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激活绿色引擎,释放生态红利!山东不断探寻“两山”转化多元路径

2025-08-11 09:00

(来源:中国环境网)

转自:中国环境网

立秋时节,暑热未消。漫步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海拔最高的村庄——百花峪村,新修的柏油路蜿蜒曲折,路边的山花争奇斗艳,一座座独具特色的民宿错落有致,散落山间若隐若现,仿佛一处世外桃源。在这里,可以赤足戏水,感受溪水的清凉;也可以坐在溪边,听着潺潺的流水声,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百花峪村党支部书记陈长田对记者说:“百花峪村位于蒙山深处,过去,村民守着周围5000多亩林地过着苦日子,盗伐现象时有发生。如今,我们将这5000多亩生态林权益分割成103张林票,精准发放到村集体和村民手中,邮储银行蒙阴县支行依托这些林票给村里授信,大伙拿着这些林票,不用砍树就能到银行贷款搞民宿、办农家乐,找到了从‘守着青山饿肚子’到‘靠山致富’的新路子。”

百花峪村“点绿成金”让青山变“银行”,是山东省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积极探索“两山”转化有效路径的生动实践。


 


近日,由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主办的“践行两山理念 建设美丽山东”媒体行活动启动,记者跟随采访团一行,利用3天时间深入德州、潍坊、临沂、济南等市,走进企业、乡村、项目工程等,通过沉浸式探访与深度对话,切身感受“两山”转化的澎湃动能与发展魅力。

因地制宜探索开发,培育特色地域品牌

长白山人参凭借其卓越的药用价值,被誉为“百草之王”,然而,绝大多数人却未曾目睹人参的生长过程。

踏入青州市仰天山参生态种植基地,高大的乔木掩映下,低矮的灌木和草丛繁茂葱郁,其间一簇簇鲜红的人参籽在翠绿中尤为醒目,部分人参籽已然成熟,洒落地面。



记者了解到,这一种植基地由山东盛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种植管理。公司负责人于国春说:“仰天山森林覆盖率高,但林下空间未高效利用,导致生态资源闲置。我们发现这里独特的土质、温度、湿度,为人参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经过反复试验,自2013年秋季开始,引种的几百棵长白参苗在度夏、过冬等环节表现良好,并实现了开花结籽,所含人参皂苷Rg1与Re总含量0.74%,人参皂苷Rb1含量0.49%,人参多糖含量9.2%,各项主要指标均优于《中国药典》规定标准,入选‘山东省特色中药材’。”

近年来,青州市在严格保护森林生态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探索林下空间生态友好型开发,盘活“沉睡”的绿色资产,与科研院所、生产单位联合攻关,提升人参产业效益和产品附加值,相继开发人参山楂、人参蜜片等30多个产品,产值突破7000万元。

位于鲁北平原的乐陵市以枣闻名,是“中国金丝小枣之乡”,枣树种植已有3000多年历史,当地有全国最大的千年原始人工结果林,枣林年产金丝小枣1亿公斤,占中国枣产量的1/10。

为充分挖掘红枣产业内生动力,乐陵市不断加大对原生态枣树资源的保护力度,对500年以上的枣树实行挂牌保护,落实管护措施。建立完善的“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以及“电商+基地+农户”新型模式,推进红枣产业提质增效。研究开发枣干、枣茶、枣蜜、枣酒、枣醋等几十种产品,衍生出浓缩枣汁、金丝枣酒、红枣酵素等覆盖不同层次的400多个深加工产品。乐陵金丝小枣作为“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发挥企业带动作用,延长生态产业链条

地处蒙山腹地的蒙阴县,拥有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植被资源,其山区沟峪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是蜜蜂养殖的理想之地。当地蜜粉源植物种类繁多,达200余种,覆盖总面积约200万亩,每年4月至10月能提供充足的蜜粉源。

在蒙阴县境内的山东蒙甜蜂业有限公司蜜蜂科普展馆样品展示区,蜜酒、蜂花粉、罐装蜂蜜等蜂产品琳琅满目,引起了采访团的浓厚兴趣。在这里,不仅可以了解到蜜蜂的种类、习性、养殖技术以及蜂蜜的生产过程,还能深入感受蜜蜂养殖的独特魅力。

据了解,蒙甜蜂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蜜蜂养殖、收购、研发、加工、销售、文旅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综合类企业。公司研发了蜂王浆冻干粉、蜂蜜酒、蜂蜜化妆品等高端产品60余种,年产品加工量1000万斤,销往全国各地,产值约1.6亿元,电商销售稳居全国前三。

临沂市生态环境局蒙阴县分局局长刘继奎介绍,蜂产业属绿色产业,近年来,蒙阴县充分利用当地生态优势,坚定秉持绿色生态产业导向,以良种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为抓手,着力推动蜂产业提质增效,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加速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

发挥企业带头作用,聚力推动产业融合,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互促共进,是山东省探索“两山”转化实践的鲜活样本。

在潍坊市峡山区,当地以山东艾福堂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打造艾草加工产业园。艾草在这里被“吃干榨尽”,深加工衍生出艾条、艾柱、精油、艾香、汽车挂件、枕头等六七十种产品,年加工能力达500吨,产品畅销全国。



山东艾福堂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松介绍,当地将环境整治与艾草产业培育融合,盘活“五边”(村边、屋边、路边、沟边、田边)零散土地及闲置边角地块,规模化种植药用艾草,构建“村集体+龙头企业+农户”合作模式,建立起2000亩标准化种植规模,推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管理体系,亩均可增收约2000元。

保护生态还山于民,绿色资产焕发生机

如果说泉是济南的根与魂,那么山就是济南的风与骨。午后的济南市佛慧山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游客们正悠闲地品着泉水茶,欣赏着窗外的满山翠绿。

佛慧山景区是千佛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景区内文物古迹众多,自然景观丰富。长期以来,以皇宫酒店为代表的多处大体量建筑侵占蚕食景区北侧原有山林和绿地,市民群众反映强烈。

为加强生态保护,提升省会城市品质,济南市大力推进佛慧山景区北入口生态恢复工程,拆除原有地上建筑物,大面积实施山体生态修复和绿化景观提升,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绿色自然的休憩环境,真正做到还山于民,还绿于民,还景于民。

正在景区游客中心休息的姜大妈对记者说:“以前除了吃饭,没人来这。现在大酒店拆除了,视野开阔了,环境也更优美了,来游玩的人越来越多了。”话语中透露着对佛慧山景区变化的欣喜与满意。

佛慧山景区北入口的生态恢复工程不仅是一项生态保护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让周边地区受益匪浅,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景区周边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让绿色资产焕发了新的生机。



自蒙山腹地至胶东半岛,从鲁北平原到历山南麓,山东省不断探寻“两山”转化的多元化路径,生动讲述“护绿生金”的实践故事,描绘青山复绿“金山”来的共生之美。截至2024年底,山东省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2个、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1个,位居全国前列。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