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国金策略丨“反内卷”对消费量、价、利润基本面的影响

2025-08-09 18:29

(来源:一凌策略研究)

报告导读

7月以来,政策对价格端的呵护力度显著提升,伴随“反内卷”政策的持续深入,并借鉴16-17年供给侧改革时期的消费量、价、利润表现,本轮“反内卷”过程中,消费面临更为严峻的需求侧考验,其转嫁成本、提升价格的能力恐不及上轮,利润率将面临持续被压缩的风险,从而影响利润增长。相较而言,汽车、快递由于在本轮“反内卷”中受到政策对供给端的直接约束,其利润率的下降有望小于整体消费,但终端需求不强的背景下,价格企稳的同时,量增的放缓或也在同步进行,利润端仍较难实现改善。

■ 7月行业信息思考

反内卷对消费量、价、利润基本面的影响

一、 历史镜鉴:16-17年供给侧改革下的消费利润受到挤压

上一轮供给侧改革时期,尽管需求侧政策推动量增显著,但消费行业对上游资源、原材料带来的成本压力的传导能力明显不足。温和的价格涨幅无法充分覆盖成本上升,最终导致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利润增速普遍回落),成为改革过程中相对受损的环节。具体来看,1)量的角度:地产政策放宽力度较大叠加货币政策的宽松在激活房地产需求的同时拉动内需,16-17年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上行,大部分消费行业17年工业增加值的两年复合增速高于15年。2)价的角度:消费行业价格普遍小幅上涨,但幅度弱于上游资源、原材料板块,成本压力难解。3)利润角度:消费行业17年的利润总额两年复合增速普遍低于15年,而营收增速仍在提速,营收与利润增速之前的劈叉意味着在供给侧改革深化期消费行业的利润受到挤压。

二、 本轮“反内卷”的启示与推演:

回顾16-17年供给侧改革时期,消费行业即使有强劲的棚改货币化需求支撑和“消费升级”带来的品牌溢价空间,多数仍难有效传导上游成本压力,利润率的下降使得利润增速放缓。对于当下消费行业而言,其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一方面,缺乏需求侧的政策强刺激,消费信心指数持续处于近年来低位;另一方面,需求驱动力正在转变,当前消费的增长更依赖“质价比”而非品牌溢价驱动的提价逻辑,这意味着对于大部分消费行业而言其转嫁成本、提升价格的能力恐不及上轮,利润率将面临相较16-17年更明显的被压缩风险,从而制约其利润增速的表现。相较而言,消费细分行业中的汽车、快递在本轮“反内卷”过程中供给受到政策直接约束(不同于16-17年供给侧改革时期,彼时未对消费行业的供给侧作出明确约束),其价格有望更快企稳。以汽车为例,从高频数据来看,根据乘联会统计,7月汽车折扣率稳定在25%左右,环比6月末促销力度有所减弱,价格竞争放缓;然而销量的角度,7月乘用车市场零售182.6万辆,同比+6.3%,增速较6月的+13.3%显著放缓。在终端需求依旧偏弱的环境下,即使受益于“反内卷”政策,供给约束加强的消费行业,虽然在利润率的下降方面有望好于整体消费,但是价格企稳的同时,量增也在放缓,利润仍较难实现改善。

