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11 00:09
(来源:中国改革报)
转自:中国改革报
□ 本报记者 田新元
“自国家部署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以来,浙江依托良好的小微金融工作基础,全力以赴落实落细融资协调机制。截至6月末,浙江已组织走访企业413万家,纳入推荐清单数量98.2万家,其中96.3万家已获得授信支持,累放贷款金额2.6万亿元。”浙江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5月末,浙江省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5万亿元,居全国首位。
记者近日跟随“小微融资机制调研行”采访团调研时发现,浙江扎实推进“科创指数”融资模式、无还本续贷等,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探出了新路。
科技创新能力赋分融资
“因为轻资产的特点,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面临额度低、利率高等问题。”浙江豪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许永森说,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为企业带来了转机。
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专班组织的“千企万户大走访”中,农业银行温州瓯海支行了解到企业的资金需求,为企业量身设计了“科创指数贷”授信支持方案,从申请到放款,仅用了3个工作日,300万元无抵押的“科创指数贷”便发放到了企业账上。
据了解,温州金融监管分局、温州市科技局联合创设“科创指数”评价体系,从创新能力、创新产出、创新融合三方面,通过企业资质、科研情况、高层次人才、知识产权等11项指标,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赋分,使企业的科技资产可评估、可授信,并指导银行机构根据“科创指数”评分,创新“科创指数贷”产品。目前温州辖内已有44家银行机构累计向科技企业发放“科创指数贷”1087亿元。
既然“科创指数”可以评价赋分融资,那么拥有专利能否增加获得贷款的可能性?
“自建厂房迫在眉睫,但因缺乏传统抵押物,融资四处碰壁。”浙江气协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臣志介绍,随着业务版图的快速扩张,气协科技陷入“成长的烦恼”。
在央地协同发力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下,浙江农商银行系统三门农商银行打破传统信贷模式,依托地方政府科技型企业“白名单”,创新推广“台创·专利池贷”产品。在相关部门协调下,银行3天内完成对气协科技20余项专利的技术价值、市场前景和转化潜力自评估,最终以专利为依托,为企业提供1100万元授信,在企业购置土地之后转换为不动产抵押,并计划充分满足其3000万元厂房建设资金需求。
在金融“活水”与政策“东风”的双重助力下,气协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2024年企业产值突破3500万元,同比增长320%。
大数据分析为融资保驾
“要扩大产能必须采购高精尖设备,需要大量资金。但是厂房是租的,缺乏抵押物,很多银行不给授信。”浙江瑞得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挺说。
浙商银行温州分行在开展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中,了解到企业的困境。经过深入调研企业经营流水、订单情况、纳税记录等核心经营信息,并结合其在行业内的声誉积累,瑞德机械被该行“浙银善标”评价体系列为“善标一级”客户,浙商银行为其匹配了一款创新数字化拳头产品——普惠数智贷。该产品依托大数据分析与智能风控模型,突破传统抵押担保限制,2个工作日内100万元火速到账,解决了企业的资金难题。
据悉,“浙银善标”体系是浙商银行基于社会价值评价视角建立的一套客户评价体系,关注客户在国家战略执行、自然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担当等方面的贡献,引导金融资源投入到“善”的领域、“善”的客户,有效推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地生效,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截至2025年5月,浙商银行已向“推荐清单”内经营主体累计授信超950亿元。
在台州,一家企业也享受到了大数据带来的好处,特别是来自“银税互动”的政策红利。
“路桥农商银行提供的500万元信贷支持,对我们来说太关键了!”浙江海龙卫浴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唐启介绍,公司产品远销南美、非洲等地区的“一带一路”国家。但是企业要发展、要接大单、要升级设备,资金压力一直不小。
