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天风医药杨松团队|首次覆盖】石药集团:创新管线步入兑现期,海外授权彰显平台价值

2025-08-12 15:14

(来源:一棵大松树)

授权收入+新增品种有望带来业绩增量,八大平台彰显研发实力

石药集团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创新制药企业,成药业务为第一大业务,近年来受核心产品恩必普医保价格调整及集采影响业绩短期承压。2025Q1,公司实现收入70.15亿元,同比下降21.9%;归母净利润为14.95亿元,同比下降8.3%;其中成药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7.3%,但其中新增授权收入达7.18亿元,显著缓冲了集采与医保政策带来的压力。随着公司近年积极推动产品的国际化进程并进一步加强对外授权布局,授权费增长不仅部分抵消期内药品销售收入下滑的影响,亦有望于未来为成药业务带来新的增长动力。同时公司布局了包括ADC、mRNA、siRNA等八大技术平台,多款产品均已进入关键临床。

核心管线EGFR ADC在EGFR突变非鳞NSCLC早期数据优异,授权潜力大

公司目前处于临床阶段的ADC管线共计10款,其中SYSA1801(Claudin18.2 ADC)、SYS6002(Nectin-4 ADC)均已顺利出海,彰显研发能力。核心品种SYS6010(EGFR ADC)具备较强授权潜力。SYS6010于2025年3月启动首个III期临床试验,适应症为EGFR-TKI治疗失败的EGFR突变型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SYS6010已获得3项FDA的FTD(快速通道认定),适应症涵盖EGFR突变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鳞状非小细胞肺癌。2023年7月,SYS6010启动海外临床试验,有望积累一定量的欧美人群临床数据。

拓展布局慢病领域,GLP-1系列及小核酸药物潜力较大

公司延伸布局慢病管理领域,心血管与内分泌代谢领域为核心:1)GLP-1系列产品:1类新药TG103(Fc-GLP1)是创新型长效重组人源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Fc融合蛋白,为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动剂,有望在糖尿病、减肥等领域造福广大病患。当前肥胖/2型糖尿病临床3期均完成入组,分别有望在2025年/2026年上市申请;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肥胖及2型糖尿病临床3期也完成入组,有望于2025年上市申请。2)小核酸:PCSK9 siRNA、AGT siRNA、Lp(a) siRNA均已进入临床阶段,PCSK9 siRNA在降胆固醇中的疗效已得到证实,石药集团SYH2053早期数据显示存在BIC潜力;AGT siRNA临床前结果显示该药物在治疗高血压领域具备较大临床价值。

目录

1. 国内龙头BigPharma,出海授权彰显八大创新平台价值 

1.1. 国内创新龙头,研发+商业化实力雄厚 

石药集团有限公司于1994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并于2018年成为恒生指数成份股。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创新制药企业,主要拥有成药及原料药两个业务板块,并以创新药为公司的核心发展战略。公司已建立一支超过2,000人的国际化研发团队,深耕八大创新研发平台,专注于自研管线的开发,致力于布局新靶点,并积极探索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等新兴领域,近年来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同时公司拥有强大的商业化能力,目前已建立超过10000人的专业营销团队,广泛覆盖全国医疗机构,强大的销售团队和丰富的商业化经验为集团未来上市创新药品的销售业绩提供了有力保障。

股权架构较为稳定,高管团队经验丰富。公司董事会主席蔡东晨先生为实控人之一,直接加间接合计持股比例为24.84%。公司高管团队多数深耕制药行业多年,具备丰富的技术、市场及管理经验。

1.2. 集采导致成药业务承压,授权收入+新增品种有望带来业绩增量 

成药业务为第一大业务,受集采影响短期承压,2025Q1新增授权收入弥补成药回落。 

成药业务为公司第一大业务,销售贡献占比长期维持在80%左右,产品涵盖神经系统、抗肿瘤、抗感染、心血管、呼吸系统、消化代谢等重点领域。2024年,公司实现总收入295.7亿元(yoy-7.8%),其中成药收入237.4 亿元(yoy-7.4%),原料药及功能食品52.7 亿元(yoy-9.3%)。成药业务承压主要系部份产品的销售收入受到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及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的价格调整等行业政策的持续影响所致。其中津优力和多美素两款产品的价格于京津冀「3+N」联盟药品集中采购中分别下调了约58%和23%,并于2024年3月份开始陆续在各个相关省份执行,同时神经系统核心产品恩必普将于2025年执行新的医保价格。 

