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也为其跨界提供了支撑。

相较于同行普遍聚焦单一产品或细分市场,美的通过系统性收购内生整合,致力于构建覆盖工业、商业建筑等多场景的B端综合能源解决方案能力。其布局更广、整合难度更高,野心也更大——力图构建“源、网、荷、储、热”一体的能源版图,践行储能+热泵+AI”三维驱动战略,将能源产业打造为美的集团又一支柱。

短期内,有效整合合康、科陆实现协同与市场突围是严峻考验;楼宇科技作为中枢神经,其平台价值的兑现速度同样关键。

长期而言,这场转型的核心考验在于:美的能否将其在家电领域淬炼出的“高效运营+规模优势”成功移植并扎根于需求复杂多变、专业性极强B端能源生态?这不仅关乎美的能源棋局的输赢,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家电巨头军团跨界能源的集体叙事。能源行业的新一轮格局重塑,正因这些跨界者的涌入而加速酝酿。

如今,“美的能源”品牌的统一亮相,正是其内部资源协同作战的关键信号:合康新能担纲工业能源先锋,科陆电子聚焦储能攻坚,楼宇科技构筑智慧中枢——三大主力在统一棋局下,正依托美的深厚的技术基底与整合魄力,加速锻造“源网荷储热”一体化的能源新支柱。家电巨头们的“第二战场”,好戏才刚刚开场。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