台州路桥农商银行根据其纳税等级、用电用水情况、生产运营状态等大数据,勾勒出一幅“纳税合规、经营稳定、发展潜力良好”的小微企业画像。基于“银税互动+金融网格”新模式,银行不仅将审批流程压缩至24小时,更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供了纯信用、随借随还的融资方案,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坚实的融资支持。
多措施降低融资成本
温州金融监管分局联合相关部门推动加强海洋金融服务,通过建立海洋经济融资协调机制、创新“海洋经济指数”融资模式等完善信贷支持体系,着力破解海洋产业融资难题,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年初,我们厂房建设贷款有1930万元,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还有7500万元,共计9430万元贷款。”瑞安市华忠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林建华介绍,从渔民手中集中收购海鲜原材料需要大量资金,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紧张,而5500多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即将到期,多亏银行的无还本续贷降低了融资成本。
瑞安农商银行了解到公司融资困境后,迅速制定信用融资方案,开辟“绿色通道”,压缩信贷流程,为企业提供55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无还本续贷,解决了企业的难题。
去年9月无还本续贷新政实施后,温州金融监管分局指导银行机构摸排企业需求,落实好“提前1个月与企业沟通”要求,建立完善续贷支持、尽职免责和风险管理机制,确保“应续尽续”。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出口成本上升,企业亟须技术升级和生产扩能。”浙江鼎博水暖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明忠说,要想稳住市场,必须加快设备更新和产品创新,对资金的需求也随之加大。
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犹如一场及时雨,解决了鼎博水暖的“融资之渴”。温州金融监管分局联合温州市发展改革委建立健全“精准筛分、双线对接、数智监测、联合指导”四项机制,会同统计、税务等部门,结合经济普查、纳税等级等数据,做好活跃经营主体筛选,形成走访对接清单。
工商银行温州鹿城支行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小组定制了“一企一策”融资方案,为鼎博水暖发放经营性贷款500万元,为企业的技术提升注入了强大动力。
优化首贷户准入门槛
一家初创小微企业竟然获得了银行400多万元的信用授信额度!
“公司成立于2024年12月,由于时间太短,没有系统的财务数据,银行难贷款。”浙江傲隆管道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郑加石说,公司已经签订了数千万元订单,急需购买原材料和加工设备,但苦于融资难。
温州银行平阳支行积极落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要求,深入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根据温州金融监管分局提供的无贷户清单,精准获取傲隆管道的融资需求。经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专班协调,银行适当优化对首贷户、初创期小微市场主体准入门槛,为企业制定了先给予420万元的信用授信额度,1周内完成放款。
温州金融监管分局针对首贷户措施探索“无贷户—首贷户—伙伴客户”全流程、递进式金融服务,建立涵盖业务拓展、授信管理、考核激励等多维度支持保障的首贷户精细化管理和培育体系,指导银行机构完善尽职免责机制,增强基层首贷户拓展内生动力,让基层银行“敢贷愿贷”。
“北京冬奥会之后,大家都对冰雪运动产生了兴趣,目前我们的产品非常受欢迎,有不少客户慕名前来购买我们的滑雪服。”浙江三门迅猛龙户外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赖晓锋说,随着业务版图的快速扩张,迅猛龙遭遇了成长路上的“拦路虎”——资金周转叠加厂房建设难题。
在“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中了解企业困局后,三门农商银行以企业经营状况和创新能力为核心评估要素,并首次将六大“管理体系及产品认证受理基本条件”纳入评判标准,将“共富·冲锋贷”升级为2.0版本的“冲锋·认证贷”,为迅猛龙提额至350万元。
“过去贷款像‘跑马拉松’,现在有了这个协调机制,几天就能拿到贷款,政府和银行的通力协作,给了我们实实在在的帮助!”赖晓锋说。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因为图省事,没有去银行申请而是从网络平台贷款,虽然快,但是成本太高了。”赖晓锋结合自身经历,提示创业者不要走弯路,有资金需求及时和银行对接,在小微融资机制下,即便是初创阶段的创业者也有机会获得银行的融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