2025Q1,公司实现收入70.15亿元,同比下降23.0%;归母净利润为14.78亿元,同比下降8.4%;若剔除公允价值变动和股份支付影响,基本净利润为14.11亿元,同比下降18.2%。其中成药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7.3%,但其中新增授权收入达7.18亿元,显著缓冲了集采与医保政策带来的压力。

2025Q1 授权费收入大幅增长,有望抵消部分药物销售下滑影响,为成药业务带来新增长。 

公司成药板块涵盖神经系统、抗肿瘤、抗感染、心血管、呼吸系统、消化代谢等重点领域等多个重点领域。分板块拆分,2024 年神经系统  实现收入 96.45 亿元(yoy  +6.1% );抗肿瘤  实现收入44.00亿元(yoy -28.3%  );抗感染 实现收入40.86亿元(yoy-3.5%),跌幅相对温和;心血管  实现收入20.79亿元(yoy-14.8%);呼吸系统 实现收入11.99亿元(yoy-23.1%);消化代谢  实现收入10.51 亿元(yoy  +18.1% );其他  实现收入12.58亿元(+0.8%)。 

随着公司近年积极推动产品的国际化进程并进一步加强对外授权布局,2025Q1授权费收入实现7.18亿,授权费增长不仅部分抵消期内药品销售收入下滑的影响,亦有望于未来为成药业务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集采影响下神经系统及抗肿瘤产品承压,增量品种有望贡献增长点。

1)神经系统板块:2024年公司神经系统板块收入96.5亿元(yoy+6.1%)。其中恩必普(丁苯酞软胶囊及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为中国心脑血管领域第一个1类新药,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该产品获得多个专业机构及指南的推荐,为该适应症的主要用药之一。恩必普将于2025年执行新的医保价格,进一步提高产品可及性,同时我们认为恩必普在OTC与互联网渠道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明复乐为第三代溶栓药物,其适应症已从心血管领域扩展到神经系统领域,显著扩大了产品的市场空间。2024年2月,明复乐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治疗的适应症获得上市批准。该适应症为同类产品在中国首家获批,也是该产品获批的第二个适应症,有望进一步加速放量,成为新增长点。 

2)抗肿瘤板块:2024年抗肿瘤板块实现收入44.0亿元(yoy-28.3%),主要受到津优力和多美素集采影响较大。我们认为随着多恩益、多恩达、津立泰等新产品的进一步放量,有望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1.3. 八大平台管线布局全面,出海授权彰显创新价值

公司在研创新管线聚焦抗肿瘤、神经神经、心血管、免疫与呼吸、消化与代谢和抗感染六大重点治疗领域。在技术领域,培育了纳米制剂、mRNA疫苗、siRNA、ADC、抗体/融合蛋白、细胞治疗、小分子、长效注射剂八大技术创新研发平台: 

1)大分子领域,公司成功打造了领先的抗体偶联药物(ADC)平台,10余个ADC产品已经进入不同临床阶段,并率先将Claudin18.2、Nectin4及ROR1等ADC授权海外公司; 

2)小分子领域,率先使用AI技术进行设计筛选,研发的Lp(a)、MAT2A等小分子药物成功授权给国际制药公司; 

3)细胞治疗领域,公司是国际上首家将基于LNP/mRNA的CAR-T疗法推进临床,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重症肌无力的治疗; 

4)长效给药技术方面,打造了原位胶凝的平台,将奥曲肽、司美格鲁肽、亮丙瑞林等长效制剂推进临床; 

5)纳米制剂方面,公司发明了新的白蛋白纳米递送技术,开发中的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II 在头对头对照研究中展现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均优于紫杉醇白蛋白制剂。多西他赛、西罗莫司等白蛋白制剂均已进入注册临床试验阶段; 

6)小核酸药物:PCSK9、AGT等产品已陆续进入临床; 

