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12 07:02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ESG,理财,指数,基金
2025年上半年,ESG投资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延续扩张态势,尤其在证监会出台《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后,资本市场对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显著增强。
银行ESG理财产品以固定收益类为主,继续保持较高市场集中度。截至2025年6月末,存续产品数量达320只,规模增长至2,924亿元,整体呈现“低风险+高集中度”特征,满足当前市场对稳健收益的持续偏好。
公募基金方面,ESG基金整体存续规模增长至3,762亿元,存续数量达485只,增速逐步放缓,市场发展进入更为稳健和成熟的阶段。其中,低碳与绿色转型相关主题依然是市场主线,环境保护类、社会责任类基金保持稳定扩容,ESG策略类基金则在多样化主题驱动下实现快速增长。
ESG指数方面,2025年上半年共新发135只ESG主题指数产品,结构性扩容趋势延续,供给节奏逐步稳定。基础类指数仍为市场底盘,主题型指数则围绕绿色转型、环境保护等方向持续丰富,反映出投资端对政策导向和可持续议题的敏感响应。
展望未来,ESG投资有望在监管政策落地、投资理念深化以及机构产品力提升的共同作用下,呈现更加多元化、体系化的发展态势。银行理财将向绿色债券等方向延展产品形态,公募基金则将在指数化与主动化之间持续平衡,推动ESG投资由“主题参与”向“战略配置”升级。
前言
2025年以来,我国加大对可持续发展和绿色金融的政策支持,ESG投资受到资本市场的持续关注。2025年2月,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提出了18条政策举措,旨在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对接,促进ESG投资持续健康发展。2025年6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和证监会联合发布新版《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明确统一适用于各类绿色金融产品(除绿色股票外),并将于10月1日起施行,为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ESG投资工具构建统一标准和制度基础。
在市场层面,ESG产品持续密集发行,尤其是银行理财和债券基金。ESG理财与债基产品凭借低风险、稳定回报的特点,成为了投资者青睐的主力选择。截至2025年6月底,ESG主题银行理财产品和公募基金存续数量分别为320只和485只,存续规模分别为人民币2,924亿元和3,762亿元,近一年保持稳定。相关产品不仅满足了投资者对稳健回报的需求,还响应了社会对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及治理结构等方面的关注,推动了ESG投资理念的普及。
随着政策的明确引导与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银行ESG理财和公募ESG债基持续作为ESG投资的主力军,引领可持续投资市场,为中国经济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重要动力。
一、银行理财
国内ESG主题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持续显著增长,反映出市场对ESG投资理念的接纳与银行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大多数存续产品为固定收益类,风险等级为R2,满足市场对低风险、稳定回报的需求,投资标的聚焦环保、绿色能源和社会责任等领域,适合稳健投资者。
1. 存续产品
