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12 08:00
(来源:华安证券研究)
钻夹头业务行业领先,产业链多元化布局
公司前身为文登蔄山水泥制品厂,成立于 1976 年。1984 年,公司前任董事长杨桂模先生上任后,推动其战略转型,引进散热器项目开始涉足机械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使用的电钻依赖于成本较贵的进口钻夹头,促使公司引进钻夹头生产线,开始精密制造新篇章。
电动工具全球市场有望复苏,带动零部件发展
经历 2022-2023 年连续下滑后,2024 年全球电动工具市场大幅回升,实现同比正向增长,全年出货量同比增长 24.8%达到 5.7 亿台。公司产品涵盖钻夹头、新能源储能锂电池包、PCBA 板、开关、精密铸造件等,客户包括史丹利百得、TTI 等全球品牌,已提前多年进行全球化布局,分别于越南、墨西哥、新加坡设立了海外子公司,提升了山东威达的品牌影响力,将有利于推动公司海外战略实施与海外订单的获取。
扩展业务布局,打造新能源、高端智能制造两翼新业务
新能源业务以锂电池包为核心,覆盖电动工具、园林工具、智能家电、便捷交通工具等领域,并延伸至户外储能市场。换电站业务合作蔚来,为其第四代换电站提供设备制造。高端智能制造业务济南一机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军工、电子、轨道交通等领域,五轴加工中心机床实现海外销售。
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公司订单交付不及预期;公司海外业务推进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1
山东威达:钻夹头领先企业,多元化布局打开成长空间
1.1钻夹头业务行业领先,产业链多元化布局
山东威达的发展可以追溯到 1976 年,前身为文登蔄山水泥制品厂,后经历多次战略转型发展与突破,逐步发展为全球精密机械制造领域的领先公司。(1)从乡镇企业到钻夹头制造:公司前身为文登蔄山水泥制品厂,成立于 1976 年。1984 年,公司前任董事长杨桂模先生上任后,推动其战略转型,引进散热器项目开始涉足机械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使用的电钻依赖于成本较贵的进口钻夹头,促使公司引进钻夹头生产线,开始精密制造新篇章。(2)钻夹头业务崛起:1991 年,公司注册“孔雀牌”商标,并于 1998 年在中、美、德等地注册“PEACOCK”和“WEIDA”商标,逐步在国际上形成影响力。威达通过对标国际标准,攻克钻夹头表面硬化工艺,产品性能不断提升,在 2000-2023 年间,公司连续 24 年全球销量第一,市场份额约 50%。2001 年公司接下香港 TTI 订单,通过技术突破实现产品合格率与耐磨性的飞跃,成为博世、史丹利百得等国际巨头供应商。并于 2004 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3)产业链多元化布局:2013 年公司收购济南一机,进军中高档数控机床领域,退出汽车轮毂加工自动化生产线。2015 年全球首条钻夹头智能化生产线投产。2016 年收购苏州德迈科,布局物流自动化与机器人领域。2017 年与蔚来合资成立昆山斯沃普,与蔚来合作换电站业务。威达产品覆盖欧美及国内主要城市。公司通过子公司上海拜骋拓展储能电池包,产品应用于特斯拉童车、扫地机器人等领域,客户包含美的和小米等。
公司产品覆盖电动工具配件、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和新能源三大领域。(1)电动工具配件:公司以 “孔雀牌”、“威达牌”钻夹头为核心,构建了涵盖锯片、粉末冶金件、精密铸造件、开关等全品类配件的一体化生产体系,其产品深度绑定全球电动工具头部企业,为美国史丹利百得、德国博世、日本牧田、中国香港 TTI 等世界 500 强企业提供配套服务,产品出口至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2)高端智能装备制造:聚焦高端数控机床与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产品涵盖五轴加工中心、龙门加工中心、智能产线等核心装备。(3)子公司昆山斯沃普作为蔚来汽车核心供应商,已批量交付第二代、第三代换电站设备,并启动第四代换电站设备研发生产。锂电池包业务由上海拜骋主导,产品覆盖智能家电、电动出行、户外储能等领域,为美的、小米、EINHELL 等企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1.2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利于长远发展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利于长远发展。公司第一大股东山东威达集团持股1.60 亿股(占比 35.97%),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 40.86%。截至 2025 年Q1,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杨明燕女士。2024 年 7 月,杨明燕通过继承及受让方式取得控股股东山东威达集团100% 股权,通过威达集团间接持有公司 35.97% 股份。