7)mRNA疫苗:从预防性疫苗扩展到治疗性疫苗,VZV、HPV等多个疫苗产品正在积极推进临床。 

8)抗体/融合蛋白:JMT101(EGFR)稳步推进临床;JMT106(GPC3/IFN)获美国临床试验批准。

多款产品进入关键临床阶段,三款产品近期获得突破性疗法认证。

截止2024年,公司在研创新药和创新制剂200余项,其中大分子90余项,小分子60余项,新型制剂50余项;有160余个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三期临床试验近60项;多款核心产品已进入关键性临床阶段,包括EGFRADC、HER2双抗、HER2ADC、CLDN18.2ADC等。同时公司研发的EGFRADC、Nectin4ADC、HER2双抗、西罗莫司白蛋白制剂等产品多次获得中国和美国监管机构授予的突破性治疗认定和快速通道资格,公司预计截止2028 年底,将有50余款新药/新适应症申报上市。

出海授权持续落地彰显管线价值,潜在3项授权值得期待。近年来,公司出海授权项目持续落地,2024年起,公司已完成5项对外授权及1项授权引进项目,与国际知名药企达成了合作协议,其中包括:1)将YS2302018(Lp(a))的全球权益授权给阿斯利康;2)将SYH20392 (MAT2A)的全球权益授权给百济神州;3)将SYS6005(ROR1ADC)海外区域权益授权给RadianceBiopharma;4)将伊立替康脂质体注射液美国商业化权益授权给Cipla USA;这些合作标志着石药集团的创新能力获得国际认可,提升了国际知名度,为拓展国际市场和深化国际合作铺平了道路。同时也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授权费收入。 

2025 年5月30日,公司披露公告,公司与若干独立第三方就3项潜在交易进行磋商,涉及有关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EGFR-ADC)及由公司技术平台开发的其他药品)在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方面的授权及合作(潜在交易),每项潜在交易项下,可能应付予本集团的潜在首付款、潜在开发里程碑付款及潜在商业化里程碑付款,合计可能达到约50亿美元。 

2025 年6月,公司披露公告,已落地其中一项潜在总包超过53亿美金的合作,公司与全球生物制药领导者AstraZeneca订立战略研发合作协议,利用公司的AI引擎双轮驱动的高效药物发现平台,发现和开发新型口服小分子候选药物。公司同意为AstraZeneca所选定的多个靶点发现具有多适应症疾病治疗潜力的临床前候选药物(PCC),包括一种用于免疫疾病的临床前小分子口服疗法。对于每个PCC项目,AstraZeneca将有权行使选择权,以获得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授权。本集团将收取1.1亿美元的预付款,并有权收取最高16.2亿美元的潜在研发里程碑付款和最高36.0亿美元的潜在销售里程碑付款,以及基于有关产品年净销售额的潜在个位数销售提成。

2. 多项授权彰显ADC平台研发能力,潜在BICEGFRADC进入关键临床 

石药集团的ADC平台由美国子公司德丰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采用酶法定点偶联的技术,具有稳定性好、均一性高的特点。公司ADC平台的技术优势在于偶联方式通过工程改造的Tgase用于催化Fc区内源性谷氨酰胺残基处的位点特异性缀合反应。可产生高纯度、DAR 值稳定的ADC分子,并具备优异PK特性、宽治疗指数等优点。同时抗体采用完整的内源性lgG抗体,无需引入突变或去糖基化,从而降低免疫原性。

多管线出海验证ADC平台研发实力。公司目前处于临床阶段的ADC管线共计10款,其中SYSA1801(Claudin18.2 ADC)、SYS6002(Nectin-4 ADC)均已顺利出海:1)2022年7月,附属公司石药巨石生物与ElevationOncology就同类首创的SYSA1801在大中华地区(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及台湾)以外地区的开发及商业化订立独家授权协议;2)2023 年2月,附属公司石药巨石生物授予CorbusPharmaceuticals在美国、欧盟国家、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冰岛、列支敦士登、挪威及瑞士开发及商业化SYS6002的独家授权。

2.1. SYS6010:潜在BIC EGFR ADC进入关键临床,授权潜力大 

SYS6010 是石药集团开发的一款靶向EGFR的ADC(单克隆抗体偶联药物),其与肿瘤细胞表面的EGFR受体结合后,通过内吞作用进入到细胞内,在溶酶体内被蛋白酶降解,释放毒素小分子JS-1(新型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JS-1和DNA形成稳定复合物,诱导DNA损伤,进而导致细胞凋亡,且发挥旁观效应非特异性杀伤周围肿瘤组织细胞。 