2019年以来,国内ESG主题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持续扩容,但2025年上半年增速已有所放缓。存续产品数量由2019年底的13只快速增长至2025年6月底的320只,资产规模也从42.97亿元扩大至2,923.76亿元。但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上半年仅新增17只产品,资产规模环比增长不足110亿元,增速较前两年同期略有放缓,市场在经历初期快速扩张后,正朝着更理性、稳健的方向演进。
截至2025年6月30日,规模最大的前10大ESG主题银行理财产品均为固定收益类产品。这些产品的投资策略主要集中在中低风险、稳定收益的领域,以适应市场对于可持续投资的需求。其中,有9只产品的风险等级为R2,表明这些产品在风险控制方面较为稳健,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而剩余的1只产品则为风险等级为R1。这些固定收益类ESG产品的投资标的多涉及环保、绿色能源、乡村振兴等领域,既符合投资者对稳健收益的需求,又体现了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从整体市场趋势来看,固定收益类产品由于其稳定的回报特性,成为了当前银行理财市场中最受青睐的ESG主题投资选择。
截至2025年6月底,ESG主题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呈现较高集中度。兴银理财和中银理财的产品数量最多,分别为68只和53只;农银理财、华夏理财和天津银行紧随其后,分别为46只、33只和29只。
从规模上看,兴银理财和中银理财依旧保持优势地位,存续规模分别达916.70亿元和781.62亿元;农银理财、信银理财和苏银理财紧随其后,存续规模均超过100亿元。
2. 新发产品
截至2025年6月,ESG主题银行理财产品整体发行保持稳定,产品规模以中小体量为主,风险等级和投资类型倾向稳健。上半年产品发行数量总体保持平稳,总计新发了80只ESG主题产品。4月出现阶段性集中放量,单月产品数明显高于其他月份,显示出阶段性市场热度提升或配合政策窗口期发力的可能。
从规模分布来看,单只产品规模集中于5亿元以下,占比达35%,5至10亿元和10亿元以上产品分别占比19%和19%,反映出整体以小型化产品为主,配置灵活、风险可控是主流趋势。
在风险等级方面,R2等级产品占比高达89%,R1和R3占比较小,体现出银行理财机构在ESG主题投资上普遍采用低波动策略,以匹配客户对稳健收益的偏好。
从产品类型看,固收类产品绝对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达97%,混合类产品占比仅为3%,当前阶段ESG主题理财仍以防御型配置为主,结构相对保守。
在六月的16只新发产品中,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导,大多数产品风险等级为R2,体现出当前市场在ESG理财配置上的稳健偏好。同时,“科技”与“ESG”双主题结合的方式拓展了固收类ESG产品的边界,例如招银理财推出的“ESG科技”系列理财计划(定开1号与3号)。这些产品通过筛选底层资产,确保高比例资金投向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制造等前沿科技领域,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分享科技创新红利的渠道,更将社会资本精准引向国家战略支持的核心产业,有力推动了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1]此外,从规模表现来看,中银理财的“优享稳健直通车封闭式2025年38期”产品以超6亿元的最新资产规模居于当月之首。
二、公募基金
ESG公募基金作为中国市场的ESG投资主力整体延续稳步增长态势。产品结构逐渐优化,策略类产品占比提升,主题分布更加多元。头部机构优势进一步显现,推动产品体系持续完善。被动型产品增长明显,主动型基金仍保持一定市场热度。整体来看,ESG基金正向更均衡、精细的方向演进,体现出市场对可持续投资理念的持续关注与适度认可。
1. 存续产品
从存续基金情况来看, ESG整体市场规模持续稳步扩张,从2017年12月的722.32亿元增长至2025年6月的3,762亿元,存续基金数量达485只,显示出ESG投资在存量市场中仍具较强的成长性和韧性。但也需要注意2025年以来基金数量增长趋于平稳,市场由高速扩张转向稳健发展。
