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大行报告】中泰国际8月港股策略:市场高位整固,β普涨转向α掘金

2025-08-11 15:39

财华社8月11日讯,中泰国际今日发表了8月港股市场策略展望的报告。该行指出,进入8月,建议把握回调窗口布局政策与产业共振双主线:1)自主可控突围、技术突破方向——生物医药、高端制造业、半导体、AI算力等;2)政策受益方向——反内卷核心:钢铁、水泥、煤炭等上游周期行业;基建催化:雅江水电工程驱动工程机械、电力设备龙头估值修复;消费弹性:生育补贴落地提振母婴产业链、本地生活及文娱休闲服务。

在报告中,中泰国际表示,当前恒生指数预测 PE已修复至 2018-2019 年水平,叠加风险溢价(含30%中债+70%美债加权指标)处于历史低位及AH 溢价指数创近六年新低,市场整体估值扩张空间明显收窄,短期或面临一定压力:中国经济前瞻数据7月边际趋弱、下半年政策难有总量强刺激、美元阶段性反弹及美国财政部发债引发的流动性收缩,或共同驱使港股进入高位震荡阶段,投资主线从普涨β行情转向盈利驱动的α挖掘。随着中报密集披露期临近,部分涨幅较大标的面临盈利预期兑现后的技术调整压力,可对部分超额收益品种择机获利。

展望中期,若9月美联储启动降息周期、中美贸易摩擦实质性缓和,叠加 AI 技术商业化落地催化盈利修正,港股风险溢价仍存收敛空间,恒生指数全年高位或仍未出现。

以下是中泰国际8月策略报告摘要:

中国2025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二季度5.2%),超预期复苏为决策层提供信心,短期强刺激必要性下降。但结构性隐忧凸显:名义GDP增速3.9%,平减指数连续九季为负(-1.3%),物价压力持续;经济修复呈分化——出口投资强劲,消费地产承压。7月制造业PMI仍处收缩区间,服务业PMI回落,印证复苏基础尚不稳固,破局需精准政策应对。

2025年7月底政治局会议重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调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增强灵活性预见性,以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和稳预期为主,基本符合市场预判,短期难有强劲总量刺激措施,仍是聚焦结构性改革为先。结合7月以来一系列“反内卷”、雅江下游万亿水电工程、以及全国性生育补贴落地的政策部署,下半年政策将聚焦结构性托举,重点关注提振新基建、优化供给端、持续改善社会保障等政策导向。

当前特朗普“对等关税”框架基本明确,以"对美投资"为要价置换关税降低,推动"美国优先"实质落地。8月后多数国家新“对等关税”落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显著下降,带动市场风险偏好有所回暖。不过,加、墨、中等关键伙伴谈判仍处胶着状态,尤其中美博弈短期内料反复拉锯,预计核心主线仍将围绕 "技术换资源" ,结构共识与局部摩擦并存的特征或延续至四季度。

美国经济二季度GDP环比折年率虽超预期录得3.0%,但剔除关税扰动后,内需疲弱本质显露:消费与私人投资增速从一季度1.6%骤降至1.1%,名义GDP同比4.5%创2021年Q1以来新低。近期经济数据疲弱也进一步加剧衰退疑虑——制造业PMI连续收缩、服务业活动走弱、新增非农断崖下修及失业率攀升,全面强化9月降息紧迫性。美联储内部降息分歧或趋向再平衡,7月FOMC已有鲍曼与沃勒两大理事支持降息,而鹰派干将库格勒提前离职后,特朗普拟提名鸽派官员递补,这将显著提升后续宽松决策的概率空间。当前市场对9月启动降息周期的预期概率已飙升接近90%。

港股呈现“内热外温”格局,截至8月1日港股通年内净流入8,790亿港元(超去年总量)构成核心支撑,但国际资本显著分化——被动型基金净流入147.8亿美元,主动型基金净流出81亿美元,外资系统性回流需物价企稳与地产风险破局。区域竞争加剧分流压力(日韩台印收益优势吸引资本)、叠加三季度美债供给冲击隐忧,使得短期流动性震荡风险或有所升温。

当前港股盈利预期稳健,恒指2025/2026年预测盈利增速2.7%/8.5%,上游资源板块受益反内卷政策引领改善,叠加中国债市企稳(10年期国债收益率>1.7%)支撑盈利上修动能。然而估值短期已显著修复,恒指预测PE回归2018-2019年中枢,风险溢价处历史低位与AH溢价创近六年新低共塑扩张约束,促使市场进入高位整固阶段。行情正由β普涨向α个股挖掘切换,建议适时兑付短期涨幅透支品种的盈利,聚焦中报确定性主线。中期破局仍需三因素共振:若美联储降息落地、中美贸易摩擦实质缓和及AI商业化加速兑现,港股风险溢价收敛将重启上行空间。

进入8月,建议把握回调窗口布局政策与产业共振双主线。关注:(1)自主可控突围、技术突破方向——生物医药、高端制造业、半导体、AI算力等;(2)政策受益方向——反内卷核心:钢铁、水泥、煤炭等上游周期行业;基建催化:雅江水电工程驱动工程机械、电力设备龙头估值修复;消费弹性:生育补贴落地提振母婴产业链、本地生活及文娱休闲服务。

 作者|一枝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