■ 7月行业信息回顾

1) 能源与资源板块:“反内卷”加强供给收缩预期,煤炭旺季需求提升、金属需求分化,港口吞吐量增速较优。

2) 地产板块:成交热度回调,投资仍处低位,建材“反内卷”加强,但需求依旧疲弱。

3) 金融板块:7月A股交易热度维持高位,金融板块表现分化,社融数据好于预期。

4) 中游制造板块:机械设备内外销走强,重卡销量表现较优。

5) 消费板块:暑期服务消费景气平稳,大宗消费品销量相对亮眼。

6) TMT板块:人工智能方向迎国内外多重催化,算力需求旺盛。

7) 新能源板块:“反内卷”政策推进下,产业链价格大多上涨,锂电池需求向好,光伏需求自“5.31”节点后维持较弱水平。

■ 总结

综观7月行业信息数据,经济整体平稳运行,结构上,出口维持韧性、投资低位运行、消费稳而不强是当下经济的几点特征。7月以来,政策对价格端的呵护力度显著提升,伴随“反内卷”政策的持续深入,并借鉴16-17年供给侧改革时期的消费量、价、利润表现,我们认为本轮“反内卷”过程中,消费面临更为严峻的需求侧考验,其转嫁成本、提升价格的能力恐不及上轮,利润率将面临持续被压缩的风险,从而影响利润增长。相较而言,汽车、快递由于在本轮“反内卷”中受到政策对供给端的直接约束,其利润率的下降有望小于整体消费,但终端需求不强的背景下,价格企稳的同时,量增的放缓或也在同步进行,利润端仍较难实现改善。

风险提示:

数据基于公开数据整理,可能存在信息滞后、不全面的风险。

1.7月行业信息思考:

▫️ “反内卷”对消费量、价、利润基本面的影响

2.7月行业信息回顾:

▫️ 7月能源与资源板块基本面回顾

▫️ 7月地产板块基本面回顾

 ▫️ 7月金融板块基本面回顾

 ▫️ 7月中游制造板块基本面回顾

 ▫️ 7月消费板块基本面回顾

 ▫️ 7月TMT板块基本面回顾

 ▫️ 7月新能源板块基本面回顾

3.总结

4.风险提示

7月行业信息思考:

“反内卷”对消费量、价、利润基本面的影响

7月以来,“反内卷”政策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其影响路径与16-17年的供给侧改革或有可比之处。彼时,供给侧改革成功推动钢铁、煤炭等上游资源品产能出清与价格上涨。考虑到产业链价格传导对下游消费的潜在影响,我们回溯上一轮改革中消费行业的表现,试图推演本轮“反内卷”政策对消费量、价、利润的影响。

一、历史镜鉴:16-17年供给侧改革下的消费利润普遍受到挤压

政策背景:15年底中央确立“三去一降一补”为供给侧改革核心任务,同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三去一降一补”)确定为16年供给侧改革五大核心任务,16-17年为“供给侧改革”的全面实施阶段。直至17年末官方确认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随后进入巩固阶段。因此我们聚焦16-17年供给侧改深化期消费行业的量、价、利润表现。

结论:上一轮供给侧改革时期,尽管需求侧政策推动量增显著,但消费行业对上游资源、原材料成本压力的传导能力明显不足。温和的价格涨幅无法充分覆盖成本上升,最终导致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利润增速普遍回落),成为改革过程中相对受损的环节。

1)利润角度:大部分消费行业的利润增速下行。观测17年主要消费行业的利润总额的两年复合增速,农副食品加工业(+5.0%)、食品制造业(+7.4%)、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11.1%)、纺织业(+3.5%)、纺织服装及服饰业(+2.6%)、医药制造业(+15.8%)、汽车制造业(+8.3%)、家具制造业(+8.6%)、文教娱乐用品(+7.1%)、皮革制品及制鞋业(+2.0%),除酒饮料和精制茶、医药、汽车外,大部分消费行业的增速普遍低于15年水平(回落幅度在0.3个百分点至5.4个百分点),在供给侧改革深化期利润增速呈现回落趋势。

2)量的角度:需求侧政策鼓励下,大部分消费行业量增上行。观测17年各消费细分行业的工业增加值的两年复合增速,农副食品加工业(+6.4%)、食品制造业(+8.9%)、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8.5%)、纺织业(+4.7%)、纺织服装及服饰业(+4.8%)、医药制造业(+11.6%)、汽车制造业(+13.8%)、家具制造业(+8.2%)、文教娱乐用品(+6.1%)、皮革制品及制鞋业(+4.0%)等消费行业的量增显著高于15年水平(提升幅度多在0.8个百分点到7.1个百分点)。这一强劲的量增表现离不开彼时地产政策放宽力度较大叠加货币政策化的宽松在激活房地产需求的同时拉动内需。从消费者信心指数来看,从15年12月的103.7稳步上行至17年12月的122.6,上行幅度达18.2%。