从存续基金结构特征来看,ESG市场在策略、风险、规模与投资性质上均呈现出以稳健型与标准化为核心的格局。策略类型上,主动型基金占比高达70.49%。风险等级方面,中低风险的R3与R2占据绝对主导,高风险等级产品占比不足2%,延续了以稳健回报为目标的配置逻辑。规模分布上,小于1亿和1-5亿元规模的产品合计占比超过六成,显示以小型与中型产品为主,但亦存在一定比例的大规模基金。投资性质上,混合类占53.20%居于主导,权益类占39.31%,固定收益类占7.31%,基金中基金仅0.18%,表明市场以混合策略为基础配置,兼顾稳健性与收益性。
管理人层面,ESG公募基金市场已逐步形成较为稳定的格局,头部机构优势进一步巩固。从数量上看,汇添富基金以95只存续产品位居首位,在ESG产品体系的深度与广度上均保持领先,体现出其在长期可持续投资方向的持续投入和布局。上海东方证券资管以43只产品排名第二,在ESG领域形成了差异化的产品策略,表现出较强的上升势头。中银基金、华夏基金、富国基金、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等传统大型公募机构均位列前十,产品数量保持在10只以上,展现出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和投研支持。
从管理规模来看,汇添富基金以931.96亿元的总规模位居首位,在ESG基金市场展现出明显的领先优势。其次为上海东方证券资管,总规模达到380.54亿元,亦具备显著市场份额。鹏华基金、富国基金、嘉实基金与南方基金分别以186.95亿元、158.65亿元、142.24亿元和116.04亿元紧随其后,均已建立相对完整的ESG产品体系。东方基金、信达澳银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和路博迈基金则分别以114.70亿元、105.72亿元、94.05亿元和84.76亿元进入百亿元阵营,显示出多家机构在该领域持续推进产品布局。
从基金类型结构来看,策略类基金是多数管理人布局的核心方向,例如汇添富和东方证券在该类别中分别达619.06亿元和339.32亿元,占其ESG总规模的近七成以上,成为推动其领先的关键。社会责任类产品亦是重要发力点,如嘉实基金、景顺长城和信达澳银在该方向上的管理规模均超过60亿元,展现出其对责任投资理念的高度重视。相较之下,纯ESG主题基金的体量相对有限,绿色及低碳主题尚未形成系统性积累,整体仍处于早期培育阶段。
2. 新发产品
2025年上半年ESG基金市场呈现出以权益+混合型为核心、体量分散、节奏平稳的发展态势。从发行数量与规模来看,2025年上半年共新发35只ESG基金,总募集规模为172.84亿元,月均新发约6只,月均募集规模约28.81亿元,整体维持在较为温和的水平。6月新发数量达12只、募集规模57.45亿元,创下上半年新高,显示出季度末在政策预期或市场情绪带动下的阶段性回暖。但从整体趋势看,发行节奏整体平稳,未出现2024年下半年的大规模集中放量现象。
从募集规模结构来看,超过68%的产品规模集中在5亿元以下,其中小于1亿元和1–5亿元规模产品各占比34.29%,显示出中小型产品主导发行的市场格局仍未改变。大于10亿元的产品占比仅为20%,反映出市场对ESG基金的接受度在提升的同时,投资仍偏向试探与分散。
从基金类型看,权益类与混合类产品各占比42.86%,依然为新发主力,体现出在市场风险偏好温和修复背景下,投资者对ESG主题中长期成长性的持续关注;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为14.29%,增长迅速,成为当前最受关注的配置方向,前景可期。
三、ESG指数
国内层面,2025上半年,ESG指数整体呈现“前期震荡剧烈、后期稳中趋升”的走势特征,其中1至3月波动幅度较大,4月后则波动明显收敛,指数多数维持在正收益区间。
年初至2月上旬,整体市场表现较弱,各指数普遍处于负收益区间,其中中证300ESG和国证ESG300在1月初至2月初累计下跌约2.5%左右,反映出市场在年初对宏观经济或企业盈利预期的谨慎态度。但从2月初开始,随着市场风险偏好逐步回升,ESG指数出现明显反弹。