1.3 电动工具、新能源业务提供稳定现金流,业绩企稳反弹
公司盈利能力走出困境,归母净利润企稳反弹。受行业周期等因素影响,2022-2023年公司业绩进入低谷时期,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出现多次负增长。但在2024年之后公司抓住海外电动工具补库周期需求回暖趋势,调整产品结构,公司的盈利能力开始企稳反弹。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为22.21亿元,公司归母净利润为3.00亿元,同比增长80.31%。
电动工具、新能源业务提供稳定现金流。公司电动工具配件以及新能源业务为其主要收入来源,2021-2024年营收占比两项业务合计占比在88%左右,其中2024年电动工具配件业务营收11.28亿元、新能源业务营收8.09亿元,两项业务营收占比为87.68%。根据《中国电动工具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全球电动工具出货量经历了2022年和2023年连续两年下滑,2024年以来,电动工具整体市场大幅回升,公司电动工具业务营收2024年跟随行业实现较大幅度的提升,营收同比增速达到29.95%。
毛利率与净利率同趋势变化,2024年盈利能力修复显著。受疫情等因素影响,2022和2023年全球电动工具连续两年出货量下滑,行业处于去库存阶段,公司主业围绕电动工具开展,产品毛利率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在2021年后公司整体毛利率出现一定程度下滑。2024年公司毛利率提升至25.89%,同比提升6.91pct,主要系新能源业务毛利率有较大幅度提升,由2023年的17.98%提升至32.08%,新能源业务营收在整体营收中占比增加,2024年占比36.43%,带动公司整体毛利率好转。除新能源业务外,公司其他各业务2024年毛利率保持较为稳定状态,电动工具配件、高端智能装备制造毛利率分别为23.61%和15.71%。
各项费用率保持稳定,现金等价物充足。公司各项费用率保持稳定,销售费用率自2020年以来保持在2%以下,公司研发费用率水平保持稳定,持续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公司在手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充足,自2021年以来,公司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均保持在19亿元以上,截至2024年年底,公司账面货币资金达到11.62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达到8.01亿元,为公司未来扩展业务品类做有利支撑。
2
电动工具:全球市场有望复苏,带动零部件发展
2.1 市场需求:经历两年下滑期,行业有望迎来复苏
电动工具正向无绳化、锂电化转型。电动工具一般采用手握持操作,以小功率电动机或电磁铁作为动力,通过传动机构来驱动完成作业。根据电力来源分类,电动工具可以分为传统电力式(有绳)和充电式(无绳)两类。根据技术要求、应用领域等特点分类,电动工具包括工业级、专业级和DIY级三个级别。电动工具正加速向无绳化、锂电化、大功率化、小型化、智能化、一机多用化转型,其中锂电化无绳工具已成为主流(2024 年占无绳类比重 93.4%),技术迭代驱动产品附加值提升。
行业在经历连续两年下滑后,2024年电动工具市场大幅回升。经历 2022-2023 年连续下滑后,2024 年全球电动工具市场大幅回升,国内受益于城市化、消费升级及渗透率提升,长期增长潜力显著。根据EV Tank数据,2024年以来,电动工具新产品不断推出,下游渠道继续补库存,同时降息周期带动北美房地产市场回暖,电动工具整体市场大幅回升,实现同比正向增长,全年出货量同比增长24.8%达到5.7亿台,带动全球电动工具市场规模增至566.4亿美元。
2.2 行业格局:主要玩家以欧美为主,国内企业后来居上
国内是电动工具生产大国,但主要需求市场在欧美。虽然中国是全球电动工具生产大国,但产品主要以出口为主,全球电动工具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欧洲。2024年度,北美和欧洲的电动工具市场规模占比分别为41.0%和34.0%,亚太地区仅占21.0%的市场份额,但是亚太地区的市场份额占比在逐年提升。中国电动工具产业抓住国际分工转移巨大发展机遇,成为世界最主要的电动工具生产国,美、日、欧纷纷将产能转移到劳动生产成本较低廉、零部件配套齐全的中国。中国虽然是电动工具生产制造大国,但是并不是品牌强国。从全球电动工具品牌竞争格局来看,TTI、SB&D、Bosch、Makita等大型跨国公司占据了70%以上市场份额。EV Tank数据显示,2024年TTI取代SB&D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工具企业,市场份额上升至21%,中国企业泉峰(Chervon)以接近3%的全球市场份额排名靠前。