分子设计方面,SYS6010采用了高亲和力的重组人源化EGFRIgG1抗体通过四肽连接子(GGFG)与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JS-1偶联,药物抗体比(DAR)为8,该设计为SYS6010带来较为显著的特点是:毒性窗口优于同类竞品,能够高效杀伤肿瘤细胞,还具有旁观者效应,即使靶点为低表达,甚至为阴性的表达,也同样有一定的杀伤能力。而且并不需要基因突变,免疫表达就是靶向点位,所以在非小细胞肺癌上有潜力。

2.1.1. SYS6010 已启动两项关键临床研究,进度全球领先 

SYS6010 目前已启动两项关键临床试验:1)2025年3月18日,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显示,石药集团启动了SYS6010的首个随机、开放、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该试验目的为评价SYS6010对比含铂化疗在EGFR突变型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参与者中的有效性,计划入组人数380例。SYS6010为第二款进入III期临床阶段的国产EGFRADC。2)2024 年8月26日,公司启动了SYS6010联合奥希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型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的Ib/III期临床研究。 

SYS6010 已获得 3项FTD和1项BTD,适应症涵盖EGFR突变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鳞状非小细胞肺癌。 

2025 年1月,公司发布公告,SYS6010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授予突破性治疗认定,拟定适应症为单药用于经EGFR-TKI和含铂化疗治疗失败的EGFR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 

2025 年5月,公司发布公告,SYS6010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第三项快速通道资格,用于治疗不伴有EGFR突变或其他驱动基因改变(AGA),且既往经含铂化疗和抗PD-(L)1 抗体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q-NSCLC)成年患者。此前,CPO301已获FDA授予两项快速通道资格。 

2023 年7月,SYS6010启动海外临床试验,有望积累一定量的欧美人群临床数据。

2.1.2. 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耐药后治疗存在较大未满足市场,SYS6010具备较大临床潜力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0%~85%。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针对 NSCLC 的靶向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中最常见的驱动基因突变之一,在 NSCLC 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 30%~50%,在亚洲人群中的发生率高达51.4%。EGFR 是一种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胶质细胞、角质细胞等细胞表面,EGFR 信号通路对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等生理过程发挥重要的作用。在 NSCLC 中,EGFR 常因过度表达或基因突变而异常激活,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根据一项在亚洲、拉丁美洲、中东和非洲(MEA)的 14 个国家进行的国际性、观察性、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数据显示,EGFR是 NSCLC 治疗的重要靶点。该研究共纳入来自亚洲(84.0%,505 例)、拉丁美洲(13.3%,80 例)、MEA(2.7%,16 例)的 33 家医学中心的 601 例患者,大多数(64.1%)患者为病理分期 ⅠA-ⅠB 期 NSCLC。在整体研究人群中,EGFR 突变发生率为 51.0%(303/594);共有 7 例患者检测 EGFR 失败。与拉丁美洲(39.5%)相比,亚洲(53.0%)和 MEA (43.8%)报告的EGFR突变率更高(整体比较 P=0.075)。

EGFR-TKI为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一级推荐治疗方案,三代TKI耐药后治疗方案主要以单抗联合化疗为主。在靶向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化疗长期作为N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传统细胞毒性药物对多数肺癌患者的疗效存在局限性,尤其对于明确携带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已成为重要的精准治疗选择。该类药物通过特异性抑制突变型EGFR蛋白的异常信号传导,可显著延缓疾病进展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其安全性优于常规化疗方案。 

根据《2025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针对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 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瑞厄替尼、瑞齐替尼) 作为I级推荐,同时2025版新增奥希替尼+化疗 为I级推荐。针对耐药后的治疗为:1)一二代TKI失败后 ,再次活检T790M阳性,使用三代TKI;2)再次活检T790M阴性者或者三代TKI治疗失败,含铂双药化疗±贝伐珠单抗(非鳞癌);依沃西单抗联合化疗。