进入3月下旬至4月初,市场出现明显调整,多个指数在4月7日前后出现日度大幅下挫,尤其是沪深300和国证ESG300在4月7日分别录得-6.0%和-6.0%的单日跌幅,为半年内最大,反映出外部风险扰动或市场调整压力释放。这一轮下跌中,ESG指数的回撤幅度相对较小,显示其一定的防御属性和相对韧性。此后,从4月中旬开始,ESG指数逐步震荡回升,尤其是在5月中旬至6月底,各指数呈现缓慢上涨趋势。至6月30日,国证ESG300、中证300ESG和沪深300年内累计收益分别回到2.1%、2.2%、3.7%和3.0%左右,ESG指数整体略好于沪深300,显示出ESG主题投资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适度超额收益潜力。
国际层面,全球主要ESG指数虽阶段性波动频繁,但整体延续温和上行态势。具体来看,美国S&P 500 ESG指数在3至4月间上下波动明显,至5月底整体重回前高,区间主要集中在420至520点之间。加拿大S&P/TSX Composite ESG指数走势则较为平稳,在4月经历一轮快速调整后亦迅速修复,整体呈现稳步抬升趋势。
亚洲市场方面,恒生HIS ESG指数波动幅度较大,期间受地区宏观因素影响多次出现拉锯走势,尤其在4月和5月均经历一定幅度回落,但整体仍维持在高位震荡区间。
ESG指数产品层面,我国市场2025年上半年共新发135只ESG主题指数产品。其中1月份发行数量最多,达到54只,为全年阶段性高点;6月次之,为33只;4月发行27只,呈现中等水平;其余月份发行量相对较少。
从主题结构来看,纯ESG类产品共发行55只(占比40.7%),主要集中在1月份;环境保护类产品发行42只(占比31.1%),在4月、6月较为活跃;社会责任类产品发行40只(占比29.6%),在6月达到峰值;ESG策略类产品仅发行4只(占比3.0%),发行节奏相对谨慎。整体上,纯ESG与环境保护主题依然构成市场主力,社会责任主题在局部月份表现突出,而ESG策略类产品保持低位运行。
四、趋势展望
近一年,随着国内市场对可持续投资理念的逐步吸纳,ESG资管产品呈现出更为清晰的发展脉络。监管层对绿色金融与资本市场协同发展的政策引导不断强化,也为ESG产品的长期成长奠定了制度基础。以2025年上半年市场数据为观察窗口,可以看到,ESG资产管理产品在数量、类型和主题覆盖上均稳步推进,整体发展趋势愈发成熟。
银行理财端,产品结构以固收类为核心,风险等级保持在中低区间,延续了稳健经营、注重可持续回报的风格。产品发行保持稳定节奏,呈现出一定的增长惯性。与此同时,主题分布进一步细化,部分产品已尝试在环境、社会责任等维度上进行更具针对性的配置与表达,显示出产品逻辑正在逐步从理念导向向投研整合过渡。预计未来银行理财ESG产品将保持固收优势,并向混合配置拓展,以满足收益稳定和主题特色并重的需求。同时,新发产品在碳中和、清洁能源、普惠金融等细分领域的比例或将提升,增强在政策驱动方向上的敏捷响应能力。
公募基金端,策略类产品为增长主力,在主题设计与投资方式上更具灵活性。低碳与绿色发展仍为ESG主题主线,产品数量与资产集中度均处于主导地位,反映出市场对于气候议题和绿色转型的高度关注。同时,被动指数型基金在产品数量上占据主导,显示出市场对标准化ESG策略的高度认可与配置偏好。预计公募ESG基金未来将在保持低碳与绿色主线的同时,加大主动管理策略的深度与差异化布局,推动环境、社会、治理多维度主题的均衡发展。同时,被动与主动策略的混合型创新产品有望增多,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参与。
ESG指数产品方面,结构性扩容趋势延续,供给节奏逐步稳定。基础类指数仍为市场底盘,主题型指数则围绕绿色转型、环境保护等方向持续丰富,反映出投资端对政策导向和可持续议题的敏感响应。策略型产品在经历阶段性放量后,正从宽泛表达向差异化、细分化方向调整,部分机构已开始探索更具前瞻性与实用性的定制化ESG指数工具,为多层次市场构建提供新的配置选项。预计在政策红利与数据体系完善的推动下,未来将更多围绕可投资性与实用性展开开发,除气候与绿色转型外,社会责任、治理优化及产业升级等细分主题指数的供给或将加快,成为机构与个人投资者进行可持续投资配置的重要抓手。
随着标准体系、信息披露和投资框架的进一步完善,本土ESG资管产品的发展有望在稳步中寻求突破。存续结构将更加均衡,主题表达更为清晰,产品策略更趋精细化,市场生态将在有序扩容中逐渐向高质量演进。
注:
[1]中国经营报, 逐鹿财富管理蓝海:理财公司扎堆发布科技主题产品[EB/OL],2025/06/28[2025/08/08],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20700000502972938/?wid=17546275293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