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IPO要闻汇 | 本周1只新股申购,西安奕材等3家公司将“闯关”

2025-08-11 18:50

据京沪深交易所披露,上周(8月4日-8月8日,下同)4家企业上会,无新增受理企业;2家IPO注册获通过,1家IPO提交注册;1家IPO终止;3只新股上市。

与此同时,本周(8月11日-8月15日)3家公司上会迎考,1只新股安排申购.,1只新股将上市。

一、IPO审核与注册进展

审3过3,节卡机器人取消审核

上周,4家企业上会“迎考”。其中,拟在北交所上市的中诚咨询、南特科技,拟登陆沪市主板的丰倍生物成功过会,节卡股份科创板IPO在上会前夕被取消审议。

中诚咨询主要从事工程造价、招标代理、工程监理及管理、BIM服务、工程设计等专业技术服务及全过程咨询服务。报告期内,中诚咨询超9成收入来自江苏省,业务区域集中度较高。在上市委会议上,上市委主要关注中诚咨询信息系统的采购开发流程合规性、创新性及核心竞争优势;经营业绩稳定性等问题。

南特科技主要从事精密铸件铸造及机械加工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包主要应用于空调压缩机零部件、汽车零部件等细分领域。报告期内,南特科技约8成营收来自格力电器美的集团。上会期间,上市委主要关注其经营业绩真实性、经营业绩可持续性,要求公司说明报告期内对格力电器的销售增长率高于美的集团的原因及合理性;结合美的、格力等核心客户对合格供应商选取标准等,说明公司是否存在被替代风险。

丰倍生物主营业务以废弃油脂资源综合利用业务为主,油脂化学品业务为辅。业绩方面,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9.48亿元,同比增长12.75%;归母净利润1.24亿元,同比下滑4.54%。审议会议结果公告显示,上市委要求公司说明2024年期间费用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合理性,工业级混合油销售收入和期间费用的真实性;要求公司说明生物燃料收入是否存在持续下滑风险、工业级混合油收入增长的可持续性、公司经营业绩的稳定性。

节卡股份主要从事协作机器人整机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并从事包括集成设备及自动化产线在内的机器人系统集成业务。8月7日,上交所公告称,因公司“尚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核查”,取消原定于8月8日的IPO审议会议。

3家企业“迎考”,半导体产业链再迎IPO

wind数据显示,本周暂有3家企业“闯关”IPO。根据安排,科马材料、大鹏工业拟北交所IPO,两家公司分别于8月11日、8月15日上会;西安奕材科创板IPO将于8月14日上会。

值得一提的是,科马材料、大鹏工业两家公司均从创业板“转道”至北交所。科马材料主要从事干式离合器摩擦片及湿式纸基摩擦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报告期内,公司约9成营收来自干式摩擦片,该产品主要应用于手动挡商用车、AMT自动挡商用车、新能源混合动力商用车。业绩方面,2025年上半年,科马材料实现营收1.39亿元,同比增长11.37%;归母净利润0.46亿元,同比增长30.68%。

大鹏工业主要从事精密工业清洗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及服务主要应用于车辆动力总成、新能源三电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的精密清洗领域,以满足下游客户的精密制造需求。大鹏工业曾于2020年递交创业板IPO申请,2021年8月,公司因预计当年业绩大幅下滑,主动撤回申报材料而IPO终止。

从业绩表现来看,2022年至2024年,大鹏工业分别实现营收2.47亿元、2.6亿元、2.6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1亿元、0.49亿元、0.43亿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29亿元,同比增长8.34%;归母净利润0.16亿元,同比下滑20.92%。

西安奕材专注于12英寸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据招股书,基于2024年月均出货量和截至2024年末产能规模统计,公司目前是中国大陆第一、全球第六的12英寸硅片厂商。此次IPO,西安奕材拟募集资金49亿元,用于西安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二期项目。

业绩方面,2022-2024年,西安奕材分别实现营收10.55亿元、14.74亿元和21.2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2亿元、-5.78亿元、-7.38亿元;同期其研发支出分别为1.46亿元、1.71亿元、2.59亿元。公司选择科创板第四套标准申报上市,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3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

未盈利企业必贝特IPO注册获同意,温多利主动“撤单”

上周,2家IPO注册获同意,分别为必贝特、大明电子。公开资料显示,必贝特是一家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专注于创新药自主研发的生物医药企业。公司聚焦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依托自主研发构建的核心技术平台,持续开发临床急需的全球首创药物(First-in-Class)和针对未满足临床需求的创新药物。由于尚未实现盈利,必贝特采用第五套上市标准申报科创板IPO。

大明电子专注于汽车电子零部件配套领域,是一家专业从事汽车车身电子电器控制系统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的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驾驶辅助系统、座舱中控系统、智能光电系统、门窗控制系统、座椅调节系统等。此次IPO,大明电子拟募资4亿元,分别用于大明电子(重庆)有限公司新建厂区项目(二期)、补充流动资金。