当前EGFR-TKI疗效显著。当前EGFR-TKI在EGFR敏感突变晚期NSCLC一线治疗效果已较为显著。

三代EGFR-TKI也会存在耐药性,EGFRADC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选择。EGFR-TKI开启了肺癌精准治疗的时代,显著改善晚期EGFR突变阳性患者的生存预后,但靶向治疗后疾病进展不可避免。非小细胞肺癌(NSCLC)EGFR-TKI耐药机制类型复杂,主要包括:1)EGFR依赖性耐药机制,如T790M、C797X、G796X、L792X、L718Q、G724S、S768I、E709K、20 号外显子插入突变、EGFR扩增等;2)EGFR非依赖途径,包括旁路激活途径如MET扩增或过表达、HER2突变或扩增、RET融合、ALK融合、NTRK融合、FGFR3融合、ROS1融合等,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如KRAS、BRAF突变、PIK3CA突变或扩增和细胞周期相关基因异常等;3)组织学转化或表型改变,如肿瘤发生小细胞肺癌转化、鳞癌转化或EMT(上皮间质转化)。除此以外,尚有一部分患者耐药机制未知。一、二代EGFR-TKI药物耐药机制最常见的是T790M、MET扩增和HER2扩增,T790M突变是最常见的耐药突变,发生率约占50%。 

第3代EGFR-TKI克服了第1代和第2代靶向药物治疗后出现的T790M突变,成为T790M突变阳性患者一线治疗失败后的二线治疗标准。尽管如此,第3代EGFR-TKI同样也面临着耐药性问题,EGFR基因C797位点的突变是介导第3代EGFR-TKI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目前有30%~50%的患者在经过奥希替尼治疗后出现耐药。

SYS6010 在 EGFR-TKI耐药后EGFR突变NSCLC适应症中数据优异,同时针对野生型患者也具备较大潜力,有望成为EGFR突变NSCLC耐药患者新的治疗选择。

2025 年4月,公司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上披露了截止至2025年1月10号的一项评估SYS6010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初步疗效的1 期临床初步结果。本研究包括两个阶段,剂量递增和剂量扩展。在剂量递增阶段采用"3+3"设计探索0.6-6.4mg/kgQ3W共8个剂量水平,并在4.2mg/kg、4.5mg/kg和4.8mg/kg三个剂量进行剂量扩展。主要研究终点包括安全性、最大耐受剂量(MTD)及II期推荐剂量(RP2D)。 

研究结果显示,共纳入269例患者,其中包括164例非小细胞肺癌(61.0%),中位既往治疗线数为3(范围1-11)。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7.0岁,65.4%为男性患者。 

整体耐受性良好,仅在6.4mg/kg发生1例DLT(4级血小板计数降低),MTD未达到。97.8%患者出现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3级TRAEs发生率为49.8%,主要为血液学毒性。 

在224例可评估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RR)为31.3%,疾病控制率(DCR)为85.3%;在4.8 mg/kg 组,ORR达37.5%,DCR达83.0%

在102例EGFR突变非鳞NSCLC患者中,ORR为39.2%,DCR达93.1%;其中单纯EGFR-TKI耐药的EGFR敏感突变非鳞NSCLC(n=19):ORR高达63.2%,DCR为94.7%;而EGFR-TKI和含铂化疗双耐药的EGFR敏感突变非鳞NSCLC(n=78):ORR 为33.3%,DCR为92.3%。 

EGFR 野生型患者中数据表现亮眼。在6例免疫治疗和化疗均失败的野生型非鳞癌患者中(≥4.8mg/kg 剂量组),ORR为50%,DCR达83.3%。这表明SYS6010的疗效可能不局限于EGFR突变人群。

2.2. JSKN003:全球首个进入III期临床的HER2双抗ADC,铂耐药卵巢癌治疗中显示优秀疗效 

JSKN003 是由康宁杰瑞开发的HER2双表位ADC,抗体部分是共轻链结构,重链则由已上市的HER2单抗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组成,靶向HER2胞外区的ECD2和ECD4两个表位,连接子为可切割Dibenzocyclooctynetetrapeptide,毒素为TOP I 抑制剂,通过糖基定点偶联,DAR值约为4。JSKN003较同类ADC药物具有更好的血清稳定性、更强的旁观者杀伤效应,有效地扩大了治疗窗。 

