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会员争夺战打响!阿里落子“大消费生态”

2025-08-09 21:02

阿里“场景缝合”。

范婷婷

清晨,小洋被手机闹钟唤醒,习惯性地打开淘宝App,用刚领的闪购红包下单了早餐外卖,同时预定好了下午茶;午休时,她在淘宝浏览新款秋装,顺手用淘金币抵扣了部分金额;下班前,计划周末短途旅行的她,在飞猪上预定了酒店,累积了一波淘气值——而这一切消费行为带来的积分和成长,都汇聚在同一个身份下——淘宝大会员。

8月6日,淘宝正式上线“淘宝大会员”体系。对于像小洋这样的用户而言,这不仅仅意味着多了一个新的电子身份或几个新红包,而是标志着一种全新的体验:从淘宝天猫的线上购物,到饿了么的外卖餐饮,再到飞猪的旅行住宿——每一次消费行为不再孤立,而是被一个统一的会员身份串联起来,共同累积“淘气值”,解锁覆盖“吃喝玩乐、衣食住行”全场景的、不断升级的专属权益。

这是阿里从“电商平台”向“全域大消费平台”的关键一步。

长久以来,阿里旗下的淘宝天猫、饿了么、飞猪、高德等业务,各自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和独立的运营体系,但在用户感知层面,它们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甚至存在割裂感。

阿里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今年6月,阿里宣布组织架构调整,将饿了么和飞猪两大重要业务板块正式并入“中国数字商业板块”(即原淘宝天猫事业群)。这一调整的核心逻辑,正是从用户角度出发优化整合业务模式,构建更加完整的大消费服务体系”。而此次淘宝大会员体系的推出,正是这一战略整合落地的实质性进展,是其整合资源、打通场景、提升用户体验的直接体现。

通过一个身份(淘宝账号)、一套价值体系(淘气值)、一个会员等级(青铜到黑钻),将用户锁定在阿里生态圈内。《天下网商》认为,这种统一的会员体系,目的在于提高淘宝主站用户活跃度,并引导用户流向饿了么、飞猪等生态伙伴。更重要的是,它能有效提升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消费频次和黏性,从而带来更长的用户生命周期和更高的客户终身价值;而对于平台上的商家而言,这意味着更精准、更活跃、价值更高的流量,从而构成潜在的生意新红利。

天下网商

涵盖“吃用住行”的大消费生态

在任何商业语境下,会员,都意味着更深厚的信任、更稳固的黏性——它指向一种高质量、更具价值的消费关系。

淘宝大会员体系,从产品逻辑上来看,便是阿里巴巴对其商业生态进行整合与价值重构的一步棋。其核心逻辑在于,当互联网用户增长见顶,平台需要深度运营存量用户价值,进而构建一个覆盖用户“吃用住行”全场景的无缝消费生态,而大会员体系正是串联起这张生态大网的核心纽带。

具体来说,平台希望做的是“激活存量用户价值”,这就需要让用户有“打怪升级”的获得感。

所以淘宝大会员的第一步,是通过“淘气值”,将用户在阿里生态内的每一次消费,都转化为积分积累,构建一种即时反馈机制,形成“消费-成长-获益-再消费”的循环,即以消费驱动淘气值增长,更高的等级带来更诱人的专属权益(如大额红包、更多的免费升房/延迟退房次数等),而这些权益又持续激励用户更频繁、更深层地在阿里系消费。

当然,激活存量的前提是打破生态壁垒。过去,淘宝、饿了么、飞猪、高德虽身在阿里体系下,但是会员体系割裂,包括连体验也是有断裂感的。而现在用户只需一个淘宝大会员身份,任何场景下的消费都能汇聚于淘气值这个统一的度量衡,共同提升整体等级。“一处消费,处处受益”的无缝体验,降低了用户跨业务跳转的成本,将分散的业务孤岛联结成协同作战的有机整体。

自此,淘宝APP不再局限于线上购物,其资源整合的触角延伸至线下的外卖、打车等即时服务和旅行、住宿等中长期计划消费,成为用户日常消费的入口。而且凭借过往的数据积累,跨场景的个性化推荐将更为精准,比如平台可以做到根据外卖偏好推荐旅行餐厅、根据穿搭审美推荐住宿酒旅等,对商家而言,营销也将更有的放矢,可以指向更精准的人群。

简言之,通过“一个身份、一套体系、一个等级”的设计,阿里正编织一张覆盖用户全生活场景的网,在深度绑定用户、挖掘存量价值的同时,为其从电商平台走向全域大消费生态打下基础。

天下网商

88VIP“加码”,多平台争抢会员

在推出淘宝大会员之前,淘系被人们熟知的会员体系是“88VIP”。目前88VIP会员人数超5000万,他们是淘系消费力最强、忠诚度最高的核心用户群体。

对于这两个体系的区别,阿里相关人士向《天下网商》解释,“淘宝大会员是根据淘气值分成6个等级,无需额外申请、付费,只要是淘宝用户,就是淘宝大会员;而88VIP需要淘气值达到一定分数,并支付88元费用即可拥有。这是两套会员体系,88VIP可以看作淘宝大会员的增值服务,权益上有互动和关联,比如铂金及以上的淘宝大会员,若同时是88VIP,可享受部分权益升级。”