3)价的角度:大部分消费行业价格小幅上涨,但对上游资源、原材料价格的传导乏力,成本压力难解。观测17年各消费细分行业的PPI的两年复合增速,食品类(+0.6%)、衣着类(+1.0%)、一般日用品类(+0.6%)、耐用消费品类(-0.8%),增速较2015年仅小幅提升0.0个百分点至1.3个百分点),与上游采掘、原材料17年的PPI两年复合增速7.3%、+3.8%,增速较15年抬升+27.0个百分点、+13.3个百分点形成鲜明对比。细分来看,农副食品加工业(+0.4%)、食品制造业(+0.5%)、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0.3%)、纺织业(+0.9%)、纺织服装及服饰业(+0.6%)、医药制造业(+0.9%)、汽车制造业(-0.7%),除纺织服装及服饰业外,大部分消费行业增速较15年小幅提升(提升幅度在0.0个百分点至3.2个百分点)。

二、本轮“反内卷”的启示与推演

政策背景:本轮“反内卷”虽与供给侧改革目标相似(优化供给结构),但覆盖范围更广(延伸至新兴制造、消费领域),在推行方式上也存在不同(更侧重行业自律,而非强力行政去产能)。基于历史经验,我们对消费利润影响推演如下:

回顾16-17年供给侧改革时期,消费行业即使有强劲的棚改货币化需求支撑和“消费升级”带来的品牌溢价空间,多数仍难有效传导上游成本压力,利润率的下降使得利润增速放缓。对于当下消费行业而言,其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一方面,缺乏需求侧的政策强刺激,消费信心指数持续处于近年来低位;另一方面,需求驱动力正在转变,当前消费的增长更依赖“质价比”而非品牌溢价驱动的提价逻辑,这意味着对于大部分消费行业而言其转嫁成本、提升价格的能力恐不及上轮,利润率将面临相较16-17年更明显的被压缩风险,从而制约其利润增速的表现。相较而言,消费细分行业中的汽车、快递在本轮“反内卷”过程中供给受到政策直接约束(不同于16-17年供给侧改革时期,彼时未对消费行业的供给侧作出明确约束),其价格有望更快企稳。以汽车为例,从高频数据来看,根据乘联会统计,7月汽车折扣率稳定在25%左右,环比6月末促销力度有所减弱,价格竞争放缓;然而销量的角度,7月乘用车市场零售182.6万辆,同比+6.3%,增速较6月的+13.3%显著放缓。在终端需求依旧偏弱的环境下,即使受益于“反内卷”政策,供给约束加强的消费行业,虽然在利润率的下降方面有望好于整体消费,但是价格企稳的同时,量增也在放缓,利润仍较难实现改善。

7月行业信息回顾:

7月能源与资源板块基本面回顾

总结:“反内卷”加强供给收缩预期,煤炭旺季需求提升、金属需求分化,港口吞吐量增速较优

1)煤炭:煤炭生产核查启动,需求旺季攀升,价格企稳回升。动力煤方面,7月公布的6月国内原煤产量为42107.40万吨,同比+3.9%,增速为年内最低;进口方面,6月煤炭进口3304万吨,同比-25.9%,降幅进一步扩大。除此以外,7月在“反内卷”政策推进下,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组织开展煤矿生产情况核査促进煤炭供应平稳有序的通知》,针对8个重点省(区)煤矿生产情况展开核查工作,对于原煤产量超产比例大于10%的煤矿做停产处理,煤炭供给端收缩预期加强。需求侧,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速自5月转正以来,7月高温天气持续,全国电力负荷屡创历史新高,带动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速继续改善。7月上旬全国发电量同比+7.9%,其中,火电发电量同比+4.8%。旺季动力煤供需格局边际改善,价格企稳上行。截至7月27日当周,秦皇岛动力末煤均价为649元/吨,月内+5.4%,同比-23.9%,降幅收窄。焦煤方面,供给端7月受事故、工作面等影响继续小幅收缩。需求端,下游钢铁厂盈利边际改善带动铁水产量同比提升,下游焦钢企业刚需补库提升,整体需求稳中向好,价格步入上行通道。截至7月27日当周,京唐港主焦煤均价为1528元/吨,月内大幅上行24.2%,同比-25.9%,降幅显著收窄。

2)金属:工业金属淡季叠加价格高位抑制下游采购需求,能源金属供需格局改善,黄金延续高温震荡。工业金属方面,①铜:供给端冶炼厂盈利整体承压;需求端,铜价上涨抑制下游采购需求。美国自8月1日起对进口半成品铜产品及铜密集型衍生产品征收50%关税的举措使得月内COMEX铜价格上涨约9.9%。②铝:供给端维持平稳,国内电解铝运行产能处于高位;需求端,淡季下游铝型材企业仍以刚需采购为主。截至7月27日当周,LME铜、LME铝的期货收盘均价分别为9869.8美元/吨、2641.8美元/吨,月内分别+1.0%、+2.3%,同比分别+8.2%、+15.2%。能源金属方面,③碳酸锂:行业“反内卷”加强,7月国家审计署反馈江西锂资源存在越权办理出让、变更或延续登记手续问题,同时多家碳酸锂厂宣布检修或停产,供给端扰动频发。需求端,7月新能源产业链排产向好,市场采购情绪回暖,行业供需格局边际改善。截至7月27日当周,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为6.8万元/吨,月内+13.3%,同比-19.7%,降幅显著收窄。④钴:尽管终端需求依旧表现疲软,才买情绪不高,但伴随刚果金禁矿出口的效应开始显现,库存逐步消耗,价格整体持稳。截至7月27日当周,LME钴期货结算均价为33335美元/吨,月内+0.0%,同比+25.2%。⑤镍:供给端镍盐厂库存水平较低,叠加原料成本较高影响,厂家挺价意愿较强;需求端,7月下游采购情绪略有回暖,价格边际走强。截至7月27日当周,LME镍期货收盘均价为15470美元/吨,月内+2.9%,同比-3.0%。贵金属方面,⑥黄金:在海外地缘冲突持续,关税政策对通胀影响逐步显现的背景下价格整体高位震荡。截至7月27日当周,COMEX黄金期货收盘均价为3392.3美元/盎司,月内+1.6%,同比+41.9%。

3)航运:7月港口吞吐量同比增速较优。截至7月27日,7月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的周均值分别为26060.30万吨、646.35万吨,环比-1.4%、-1.0%,同比分别+10.9%、+5.6%,增速较6月的+1.5%、+4.6%有所改善。

7月地产板块基本面回顾

总结:成交热度回调,投资仍处低位,建材“反内卷”加强,但需求依旧疲弱

1)房地产:7月成交面积同环比显著走弱,结构上,回落幅度三线<二线<一线。成交面积来看,7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积20.94万平方米,环比-32.3%,同比-18.6%,当月增速为年内最低。结构上,一线、二线、三线城市7月日均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分别-28.9%、-18.8%、-13.6%,一线城市回落最多。7月商品房成交面积的下降除了季节性因素外,主要受到供给端开盘数量不足、质量一般,以及成交经历年中放量后,增长动能明显不足,居民观望情绪较浓等因素影响。房价方面,7月公布的6月70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显示新房、二手房价格同比分别-3.7%、-6.1%,今年以来,降幅延续收窄趋势。政策层面,无论是7月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还是政治局会议,虽未直接提及对房地产市场的加码呵护,但推动房地产止跌回温,并通过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推动“好房子”的建设基调未变,新一轮住房产品迭代周期正在到来。