国内企业后来居上,从低端向高端延伸。国际巨头如TTI、博世、史丹利百得、牧田等凭借渠道、研发及品牌优势,长期占据全球高端市场主导地位,产品定价较高;国内企业初期以中低端代工为主,依托劳动力成本优势占据性价比市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电动工具生产国,近年国产品牌在研发能力、制造能力、营销能力上持续提升,逐步打破外资品牌垄断,国产替代从低端向中高端延伸,头部企业市占率稳步提升。 技术迭代引领行业升级,电动工具向无绳化、锂电化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城市化持续进行、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未来我国电动工具普及率将进一步提升,国内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随着锂电技术的不断进步、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工具种类的不断推陈出新、应用领域的不断延伸,下游电动工具行业呈现出无绳化、锂电化、大功率化、小型化、智能化、一机多用化的发展趋势。(1)无绳化:解决传统有线工具作业半径受限、安全性不足等问题,适配户外建筑、装修等场景,兼具便携性与低噪音优势,消费认可度快速提升。(2)锂电化:作为无绳工具核心动力源,锂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长续航特性成为主流,2024 年全球锂电池类电动工具占无绳类比重已达 93.4%,锂电技术进步(能量密度提升、成本下降)将进一步巩固这一趋势。(3)大功率化:工业端大规模高强度作业需求推动,企业持续研发高功率、高稳定性产品,提升作业效率。(4)小型化:家庭消费场景偏好轻便工具,叠加锂电(轻量化)与电机技术进步,实现“小体积 + 大功率”,适配家庭 DIY、小型维修等需求。(5)智能化:电机控制、AI 技术应用推动工具向 “自适应调节、故障预警” 升级,逐步进入家庭场景。(6)一机多用化:家庭场景对工具多功能性需求提升,成套复合工具或模块化设计成为趋势,降低用户采购成本,提升使用便捷性。
2.3 电动工具核心部件领军企业,从工具拓展到多领域发展
公司是全球电动工具核心部件领军企业,产品涵盖钻夹头、新能源储能锂电池包、PCBA 板、开关、精密铸造件等,客户包括史丹利百得、TTI、博世、牧田等全球高端品牌,覆盖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具备 “技术 + 客户 + 规模” 三重壁垒。业务拓展,从工具到多领域延伸。(1)上海拜骋:锂电池包业务从电动工具拓展至园林工具(打草机、割草机)、智能家电(扫地机器人、户外储能)、便捷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滑板车),客户拓展至小米、美的等消费电子龙头,打开第二增长曲线;(2)威达精铸:掌握硅溶胶复合工艺,可生产 80 余种材质精密铸件,具备年产 3000 万件能力,引入铝压铸、冷挤压等先进技术,产能与技术实力行业领先。 全球化布局,分散地缘政治风险。公司已提前多年进行全球化布局,分别于越南、墨西哥、新加坡设立了海外子公司,采取独立经营或与母、子公司协同经营的方式,逐步开展全球化市场营销、设计制造、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威达(越南)制造有限公司产能进一步提升,威达墨西哥制造有限公司已实现小规模投产。公司积累了丰富的海外项目实施、交付及服务经验,并获得了客户充分的肯定,提升了山东威达的品牌影响力,将有利于推动公司海外战略实施与海外订单的获取。
3
新能源、高端智能制造:扩展业务布局,打造两翼新业务
3.1 新能源:换电业务合作蔚来,锂电池包业务覆盖多个应用领域
新能源业务以锂电池包为核心,覆盖多个领域。山东威达新能源业务以锂电池包为核心,覆盖电动工具、园林工具、智能家电、便捷交通工具等领域,并延伸至户外储能市场。子公司上海拜骋的锂电池包产品适配电动工具(如TTI、博世)、扫地机器人(小米、美的)、电动自行车(安海)等场景。此外,公司推出便携式移动储能电源(600W-2000W),支持市电与太阳能充电,覆盖露营、应急等场景,进一步拓展应用边界。海外产能布局越南、墨西哥,越南子公司生产电池包组件及精密结构件;墨西哥基地未来将承接北美市场订单,形成“东南亚 + 北美” 双产能枢纽。 换电站业务合作蔚来,为其第四代换电站提供设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换电站业务方面,以蔚来汽车为代表的汽车企业、以奥动新能源为代表的运营商、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产业链公司均公布了积极的换电站建设规划,将带来一轮长周期的换电站需求提升。目前,蔚来已在全国建设3000 多座换电站,打通 9 纵 9横 14 大城市群高速换电网络,连接全国超 700 座城市,旨在 2025 年年底前实现全国 27 个省级行政区的换电县县通,覆盖超过 2300个县级行政区。 公司控股孙公司昆山斯沃普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电力供应基础设施包含自动化换电站、交直流充电桩、智能电池模组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安装、运营、咨询、技术服务等,在新能源汽车快速自动换电站的系统规划、机械设计、电气控制等领域,拥有多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昆山斯沃普公司已为蔚来汽车供货三代、四代换电站设备,后续将会按照该客户的实际需求和订单情况继续组织相应的生产和供货。
