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10 23:28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药闻社)
股均翻倍的创新药赛道牛市正酣,却有大佬开启手动降温模式,开始限购刹车了。
就在昨天(9号),医药一姐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创新基金宣布限购,将于8月11日下周一起,单日单账户限额10万元。给出的理由是“保证稳定运作、保护持有人利益”。
一般来说,公募基金追求是资金管理规模,赚固定的管理费,不大轻易会执行限购政策。这也就造成了人声鼎沸时发基金认购如潮但基民不赚钱,无人问津时本应逆势加仓但基民割肉赎回的怪象。
就在四年前的医药牛市中,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基金规模曾一度高达1103亿元,葛兰登上管理规模Top 1的宝座。但几年的医药熊市让许多趁热度高位入局的基民损失不菲。
而现如今,葛兰主动出来限购降温,必然是为了稳定规模,保证收益率以及防止短期过多资金涌入而摊薄收益。
截至Q2末期,中欧医疗创新基金的管理规模达82亿元。年初至今的收益率达到了62%,近一年来的收益率为80.12%,同类排名top2%。按基金半年报的披露,中欧医疗创新基金的前十大持仓股有三生制药、科伦博泰、康方生物、药明合联、药明生物、百利天恒、药明康德、凯莱英、新诺威以及恒瑞医药,全都聚焦创新药及其产业链的优质企业,涨幅高的三生今年400%,涨幅小的凯莱英也有30%。
葛兰在半年报中表示长期看好创新药的发展前景,一方面是ADC、双抗、多肽等领域的竞争力逐步获得全球认可;另一方面是国内政策层面的优化,支持研发效率与质量提升,完善多元化支付机制,以及投融资渠道进一步疏通,都为创新药企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公募基金限购是牛市的典型特征,创新药的热潮,从去年10月一直火到现在,很多Biotech以及Big Pharma都完成了大幅反弹,来到了宽幅震荡期。
就在周四、周五两天,港股创新药ETF分别下跌3.05%、1.33%,创新药被破了一把冷水。一方面是特朗普对进口药品征收250%关税的威胁,再一方面是部分药企中期业绩不及预期。
1)和黄药业周五大跌16%,原因是中报业绩不及预期,2025H1收入2.78亿美元,同比下降9.16%。中国市场销售下降以及呋喹替尼海外爬坡放缓使得投资者回归了理性,再加上和黄的BD出海一直没个着落,投资者耐心不足也就止盈走了。
2)凯莱英港股大跌12%,主要是礼来GLP-1口服小分子Orforglipron 72周减重才11.5%,不及多肽类药物。凯莱英作为礼来的CDMO承接方,客户产品数据不好就影响到明年的业绩增量了,先跌为敬。
3)再鼎医药大跌10%。二季度总收入1.10亿美元,同比增长9%。全年收入指引5.60-5.90亿美元。核心产品艾加莫德(卫伟迦)稳中有增,放量还不错,但尼拉帕利(则乐)却出现了疲态,销量同比下滑。市场不得不对全年指标达成的堪忧。
4)百济神州港股大跌6%。自7月起,百济神州在美国新泽西州的工厂已经启用,美国市场上的泽布替尼和替雷利珠单抗都在美国生产,实现了美国用药美国产,不受特朗普进口药关税的影响。但中期业绩披露后还是跌了几天。最主要原因还是市场对百济核心大单品泽布替尼销量放缓的的担忧。
今年上半年,泽布替尼在美国销售额9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但去年下半年就卖了80亿元,环比增速只有12.5%了。回过头才发现老对手阿斯利康的阿可替尼增长势头迅猛,今年上半年销量即将追平百济的泽布替尼,环比增速高达43%,大有取代泽布替尼的趋势。创新药一哥必须拿出下一款大单品来才能坐稳地位了。
创新药来到了分歧点,BD出海、政策利好、内需放量、AI制药助力都逐渐兑现了利好。部分资金转向了创新医疗器械领域,在集采反内卷的政策下,利于头部医疗器械企业的业绩修复和估值反弹。脑机接口实施意见的发布、武汉大学脑机接口帮助患者恢复运动的新闻、以及赛诺医疗COMETIU自膨式颅内药物涂层支架系统及COMEX球囊微导管获得美国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也刺激了一把。
创新药普涨的行情大概已经成为往事,经历震荡之后,分化还将继续。BD出海能力无疑是最重磅的考量标准,另一个标准是产品商业化的预期。
风浪很大,鱼也很贵。保持初心,慧眼识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