2)建材:①水泥方面,“反内卷”政策推进,行业自律加强,供给边际优化,但需求维持疲弱,价格端暂未看到改善。截至7月27日当周,水泥价格指数均值为105.89,月内-6.4%,同比-10.5%。供给端,在传统行业纷纷加码“反内卷”政策下,水泥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水泥行业“反内卷”“稳增长”高质量发展工作的意见》,继续落实错峰生产、产能优化等举措。其实24年以来,面对行业供需格局的失衡,水泥行业就持续推进“反内卷、反倾销”举措,但是在需求端未迎来真正改善的背景下,价格难有起色。7月需求端来看,根据Mysteel数据,一方面,7月基建资金到位率偏低的问题依旧存在,部分工程出现“施工不赶工”现象,叠加高温雨季的传统淡季,需求韧性减弱,区域分化明显;另一方面,房建市场对于水泥需求的拖累效应进一步凸显,尽管“保交楼”政策加码,但新开工面积同比降幅仍在扩大,房建产业链对水泥的需求持续疲弱。截至7月27日当周,水泥周度出库量272.48万吨,同比-18.5%,依旧位于双位数负增长区间。②钢铁方面,截至7月27日当周,螺纹钢、线材、热轧、冷轧表观需求量分别为216.58万吨、84.20万吨、315.24万吨、87.23万吨,月内分别-0.6%、-1.3%、-3.4%、-0.5%,同比分别-4.6%、-8.5%、-1.9%、+4.6%,淡季需求环比走弱,与建筑业关联度更高的螺纹钢、线材需求边际走弱明显,同比维持低位。相较而言,与汽车、家电等制造业相关性更强的热轧、冷轧需求仍具韧性。7月政策端对钢铁供需双方皆有利好,供给而言,7月工信部表示“钢铁、有色、石化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即将出台,推动重点行业着力调结构、优供给、淘汰落后产能”。需求方面,雅江电站项目启动有望拉动特钢需求,钢厂利润持续修复。

7月金融板块基本面回顾

总结:7月A股交易热度维持高位,金融板块表现分化,社融数据好于预期

1)非银金融:成交热度维持高位、稳定币概念催化下,7月股价涨幅靠前。截至7月30日,7月A股日均成交金额1.55万亿元,较6月的1.24万亿元继续提升。稳定币概念继续走强,一方面,7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三项加密货币相关法案,其中,《天才法案》作为美国首部正式确立数字稳定币监管框架的法案,已由特朗普总统签署。海外稳定币的积极发展也激发了市场对我国稳定币发展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香港稳定币条例于25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部分券商国际业务子公司有望申请获得稳定币牌照,从而迈向虚拟资产交易服务。从31个申万一级行业涨跌幅来看,7月非银金融股价上涨4.6%,表现相对靠前。

2)银行:6月社融数据好于预期。6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41993亿元,高于Wind一致预期的37051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22400亿元,高于Wind一致预期的18447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为8.9%,前值8.7%;M1旧口径存量同比增速为3.1%,前值0.7%;M2存量同比增速为8.3%,前值7.9%。从31个申万一级行业涨跌幅来看,7月银行股价回撤较多,下跌-2.0%,跌幅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最多。

7月中游制造板块基本面回顾

总结:机械设备内外销走强,重卡销量表现较优

1)机械设备方面,7月公布的6月销售数据显示,6月共销售各类挖掘机18804台,同比+13.3%。其中,国内销量8136台,同比+6.2%,基建投资平稳下,挖掘机内销增速较优;出口量10668台,同比+19.3%,增速高于内销。1-6月共销售挖掘机12.05万台,同比+16.8%。其中,国内销量6.56万台,同比+22.9%;出口销售5.49万台,同比+10.2%。今年以来,东南亚、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在全球基建投资升温背景下爆发出巨大潜力,成为中国挖掘机出口的新增长极。