2024 年9月,石药集团全资子公司上海津曼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康宁杰瑞达成授权合作,津曼特生物获得在中国内地(不包括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开发、销售、许诺销售及商业化JSKN003用于治疗肿瘤相关适应症的独家许可及再许可权,并成为JSKN003肿瘤相关适应症在中国内地的唯一上市许可持有人(MAH)。康宁杰瑞保留JSKN003的独家生产权。 

2025 年3 月,CDE 官网显示,康宁杰瑞申报的注射用 JSKN003(HER2 双抗 ADC)拟纳入突破性疗法,适应症为用于治疗铂耐药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原发性腹膜癌或输卵管癌。

三项适应症进入关键临床,进度全球领先。目前JSKN003已有三项适应症进入关键3期临床阶段,包括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铂耐药卵巢癌、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是全球首个启动III期临床的HER双抗ADC药物,同时消化道肿瘤等多种实体瘤研究也在准备中。

2025 年6月,康宁杰瑞于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公布了JSKN003多项临床研究数据,研究成果涵盖铂耐药卵巢癌、HER2阳性乳腺癌、HER2高表达胃肠道肿瘤: 

1)铂耐药卵巢癌(PROC):JSKN003 在澳大利亚进行的Ⅰ期临床研究JSKN003-101(NCT05494918)和在中国进行的Ⅰ/Ⅱ期临床研究JSKN003-102(NCT05744427),JSKN003 单药治疗PROC显示出优秀的疗效信号。 

截至2025年2月28日,共46例PROC患者接受JSKN003每3周1次治疗,给药剂量:2 例患者为4.2mg/kg、2例患者为5.2mg/kg、40例患者为6.3mg/kg(Ⅱ期推荐剂量)、1例患者为7.3mg/kg、1例患者为8.4mg/kg。46例疗效可评估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9.3个月。42例患者(91.3%)出现肿瘤缩小;客观缓解率(ORR)为63.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7.7个月,9个月总生存率(OS)为89.9%。在不同HER2表达亚组中均观察到疗效。在HER2IHC0患者中,ORR为52.4%,中位PFS为6.6个月;在HER2有表达(IHC 1+/2+/3+)患者中,ORR达到72.2%,中位PFS达到9.4个月。 

卵巢癌年发病率位居中国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第3位,病死率则位于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之首,约70%的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术后含铂化疗是当前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几乎所有患者最终发展为对铂类耐药。对于铂耐药患者,非铂类单药化疗为国内外指南推荐的主要治疗方案,但疗效十分有限,客观缓解率(ORR)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短,存在着较大的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JSKN003在该适应症的临床研究已初步显示出疗效突破,其安全性良好,与现有治疗手段相比具有明显临床优势。同时数据显示,随着随访时间延长,JSKN003治疗PROC显示出稳健的PFS获益,并初步呈现OS获益趋势。目前JSKN003 治疗不限HER2 表达水平的PROC的Ⅲ期临床研究(JSKN003-306,NCT06751485)正在积极推进,将进一步验证JSKN003在这一患者人群中的疗效。 

2)多线治疗后进展的HER2 阳性乳腺癌:JSKN003 在澳大利亚Ⅰ期临床研究(JSKN003-101,NCT05494918)和中国Ⅰ/Ⅱ期临床研究(JSKN003-102,NCT05744427)中治疗HER2阳性(IHC3+ 或 2+/ISH+)晚期乳腺癌患者(包括既往接受过T-DXd治疗的患者)中展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控的安全性。 

截至2025年2月28日,研究共入组88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其中大多数接受6.3mg/kg或8.4mg/kg 剂量治疗。其中80例未接受过德曲妥珠单抗(T-DXd)治疗的患者,在75例疗效可评估患者中,确认的ORR为54.7%(95%CI:42.7-66.2),疾病控制率(DCR)和临床获益率(CBR)分别为94.7%和66.7%,其中:按剂量组分析,在接受Ⅱ期推荐剂量(RP2D)6.3mg/kg 治疗的30例患者中确认的ORR为73.3%,CBR达到83.3%;按治疗线数分析,既往接受一线治疗组15例患者ORR为66.7%,既往接受二线治疗组19例患者ORR为63.2%。8 例既往接受过T-DXd治疗的患者,其中7例具有可评估的疗效数据,出于探索性目的对这一患者人群进行了单独分析:1例达到部分缓解(PR),4例疾病稳定(SD),4例出现肿瘤缩小。 

