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11 15:18
(来源:势银能链)
近期,重塑能源(02570.HK)发布了经董事会批准的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公告。报告期间,重塑能源总收入保持稳健,相关财务指标实现显著改善。其中,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141.8%,来源于海外地区的收入同比增长约360.3%;公司毛利亏损约为人民币1350万元,同比减少亏损约22.5%;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人民币 3.327 亿元,同比减少亏损约28.7%;公司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净流入约为人民币9510万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重塑能源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人民币 10.511 亿元较报告期初时增加约19.0%。
在氢能产业商业化进程仍处爬坡期、整体推进面临诸多挑战的当下,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企、下游应用场景仍需培育,还是政策配套与盈利模式尚在探索。整个行业都在经历一场关乎韧性与效率的考验。然而,正是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的环境中,重塑能源(02570.HK)上半年的业绩公告却释放出一个强劲信号:公司亏损同比呈现大幅度减少,并实现了可观的净现金流入。
这一亮眼成绩并非偶然,它清晰地印证了公司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的战略定力和高效执行力,正是得益于其前瞻布局与全体员工围绕核心技术攻关、精益运营管理以及多元化市场开拓所付出的不懈努力,重塑能源才得以在逆风中稳住阵脚,并展现出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财务韧性与增长动能。具体来看重塑能源2025上半年度如何加速构建氢能生态闭环——
3月初,重塑能源与明阳氢能达成战略合作,双方通过技术标准共建与供应链协同,着力打通“制-储-运-用”全链条堵点,为规模化市场降本增效构建长期基础;4月伊始,搭载重塑自研镜星燃电系统的50辆氢能公交在庆阳民生工程中上线运营,通过高强度公共出行场景的持续验证,不仅体现了重塑旗下产品的可靠性,更以政府背书显著增强下游客户对氢能商业化落地的信心。
同月下旬,跨境高端应用取得关键突破——香港政府批准的氢能跨境巴士项目采用重塑180kW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以 500km 续航能力匹配高强度运营需求,该项目将为公司未来拓展海外旅游客运等高价值场景奠定技术公信力,加速国际化商业模型跑通。
至4月底,战略纵深再获国家级背书:重塑主导的宁夏银川1.2万吨、太阳山1.65万吨绿氢项目,成功入选国家发改委示范清单。其中,1.2万吨绿氢制储输用一体化示范项目首创“ALK+PEM混联制氢技术”,配套风电光伏400MW构建智慧能源网络,并联合政府推进百公里输氢管道建设。此举不仅彰显技术领先性,同时通过项目的实际应用验证,更将在后续成为驱动电解槽等装备销售增量的关键支点。
除了上述部分动态,势银(TrendBank)也于近期观察到,重塑能源步入下半年后,正在加速推动氢能市场部署。其中,在7月9日,重塑能源与钦实集团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燃料电池技术在内湖、内河船舶中的广泛应用,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加速推动氢能船舶应用走向商业化运营;7月25日,重塑能源与全球领先的低碳氢能资产管理公司 Hy24签署谅解备忘录(MoU),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围绕扩大绿氢生产与分销规模,拓展氢能电力和移动出行应用场景的核心目标,双方计划通过中欧联合供应链与流程模式,推动产业发展、加速市场部署,并为欧洲氢能市场创造价值。
可以看到,从香港跨境巴士的示范运营,到庆阳民生工程的批量落地;从联手明阳氢能打通全产业链,到携手钦实集团开拓船舶蓝海,再到与Hy24共拓欧洲绿氢市场——重塑能源的每一步,都精准踩在了技术突破、场景拓展与生态共建的关键节点上。这些扎实的进展,不仅有力支撑了公司财务韧性提升与现金流转正,更清晰地勾勒出其“以核心技术为锚、以多元场景为帆”的积极战略图景。
步入下半年,随着国内外合作项目的加速落地与新应用场景的持续探索,重塑能源领先的产品技术竞争力与生态整合能力,正为其在充满挑战的氢能赛道上持续领跑注入更充沛的动能。在行业迈向规模化、商业化的攻坚阶段,重塑能源凭借其上半年的优异表现和前瞻布局,无疑已为下一阶段的加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章来源:势银(TrendB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