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11 22:54
(来源:价值研学社)
好多人天天忙得脚不沾地,追着这个目标跑、赶着那个节点冲,最后要么累瘫,要么一换赛道就抓瞎。就像我一朋友,前两年做直播带货,天天盯着 “今天涨粉多少”“GMV 破没破万”,结果平台规则一变,流量说崩就崩,现在天天蹲直播间薅羊毛都找不着方向。
为啥?因为他把劲儿全使在 “完成目标” 上了,没想着搭套能自己转的 “机器”。
01 追目标像追兔子,搭系统才是建笼子
洛克菲勒说过:“我不靠运气活,但靠策划运气发达。” 这 “策划” 啊,往深了说就是 “建系统”。
你看芒格炒股,不是今天追锂电、明天炒 AI,而是搭了个 “多元思维格栅”—— 心理学看用户咋想、经济学算成本收益、生物学琢磨企业咋进化,每个模块能拆能拼,市场咋变他都有招儿。王兴做美团更绝,从团购到外卖到酒旅,每一步都像拼乐高,底层是 “本地生活服务” 的系统框架,所以能从千团大战里杀出来,现在还能搞买菜、打车。
反观那些天天喊 “这个月必须冲 500 万” 的,目标一完成就松劲儿,没完成就焦虑 —— 系统没搭起来,运气好能赚两票,运气差直接翻车。
02 高手不解决问题,直接让问题消失
你有没有过这种糟心事儿?费劲巴拉解决一个问题,结果过俩月它又冒出来,跟打地鼠似的。
系统科学家 Russell Ackoff 早说透了:“解决问题是下策,重新设计环境让问题自己消失才是王炸。”
就像乔布斯做 iPhone,不是想 “怎么让手机能发短信、能拍照”,而是直接把手机设计成 “掌上电脑 + 相机 + 浏览器” 的三合一系统,功能叠加?不存在的,直接重构整个使用场景。特斯拉更绝,造 Model 3 的时候,人家不盯着 “怎么把车造得更快”,而是把工厂当 “造机器的机器” 来设计 —— 生产线咋布局、机器人咋配合,从根儿上把效率拉到十倍。
这就像咱小时候玩泥巴,普通小孩堆个土堆就乐呵,高手直接挖条小河道,水自然顺着流,再也不用拿勺子舀水防决堤。
03 单线程是搬砖,系统思维才是建楼
好多人总说 “我懂好多道理,就是用不上”—— 为啥?因为道理是散的,没连成网。
乔布斯说 “创造力是把东西联系起来”,但光联系不够,得搭成 “思维格栅”。就像马斯克用 “第一性原理” 造火箭,不是学别人咋造,而是从物理本质想:“火箭成本高,是因为材料贵?那换更便宜的;燃料效率低?那优化推进器。” 巴菲特更狠,他的核心不是 “选牛股”,是搭了伯克希尔的 “保险浮存金” 系统 —— 保险公司收的保费能长期用,成本还低,相当于有台 “印钱机器” 给他供血,这才是他能熬过大跌、越老越值钱的底气。
你看,单线程思维像拿笔画直线,系统思维是画 3D 立体图 —— 能看见这儿和那儿咋连,现在和未来咋串,自然能提前布棋,而不是等问题砸脸上才救火。
04 系统牛在哪儿?能预见、能长钱、能抗造
扎克伯格当年为了设计 Facebook 的 “发布 - 算法 - 互动” 闭环,团队磨了老长时间,外人看 “咋这么慢”,结果这套系统撑了十年增长;Peter Deng 在 Uber 搞 “场地系统”,解决了印度没地址的 bug,现在 Uber 在印度能撒开了跑;胡雪岩当年多风光?但没搭健康、人脉、风控的系统,一场变故就崩了。
这就是系统的劲儿:能预演未来(知道下一步咋走)、能长复利(今天的努力明天能滚大)、能抗折腾(就算摔一跤也能爬起来接着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