3. 延伸布局慢病管理,GLP-1系列及小核酸药物具备较大潜力 

公司延伸布局慢病管理领域,心血管与内分泌代谢为核心:1)GLP-1系列产品:1类新药TG103(Fc-GLP1)是创新型长效重组人源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Fc融合蛋白,为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动剂,有望在糖尿病、减肥等领域造福广大病患。当前肥胖/2型糖尿病临床3期均完成入组,分别有望在2025年/2026年上市申请;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肥胖及2型糖尿病临床3期也完成入组,有望于2025年上市申请。2)小核酸药物:PCSK9 siRNA、AGT siRNA、Lp(a) siRNA 均已进入临床阶段。

3.1. 长效重组GLP-1Fc融合蛋白TG103,减重市场潜力较大 

GLP-1RA 在降糖、减重领域得到广泛的认可,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全球GLP-1RA 销售额从2018 年的 87.3 亿美元迅速增至2022 年的240.1 亿美元,2019-2022 年全球GLP-1RA 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高达28.7%。 

TG103 是一种注射用长效重组GLP-1Fc融合蛋白,拟用于2型糖尿病、超重/肥胖的治疗。该药物基于hyFc长效融合蛋白平台技术,分子设计具有延长GLP-1在体内的半衰期的特点,有望实现每周一次的皮下给药。TG103最初由天境生物开发,2018年12月,石药集团全资子公司石药百克与天境生物达成合作,获得了在中国大陆进行TG103所有适应症开发与商业化的独家权利。 

2024 年5月,石药集团披露TG103在超重/肥胖不合并糖尿病受试者中多次给药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的Ib期临床试验结果。研究共入组48名受试者,TG103组36例,安慰剂组12例。受试者中,TG103报告的不良事件稍高于安慰剂组。大多数AE的严重程度为1级或2级,没有严重不良事件(SAE),没有导致死亡和停药的AE。治疗12周后,TG10315.0mg、22.5mg和30.0mg组较基线体重减轻的平均(SD)值分别为5.65(3.30)kg、5.35(3.39)kg和5.13 (2.56)kg,安慰剂组为1.37 (2.13)kg,与安慰剂相比,所有TG103组从基线到D85的最小二乘平均体重减轻百分比均大于5%(p<0.05),显示出治疗超重和肥胖症的潜力。

3.2. 三款小核酸药物进入临床,有望诞生降压降脂领域重磅药物 

小核酸药物是指一类在基因水平上发挥作用的小RNA分子,主要类型有反义寡核苷酸(ASO)、小干扰RNA(siRNA)、核酸适配体(Aptamer)等。小核酸药物与发展成熟的小分子和抗体类药物相比,具有独特优势: 

1)研发周期短,药物靶点筛选快:小分子和抗体药物需要识别某些蛋白质复杂的空间构象,因此需要大规模的药物筛选。而小核酸药物只需要锁定致病基因序列,并针对该基因序列进行设计及相应RNA片段的合成,因此其早期研发速度远远快于其他种类药物; 

 2)不易产生耐药性:由于抗体和小分子主要通过调节细胞信号通路和代谢等方式发挥治疗作用,因此可能会由于补偿通路上调或抗原表达下降等因素产生耐药性,而小核酸药物直接调节上游基因表达,因此相对不易产生耐药性; 

 3)治疗领域更广:不受限于蛋白质的可成药性,理论上可以设计用于靶向任何感兴趣的基因,仅需要目标mRNA的序列信息,有望攻克尚无药物的遗传疾病和其他难治疾病; 

 4)效果持久:通常来说,小分子药物的体内半衰期以小时计算,抗体药物的体内半衰期以天/周计算,而由于小核酸药物可以在体内被循环多次使用,因此能降低给药频次,在体内的半衰期可以按照月来计算,对很多疾病尤其是慢病的治疗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5)研发成功率较高:由于小核酸药物作用机制明确,通过与mRNA完成Watson–Crick碱基配对来实现其功能,无需契合蛋白质复杂结构,因此研发成功率相对较高。参考Alnylam公司的研发成功率,I期到Ⅲ期成功率达到59.2%,相比靶向药和整体医药的研发成功率高5 倍。 

