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11 10:12
(来源:光伏Time)
从分拆正泰安能到收购通润装备,审时度势,在产业链各环节间灵活调配各板块的产能与资本,正是正泰的拿手好戏。
撰文 |许峰廿
出品 | 光伏time
在全球光伏制造竞争愈发激烈、价格战持续升温的背景下,正泰集团却悄然按下扩张“加速键”。
外媒最新披露:其控股子公司正泰新能(Astronergy)计划在土耳其投建一座集光伏硅片、电池及组件于一体的光伏工厂投资高达7亿美元(约人民币50.1亿元)。
几乎同时,8月4日总投资同样约50亿元的“正泰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正式落户江苏射阳港经济开发区,规划用地近200亩,分两期建设,重点聚焦逆变器与储能集装箱系统。
短短数日,两笔投资合计近百亿元——在行业阵痛期里显得格外耀眼。加码海外一体化产能、扩充光储设备,正泰究竟瞄准了怎样的战略空窗?
什么还赚钱?
正泰集团的新能源业务涵盖产业链中下游的组件、逆变器和储能系统、风光电站投建和运营,旗下两大“兄弟”板块分别是上市的正泰电器(601877)和组件制造商正泰新能(Astronergy,2022年从正泰电器剥离回集团)。
正泰电器内部又有三驾马车:一是正泰新能源,负责集中式/园区光伏、风电及综合能源项目开发运营;二是专攻户用屋顶光伏并计划独立上市的正泰安能,三是主营逆变器和储能业务的正太电源,该公司已经并入正泰电器控股的上市公司“通润装备”。
从分拆正泰安能到收购通润装备,审时度势,在产业链各环节间灵活调配各板块的产能与资本,正是正泰的拿手好戏。
据当地媒体报道,江苏射阳逆变器与储能集装箱系统项目由正泰新能源牵头,总投资50亿元,意在配合当地零碳产业园建设,打造“风光火气氢”一体化示范。
随着全国各地零碳园区密集上马,正泰借此同步扩产,为园区量身配套解决方案,也为后续综合能源服务提供设备支撑。
这样的扩产并非只着眼于国内,应该是为全球市场补足军备。
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逆变器出口金额304.66亿元,同比仍有7.13%的正增长,而光伏协会统计同期硅片与组件出口量却分别下降7.5%和2.82%。
这种差异反映了海外正在优先采购光储逆变器设备以缓解并网风险,尤其是中东和拉美等新兴市场。
根据S&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预测,逆变器行业2025年总收入有望重返近200亿美元,主要源自欧洲住宅和新兴市场需求回升。
行业预期相对乐观,其他逆变器厂商也在加码。例如最近锦浪、上能电器的增资扩产计划也在加速推进。其中锦浪17亿定增通过,分别拟投入募集资金3.33亿元和2.91亿元用于光伏和储能逆变器扩产。
上能电气在回复上交所问询时透露,2024年、2025年一季度公司光伏逆变器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203.59%、229.44%,其中分布式逆变器产能利用率分别达到370.53%、519.58%,侧面反映出行业产需求旺盛。
据2024年财报,正泰电器的逆变器业务海外收入占比已经超过七成,毛利率高达37%,远高于国内的7%。
另一方面,正泰也有发力储能的野心,不过公司去年储能系统产量不到0.5 GWh,但毛利率同样超过30%,属于产能不足而增量空间和利润率兼具的赛道,目前通润装备正在建设18 GW逆变器和5GWh储能项目以扩充军备,需要更多产能释放将支撑全球市场拓展。
好在现金流充足,正泰去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152亿元,同比增速超过260%,销售回款提高说明项目交付能力在加强,与此同时,集团在北美、韩国及欧洲的渠道积累,也为新增产能提供了即时消化的出口通道。
在国内组件环节市场萧条的背景下,正泰选择把资金投向逆变器与储能,实质是押注全球高渗透率电网改造与分布式光储融合的长期需求,同时利用自身开发、制造、运维一体化的协同降低交付成本,为未来资本市场拆分和估值重塑提前铺路。
筑基土耳其
对于光伏制造商而言,抢占海外高溢价市场和中东潜力市场已经成为生存的必由之路。
早在2021年,正泰就在土耳其南部阿达纳投资建设年产1GW的组件工厂,辐射中东和北非市场。
而土耳其位于欧亚边界处,是连接欧洲、中东和北非的枢纽,位列中东光伏装机前三位。
正泰目前战略是以土耳其组件工厂为据点进行产业链布局,争取更多海外订单,侧重高毛利业务。
正泰新能首席市场营销官张炜曾透露,此前正泰在中东不是很活跃,更专注于亚洲、欧洲和美国,去年开始逐步发力,向阿尔及利亚的项目出售了1GW的n型组件,并为阿联酋的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太阳能电站贡献了全球最大的单站点太阳能项目。
近期土耳其宣布到2035年太阳能及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0GW的目标,当前政府招标中本地含量要求较高,驱动本地可再生能源设备制造业加速扩张。
从行业观察者角度看,正泰在土耳其的新一轮扩产并非简单叠加产能,而是针对当地光伏产业链缺口的定向布局。
新项目分两期推进:首期计划在2025年底开工,建成3GW硅片与电池产线;到2028年前,产能提升至5GW,并同步投产组件,80%的产量计划出口到美国和南欧等主要市场。
与现有阿达纳1GW组件厂互补后,正泰将在土耳其形成“硅片-电池-组件”全链条,本地供应占比明显提升。
技术上,项目采用TOPCon 4.0电池工艺,符合土耳其“HIT-30高科技投资激励计划”对高端制造的准入门槛,去年该国总统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宣布该计划将为太阳能电池投资提供高达8,000美元/MW的赠款支持,以建立高达15吉瓦的太阳能容量。
就土耳其市场结构而言,截至2025年初,国内75家组件厂合计年产能约44.5 GW,但仅6.1 GW电池产能且集中在三家企业,制造环节失衡明显。正泰切入电池和硅片段,可缓解产业链“短板效应”,并借出口渠道把增量产能辐射至中东和欧洲和美国。
正泰新能公司管理层在今年2月的访谈中透露,希望把海外销售占比从去年的35%提升到40%。
同时因为荷兰、德国等国削减住宅光伏补贴,投资回报期被拉长,欧洲住宅光伏需求再度下滑,导致公司库存压力回升,土耳其项目成为渗透新兴市场关键抓手。
通过产能前置与技术升级锁定激励政策和区域关税优势,正泰意欲在全球供应链分散化趋势中强化制造外延与市场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