2)重卡方面,6月我国重卡销量9.79万辆,环比+10.2%,同比+37.1%,环保政策的推进(25年3月18日三部委发布“关于实施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的通知”)对国三、国四排放标准营运货车报废和更新实施差别化补贴,使得6月作为传统淡季,重卡销量依旧实现同环比全面上涨。

7月消费板块基本面回顾

总结:暑期服务消费景气平稳,大宗消费品销量相对亮眼

1)服务消费:增速依旧高于商品消费,7月暑期消费旺季,需求整体平稳,供需格局边际改善。7月公布的6月服务零售额数据来看,6月服务零售额累计同比+5.3%,增速较5月继续提升0.1个百分点,同时高于同期社零累计同比的+5.0%。7月步入暑期消费旺季,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活动启动,举办约3.9万场次文旅消费活动,推出消费券、票价优惠、消费满减、折扣套餐等措施,发放超5.7亿元消费补贴。从7月消费行业的高频数据来看,服务消费整体景气维持。①航空——7月国内、国际日均执行航班量分别为14467.74架次、1866.45架次,环比分别+13.1%、+4.2%,同比分别+2.3%、+12.4%,增速相对平稳。行业供需格局来看,7月公布的6月5大航司(南方航空、东方航空、中国国航吉祥航空春秋航空)运营数据显示,6月五大航司RPK环比-2.7%,同比+6.8%;其中,国内RPK环比-3.8%,同比+3.2%;国际RPK环比-0.2%,同比+17.6%;相较而言,6月5大航司ASK环比-2.7%,同比+4.6%;其中,国内ASK环比-3.3%,同比+0.9%;国际ASK环比-1.2%,同比+15.5%。同比数据来看,行业供需继续改善。②旅游——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25年暑期国内旅游人数有望突破25亿人次,恢复至19年同期的115%以上,国民整体暑期消费规模预计达1.8万亿元。③观影——7月日均观影票房为13120.31万元,环比+106.5%,同比-24.3%,《南京照相馆》、《长安的荔枝》、《侏罗纪世界:重生》等多部优质电影上映,带动观影需求环比显著提升。④快递——截至7月27日当周,7月快递周均投递量达36.97亿件,环比-5.4%、同比+17.4%,同比维持较高增速。行业供需格局来看,7月公布的6月快递龙头运营数据来看,6月顺丰、圆通、韵达、申通的快递业务量同比分别+31.8%、+19.3%、+7.4%、+11.1%,增速保持平稳;价格端,6月同比分别-13.3%、-6.7%、-4.5%、-1.0%,价格降幅较前值整体收窄。

2)大宗消费品:内销依旧稳健,边际有所下行,中期担忧仍在。①家电方面,6月家用电器类实现零售额1403.3亿元,环比+20.3%,同比+32.4%,增速维持高位,但小幅低于前值的+53.0%。步入7月,根据奥维云网数据,截至7月27日当周,空调、冰箱、洗衣机线上销量同比分别-1.9%、-9.2%、+36.4%;线下销量同比分别-21.1%、+2.2%、-2.2%,表现分化,需求边际有所下行。从最新的排产端来看,三大白电:空调、冰箱、洗衣机7月排产同比分别-1.9%、-2.4%、-4.2%,8月排产同比分别-2.8%、-9.5%、-3.0%。拆分内外销来看,两者皆呈现走弱趋势。以8月排产数据为例,空调、冰箱、洗衣机内销排产同比分别-11.9%、-11.5%、-6.9%;外销排产同比分别-14.7%、-8.3%、+1.2%,内外销排产同比大多较前值走弱,且处于负增长区间。这一方面由于内销在“以旧换新”补贴持续超1年下,部分需求已被前置,后续置换动能仍待观测;另一方面,海外伴随多国对等关税政策逐步落地,进口商补货告一段落,此外,相较于美国进口中中国家电市场份额的显著下降,东南亚等其他国家对我国家电出口增量的拉动相对邮箱,较难填补中国流失的份额。②汽车方面,由于6月车市销量的高增部分源于经销商通过“末班车效应”进行营销,刺激需求的提前释放,其对7月需求存在一定程度透支,但在“以旧换新”政策的继续支持下,整体维持平稳。7月全国乘用车零售销量达182.6万辆,同比+6.3%,环比-12.4%;其中,新能源车零售销量达98.7万辆,同比+12.0%,环比-11.2%,渗透率达54.0%。价格端,7月初市场整体折扣率稳定在25%左右,较6月末促销力度有所减弱,政策“反内卷”下行业竞争格局趋于优化。