近年来,随着递送技术的突破,以及化学修饰工艺的优化,小核酸药物管线数量增长较快,有望成为继小分子、抗体药物后的第三大药物类型。 

石药集团的siRNA平台已成功孵化出三款小核酸药物,SYH2062、SYH2053、SYH2068,均已进入临床阶段。

3.2.1. SYH2053:PCSK9siRNA降脂效果已得到证实,早期数据显示BIC潜力 

SYH2053为石药集团孵化的第一款小核酸药物,于2023年11月获批开展临床试验,是一款通过偶联乙酰半乳糖胺实现肝脏靶向递送的siRNA药物,以PCSK9为靶点,用于治疗成人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或混合型血脂异常。目前国内同靶点产品仅诺华的英克司兰钠注射液上市,石药SYH2053当前已进入2期临床,进度国内较快。

PCSK9 siRNA在降胆固醇中的疗效已得到证实,石药集团SYH2053早期数据显示存在BIC潜力。Leqvio(Inclisiran)是全球首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siRNA超长效降脂药物,由诺华(Novartis)研发,是一款靶向PCSK9的siRNA 疗法。Leqvio通过与编码PCSK9蛋白的mRNA结合,通过RNA干扰作用降低其水平,防止肝脏生成PCSK9蛋白。该药物于2021年12月获得美国FDA批准,2023年8月22日,Leqvio在中国获批上市,作为饮食的辅助疗法,用于成人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杂合子型家族性和非家族性)或混合型血脂异常患者的治疗。Inclisiran 自上市以来高速增长,2024年销售额为7.54亿美元(yoy+114%)。2025 Q1销售额为2.57亿美元,(yoy+72%)。 

2024 年8月28日,诺华宣布在III期V-MONO研究中一年两次Leqvio(Inclisiran)取得了积极的初步结果,达到了主要终点。与安慰剂和依折麦布相比,Leqvio单药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中低风险且未接受降脂治疗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降低具有临床意义和统计学意义。 

2025 年3月,英克司兰钠的亚洲3期临床研究ORION-18的结果发表在《中国循环杂志》上。ORION-18 研究纳入的232例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组,在第1天、第90天和第270 天分别接受英克司兰钠300mg或安慰剂治疗。研究结果显示,在已接受饮食控制和最大耐受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联合或不联合其他降脂治疗)但LDL-C仍升高的中国大陆ASCVD 患者中,英克司兰钠组LDL-C从基线至第330天经安慰剂校正的百分比降幅为61.16%,在亚洲总体人群中降幅为57.17%。这一显著的LDL-C降低效果表明,英克司兰钠在亚洲患者中同样具有良好的疗效。 

SYH2053 早期临床结果显示,150mg 剂量对PCSK9 蛋白的敲低效率优于300mg的inclisiran(非头对头),存在BIC潜力。

3.2.2. SYH2062:AGT siRNA,降压领域市场空间广阔 

2024 年12月23日,石药集团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化学1类新药SYH2062注射液(双链小干扰RNA(siRNA)药物)已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可以在中国开展临床试验,用于治疗高血压。SYH2062是一款通过偶联乙酰半乳糖胺(GalNAc)递送的siRNA 药物,可以靶向抑制血管紧张素原(AGT),适用于治疗高血压。该产品通过优化序列和化学修饰的策略,实现更持久的基因沉默效果,有望成为每6个月给药一次的稳定控压药物。临床前研究显示,该产品的药物活性作用时间明显长于同类型siRNA产品,预期具有药物作用效果持久、安全性良好及患者依从性高等差异化优势,有较大临床开发价值。 

AGT 蛋白作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上游蛋白,抑制其表达将从根本上抑制 RAAS 系统升高血压的作用,从而降低血压。SYH2062存在较大潜力空间,当前已启动1期临床。

临床进展不及预期风险,医保目录调整影响销售风险,集采风险

证券研究报告:《石药集团(01093):创新管线步入兑现期,海外授权彰显平台价值》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1日

报告发布机构: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杨松    SAC执业证书编号:S1110521020001

曹文清 SAC执业证书编号:S1110523120003

李臻    SAC执业证书编号:S1110524120005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