3.2 高端智能制造:布局机床及智能装备制造,五轴机床实现海外销售
公司高端智能制造涵盖机床装备制造和智能装备制造:(1)机床装备制造:子公司济南一机生产、销售“济一机”品牌的机床及附件,包括各种规格、型号的中高档数控车床、车削中心、加工中心、数控镗铣床、数控专用机床、高速切割锯床、自动化设备及附件等。济南一机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积极承担国家机床行业重点科研项目,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军工、电子、轨道交通等领域。(2)智能装备制造:公司子公司苏州德迈科是国内领先的从智能产品、智能装备到整体系统集成的一站式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苏州、杭州、威海等地均设有子公司或销售和服务机构,其服务对象主要为消费品、食品饮料、精细化工、汽车、电商物流、工程设备、机加工等细分产业,积累了大量的国际优质客户及国内知名客户,业务范围覆盖了从系统咨询、系统设计、盘柜制造、系统集成、机电安装、编程调试、软件开发、维修培训等工程项目的全过程。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经验总结,苏州德迈科还研究开发出包括智能存储、智能监控、智能输送和智能货运站4大核心智能物流技术,并成功推出智能穿梭车、多层堆垛机、伺服电机、高速并联机器人、MES/WMS软件等智能产品以及机器人包装装备、智能物流装备、自动化装配线、自动化机加工设备等智能装备,能够为制造业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五轴加工中心机床实现海外销售。2024年度,子公司济南一机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坚持智能化、绿色化、个性化、高端化的发展方向,持续推进标准化模块化工作,深耕 MJ系列、MC系列、轮毂机床产品和细分行业,重点聚焦MJ460、MJ630/760、 MJ460 /520/MC车削中心、CK6153i、CK6180i等数控车床,生产机床 406台,完成签单7,938.05万元,实现 MJ460MC、MJ520MC和五轴加工中心机床海外销售。
4
投资建议
4.1 营收分析
1)各业务板块营收预测:新能源:该业务已覆盖电动工具、智能家电、电动自行车、电动滑板车、吸尘器、洗地机、扫拖一体机、儿童电动汽车和户外房车储能电源等领域。正从电动工具领域积极向其他领域扩展,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该业务营收增速有望维持在5%左右,营收分别为8.49/8.92/9.37亿元,毛利率保持在30%左右。电动工具配件:公司与电动工具主流厂商具有合作。行业回暖后,公司后续增长确定性较强,2025-2027年增速预计分别为25.0%/20.0%/15.0%,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4.23/17.07/19.64亿元,毛利率保持在23.6%左右。高端智能装备制造:预计2025-2027年营收增速有望维持在3%左右,对应营收分别为2.07/2.13/2.20亿元,毛利率保持在15.5%左右。其他:我们预计2025-2027年该业务营收增速保持在10%,对应营收分别为0.80/0.88/0.97亿元,毛利率预计维持在20.7%。2)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5.59/29.00/32.1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2/3.65/3.99亿元。
4.2 相对估值和投资建议
我们选取与公司业务类型相似的公司作为可比公司,分别为巨星科技、格力博、中坚科技、大叶股份,采用PE估值法进行估值,截至2025年8月3日,2025-2027年行业平均市盈率分别为55.3/38.2/24.2倍。公司当前股价为12.30元/股,对应2025-2027年PE倍数分别为16.8/14.9/13.6倍。公司作为电动工具配件领先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于行业复苏。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2)公司订单交付不及预期;(3)公司海外业务推进不及预期;(4)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本报告摘自华安证券2025年8月4日已发布的《【华安证券·通用设备】山东威达(002026):电动工具配件领先企业,多业务布局打开成长空间》,具体分析内容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等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