据上交所官网,8月8日,德力佳沪市主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提交注册”。德力佳主要从事高速重载精密齿轮传动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下游应用领域目前主要为风力发电机组,核心产品为风电主齿轮箱。此次冲刺上市,德力佳拟募集资金约18.81亿元,用于年产1000台8MW以上大型陆上风电齿轮箱项目、汕头市德力佳传动有限公司年产800台大型海上风电齿轮箱汕头项目。

另外,因主动“撤单”,温多利北交所IPO终止。温多利主要从事功能性遮阳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ZHAO GUO HUA、ZHU SHU WEN夫妇通过Window Answers、德州新澳、德州华明间接持有该公司2976.48万股,持股比例为59.53%,为温多利的实际控制人。回顾其IPO进程,温多利北交所IPO申请于2023年12月底获受理,2024年1月收到首轮问询。

二、新股申购与上市动态

本周1只新股上市,酉立智能上市首日涨247%

据Wind数据披露,广东建科将于8月12日在创业板上市,公司此次发行价为6.56元/股,市盈率26.48倍。招股书显示,广东建科背靠广东省国资委,主要从事建设工程领域的检验检测技术服务,涵盖房建及市政、交通、水利、节能环保、安全生产等多个板块,形成检验检测相关技术服务完整产业链。财务方面,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1.97亿元,归母净利润1.07亿元。

上周3只新股上市,分别为酉立智能、天富龙汉桑科技

8月8日,酉立智能在北交所正式挂牌上市,发行价为23.99元/股,截至上市首日收盘,该股报83.22元/股,涨幅为246.89%。以收盘价计算,投资者中一签浮盈为2.96万元。公司是一家光伏产业链企业,主要从事光伏支架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8月6日,汉桑科技在深交所正式挂牌上市,发行价为28.91元/股,截至上市首日收盘,该股报82.89元/股,涨幅为186.72%。以收盘价计算,投资者中一签浮盈为2.70万元。汉桑科技是一家提供高端音频产品和音频全链路技术解决方案的综合供应商。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6.5亿元-7亿元,归母净利润0.85亿元-0.9亿元。

8月8日,天富龙在上交所正式挂牌上市,发行价为23.6元/股,截至上市首日收盘,该股报56.8元/股,涨幅为140.68%。以收盘价计算,投资者中一签浮盈为1.66万元。天富龙主要从事差别化涤纶短纤维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布局从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拓展至差别化复合纤维及聚酯新材料,覆盖以“人”为核心的商务、出行、家居、健康护理、衣着等场景。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7.54亿元至18.60亿元;归母净利润2.26亿元至2.33亿元。

本周1只新股申购,宏远股份发行价9.17元/股

据Wind数据,本周暂有1只新股安排申购。8月11日,北交所新股宏远股份开启申购,发行价格为9.17元,发行市盈率为12.34倍,单一账户申购上限为145.73万股。

招股书显示,宏远股份主要从事电磁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包括换位导线、纸包线、漆包线、漆包纸包线、组合导线等多种品类,目前主要应用于高电压、大容量电力变压器、换流变压器和电抗器等大型输变电设备。公司客户涵盖特变电工中国西电、山东电力设备、山东输变电、保变电气、日立能源等主要大型输变电设备制造商。

据宏远股份招股书,公司本次募集资金将用于电磁线生产线智能数字化升级项目、电磁线生产线智能数字化扩建项目、电磁线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新能源汽车高效电机用特种电磁线生产基地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业绩方面,宏源股份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2.46亿元,同比增长39.58%;归母净利润0.48亿元,同比下滑5.75%。

三、政策与监管动向

监管层正加强严惩配合造假的第三方以重拳整治资本市场造假

据21世纪经济报道8月5日消息,监管层正从另一个关键环节重拳整治资本市场造假——严惩配合造假的第三方。这里说的“第三方”,并非指券商、会计所等中介机构(它们监管严、合规强),而是专门为上市公司提供实质性造假服务(如配合虚假交易)的第三方公司。它们往往规模小、未上市、多为壳公司,证监会依据现有法规对其惩处常感“有心无力”。有鉴于此,证监会正双管齐下加强对造假第三方的约束力度。一方面,争取修法赋权。推动出台《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从行政法规方面明确证监会对造假第三方进行行政处罚的权力。另一方面,联动移交严惩。将配合造假线索移交相关部门或属地政府依法处置——该措施已启动并初见成效。

七部门: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适用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绿色通道

8月5日消息,据央行网站,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优化金融政策工具,支持关键技术和产品攻关。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作用,引导银行为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服务器、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技术和产品攻关提供中长期融资。鼓励各类金融机构立足职能定位,利用合适的金融产品和工具,服务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适用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绿色通道”。加大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新产品推广应用的支持力度。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