淘宝大会员和88VIP权益在同一页面可领取

淘宝大会员和88VIP权益在同一页面可领取

两者的协同,在于“加码不加价”以及权益的“叠加放大”。88VIP用户本身已是经过淘气值筛选的人群。升级后,他们不仅能继续享受专属的88VIP权益(包括退货免运费、优酷/网易云等联名会员),更能叠加其淘宝大会员等级对应的所有权益(如飞猪升房、高德打车券等),进一步巩固会员忠诚度,提升留存率。

在用户增长放缓、平台争夺焦点转向存量用户钱包份额的背景下,深度运营会员制几乎成为所有生态型平台的共同选择。一方面,多重权益绑定显著增加了用户离开的成本,培养深度平台依赖;另一方面,通过持续提供高价值服务,有效激励用户增加消费频次和金额。

今年2月,京东宣布PLUS会员全面升级,在原有权益基础上,新增生活服务包(会员积分可兑换家政保洁、洗衣洗鞋等权益)、180天只换不修服务,同时将无限免邮覆盖到自营秒送业务;3月,美团也升级了会员体系,通过积分制设置多个会员等级,并把此前主要用于外卖、到店等场景的“神券”延展至酒店、出行、生活、影音、客服等多个场景。

面对美团以高频外卖带动本地生活、京东PLUS深耕物流并拓展服务,阿里凭借其生态禀赋,在会员经济战场构筑了差异化的“全域生活服务”壁垒:其核心优势在于拥有庞大且多元的业务场景,以至于可以将会员权益嵌入用户“吃用住行”全链路,形成跨场景协同的生态闭环。这是其他平台难以短时间跨越的护城河。

深耕会员体系,并非中国市场的独有现象,而是全球范围内应对增长挑战的普遍做法。比如亚马逊已经深耕Prime会员体系二十年,通过持续挖掘用户价值,支撑了其成长为全球市值TOP5的公司之一。

2005年,亚马逊首次推出Prime会员服务,定价79美元/年,一开始只提供免运费服务。但就是这样一个如今看来十分简单的权益,在当时精准切中了美国电商物流成本高、时效慢的痛点,并大大提升了会员群体的复购率。

此后,亚马逊以会员身份为纽带,逐步将Prime Video(流媒体)、Prime Music(音乐服务)、电子书阅读及超市折扣等权益纳入会员体系,从单一的物流解决方案演变为覆盖“购物-娱乐-生活”的全场景通行证。例如,2014年推出的Prime Now提供1—2小时极速配送,2016年当日达服务覆盖美国27个地区,不断强化会员的即时满足感。

数据印证了其规模与用户价值。2018年,亚马逊宣布Prime全球会员数突破1亿。据第三方机构CIRP统计,同时期会员年均消费1200美元,为非会员的2.4倍,贡献平台超50%的GMV,续订率超过90%。更关键的是,会员年限与消费深度正相关,1年内会员年均消费886美元,而3年以上会员可达1640美元。

今年的亚马逊Prime会员日大促持续4天,从7月8日—11日

今年的亚马逊Prime会员日大促持续4天,从7月8日—11日

支撑这一增长的“飞轮效应”在于规模与成本的动态平衡。庞大的会员基数摊薄单用户物流与内容采购成本,使权益持续扩容成为可能;而丰富的权益又进一步吸引新会员,得以形成“消费-权益升级-再消费”的正向循环。

而当下,国内平台在运营会员时,需要直面更复杂的本土战场,从目前几家平台的策略来看,路径有所差异:

首先是以高频场景替代“免邮”成为引流支点。不同于亚马逊从电商履约切入,淘宝大会员整合饿了么、高德等即时服务,反向拉升淘宝电商与飞猪旅行等流量;美团以“外卖+到店”餐饮高频需求带动酒旅低频消费。

其次是“免费成长+付费增值”双轨制并行,降低会员门槛。鉴于国内用户对付费会员的谨慎态度,平台采取分层运营的策略。比如淘宝大会员以“淘气值”动态划分免费等级,覆盖全量用户提升黏性;88VIP则作为付费会员制,叠加电商退货包运费、联名视频会员等专属权益,形成“基础权益普惠化、高阶权益付费化”的弹性结构。

从亚马逊的经验可以看出,长久经营的生态会员并不是靠简单的权益堆砌,而是要以用户为中心重构价值链条。而目前国内平台的会员运营,展现出的“高频带低频”“付费免费双轨并行”等鲜明特色,是不同平台基于自身禀赋,通过挖掘存量价值,不断强化自身优势,让用户更多时间、更多消费都在平台生态内完成。

会员的争夺战才刚刚打响,或许这将成为未来消费生态格局的关键变量之一。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