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11 16:00
(来源:ETF炼金师)
中国的创新药行业正经历一场重要的转型,从“仿制跟随”逐渐转向“全球参与”,其投资价值也在迅速显现。恒生创新药ETF(520500)作为一款稀缺的港股创新药投资工具,通过指数“提纯”,聚焦于核心赛道并推动南向互联互通资格落地,为投资者提供了进入高增长领域的便捷通道。
### 中国创新药的十年回顾
根据天风证券的最新研究报告,过去十年间,中国创新药产业在政策、行业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经历了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临床试验数量已成为全球第一,FIC(首创新药)占比从2015年的不足10%上升至2024年的24%,仅次于美国。这一过程得益于产业链优势、工程师红利及政策改革,尤其是2015年发布的44号文,推动药企从“Me-too”向“BIC/FIC”升级,进一步加速了出海进程。泽布替尼作为首个在美国市场上取得超35%市占率的国产创新药,成为了这一转型的标志。
### 政策的重塑与创新药生态
2015年,随着“7.22核查”和44号文的实施,中国创新药的定义提升至“全球新”。政策的支持不断加码,2018年的带量采购政策促使药企转型,2020年专利法的完善则为商业化模型提供了保障。到2024年,创新药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医保准入时间从2-3年缩短至1年,医保基金支出三年激增15倍。
### 全球化的领军企业
在这一波全球化的浪潮中,涌现出三类领跑者企业:首先是全球大单品,如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康方生物的PD-1/VEGF双抗和荣昌生物的HER2 ADC,这些企业通过临床试验验证疗效,海外销售额占比超过50%;其次是平台型公司,例如百利天恒和信达生物,它们依靠技术积累持续推出新分子;最后是早期数据黑马,像益方生物和科伦博泰,这些企业的创新药物在市场上展现出强劲的潜力。
### 投资逻辑的转变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创新药的投资逻辑也发生了显著转变。投资者的关注点逐渐从“国内医保放量”转向海外合作、早期数据和突破性疗法。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在药品商务拓展交易中的首付款占比达到25%,而临床前和I期项目的出海比例也显著上升。同时,纳入CDE的突破性疗法出海成功率远超行业均值,显示出市场对创新药的高度认可。
### 未来的药王级产品
展望未来,多个领域被寄予厚望,例如ADC(抗体药物结合物)和双抗/多抗等,均有可能诞生“药王级”产品。2024年ADC的出海金额预计占全球的20%,而对于双抗及AI驱动的制药技术,其潜力同样不容小觑。例如,康方生物的卡度尼利单抗和信达生物的PD-1/IL-2融合蛋白等均显示出良好的临床数据。
### 恒生创新药ETF的投资价值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恒生创新药ETF(520500)通过去除CXO行业的公司,集中于纯创新药和生物技术企业,从而提升了投资精准度。其成分股精简至29只,且100%含港股,前五大权重股包括康方生物、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核心标的。这一调整旨在避免产业链波动的干扰,确保投资者能够精准捕捉药品研发与商业化的主线。
### 政策与流动性的双重支持
在政策层面,创新药的国家战略地位日益巩固,2024年将创新药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为投资者提供了信心。同时,恒生创新药ETF作为唯一跟踪恒生创新药指数的ETF,具备高流动性及资金逆势布局的优势。近期,该ETF的日均成交额突破14亿元,市场对创新药板块显现出强烈的长期信心。
### 投资的机会与风险
结合未来催化因素,如2025年ESMO/WCLC学术会议和医保谈判的落地,投资者在布局时可利用ETF的T+0交易优势,逢低加仓。同时,对于风险敏感型投资者,需关注即将到来的临床数据及市场动态,灵活调整仓位。在这一范式转移的浪潮中,掌握创新药投资的核心赛道,将有助于把握中国医药创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