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11 12:58
(来源:储能早知道)
提示:点点关注不迷路,每天分享储能热点。
编者按:烈日炙烤下的哈里亚纳邦工厂里,一排印着中国品牌标识的白色集装箱正悄然改变印度电网的稳定性规则。
储能早知道统计,2025年7月以来,印度储能市场连续曝出三大订单:
其中包括天合储能与南都电源拿下印度ACME Solar公司3.1GWh储能系统采购协议,创下南亚地区年内最大规模纪录;
中汽新能与印度电网巨头IndiGrid签署5GWh合作备忘录,2026年起交付;
拓邦股份为印度工厂定制的液冷储能系统正式投运,成为首个适配热带环境的MWh级工商业项目。
事实上,这仅是印度171GWh储能招标计划的冰山一角。截至2025年6月,该国累计招标储能容量达171GWh,其中电池储能占比38.6%(66GWh),2025年上半年新增招标22GWh电池储能,同比激增120%。
“招标只是起点,真正的挑战在于技术落地。”行业分析师指出,印度计划2030年实现500GW非化石能源装机,但电网老化导致的可再生能源消纳瓶颈,让储能成为刚需。
高温战场淬炼中国技术,液冷方案破解电网顽疾
在哈里亚纳邦气温突破45℃的夏季,拓邦股份的储能集装箱正经历严苛考验:
- 电芯温差精准控制:液冷系统将280Ah磷酸铁锂电池温差压缩至5℃以内,寿命延长20%;
- 消防双保险:全氟己酮+水消防双冗余系统,配合可燃气体实时监测,响应速度提升70%;
- 黑启动能力:电网崩溃时2秒内自主供电,替代柴油发电机后,用户用能成本降低40%。
这套“热带生存模板”正被快速复制。南都电源为安得拉邦提供的245MWh液冷系统,已帮助当地纺织企业摆脱每日6小时的限电困扰;而国富氢能在印度部署的1MW制氢设备,同样采用高温适配设计,为储能配套绿电转化提供新路径。
从产品出口到技术共生,中企构建本土化生态
面对印度30%的电池进口关税壁垒,中国企业正以 “技术换市场” 破局:
阿达尼集团与比亚迪启动电池合资谈判,计划利用古吉拉特邦工业基地本土化生产,模式对标特斯拉-松下美国合作;
国富氢能**宣布2025年在印度建电解槽工厂,将制氢设备供应链本地化;
拓邦零碳云平台实现毫秒级数据调控,印度运维团队通过AI算法自主优化充放电策略。
这种深度绑定获得政策青睐。印度绿色氢能转型战略(SIGHT)为本土化项目提供补贴,中企参与的300MW电解槽项目已进入补贴名单。
资源博弈暗流涌动,印度谋求供应链自主
尽管依赖中国技术,印度正加速布局关键矿产自主权:
国家关键矿产使命投入1630亿卢比,开放私营企业开发稀土资源;
南南合作突围:与阿根廷、智利签署锂矿协议,KABIL公司获阿根廷锂矿勘探权;
回收战略:修订《矿产法》鼓励从粉煤灰中提取锂,2030年目标满足15%需求。
“矿产自主是理想,但中国已领先十年。”孟买能源咨询机构Vivant分析称,印度本土电池产能不足20GWh,而中国超1000GWh的产能和度电成本0.3元的技术优势短期难以替代。
东南亚样本与全球能源棋局
印度市场的突破正在辐射周边:
- 拓邦液冷系统技术范式将复制到泰国、印尼等同样面临高温高湿挑战的地区;
- 天合储能在印度应用的“光伏+储能”电网调峰方案,已吸引越南、菲律宾能源部门考察;
- 中国氢储联动模式出海:国富氢能印度工厂将同时服务储能与绿氢项目,形成能源闭环。
国际能源署报告指出,东南亚储能市场将在2030年达到78GWh,而中国企业的环境适配经验和成本控制能力,已成为新兴市场能源转型的最短路径。
竞合之间的能源未来
“没有中国储能设备,印度30%的可再生能源目标将延迟五年实现。”印度储能联盟主席在最新行业白皮书中坦言。
当哈里亚纳邦的液冷集装箱无声运转时,印度古吉拉特邦的比亚迪电池工厂工地已竖起围挡。这场由技术输出驱动的能源革命,正将高温挑战转化为绿色增长的共同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