7月TMT板块基本面回顾

结论:人工智能方向迎国内外多重催化,算力需求旺盛

人工智能:7月人工智能领域迎来多重催化。国内而言,7月中旬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北京举行媒体吹风会表示,英伟达最快将于9月推出转为中国市场定制的新版人工智能芯片,并且美国已经批准H20芯片销往中国。与此同时,AMD也表示,在美国宣布将批准销售后,公司计划重启向中国出口MI308芯片。除此以外,华为在7月下旬展示了人工智能计算解决方案--CloudMatrix 384系统,业内专家热为这套方案可与Nvidia最先进的产品相媲美,它是Nvidia GB200 NVL72的直接竞争对手。海外来看,7月陆续进入业绩披露期,海外科技巨头业绩亮眼,算力需求高增。如:微软、Meta、谷歌等多家大厂近日发布的财报数据皆超市场预期,并一致上调了在算力等基础设施领域的资本开支,这被市场视为AI算力需求持续高涨的强烈信号。

7月新能源板块基本面回顾

结论:“反内卷”政策推进下,产业链价格大多上涨,锂电池需求向好,光伏需求自“5.31”节点后维持较弱水平

1)新能源:7月新能源车销量增速平稳,储能需求较优,产业链价格分化。①整车方面,7月1-27日,乘联会统计全国新能源车零售达78.9万辆,同比去年7月同期+15%,较上月同期-17%,渗透率54.6%,销量增速同比稳健,环比回落主要受6月经销商通过补贴“末班车效应”进行营销,刺激需求的提前释放,其对7月需求存在一定程度透支,并且7月高温也对看车需求形成一定抑制。储能方面,欧洲、中东等新兴市场大储需求高增,美国对等关税阶段性下降恢复发货,国内储能25年上半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为54GWh,同比增速超60%,储能需求较优。②锂电池方面,7月公布的6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58.20GWh,环比+1.9%,同比+35.9%,维持高增,其中,三元材料10.70GWh,同比-3.4%,占比18.4%;磷酸铁锂材料47.4GWh,同比+49.7%,占比81.4%。根据鑫椤锂电数据,7月整体排产环比+1.9%,旺季提前,这主要得益于商用车需求的强劲以及储能市场的积极发展。具体来看,7月样本企业的电池排产环比+1.9%、正极排产环比-0.4%、负极排产环比+1.7%、隔膜排产环比+1.1%,电解液排产环比+2.7%。③产业链价格来看,7月产业链价格分化,正极价格整体改善,负极、隔膜价格持稳,电解液价格回落。截至7月27日当周,正极材料——三元811、三元523、磷酸铁锂均价分别为14.33万元/吨、11.58万元/吨、3.25万元/吨,月内分别+0.4%、+1.3%、+6.6%;负极材料——中、高端人造石墨价格分别为3.15万元/吨、4.83万元/吨,月内分别+0.0%、-0.4%;隔膜——湿法、干法隔膜价格分别为1.13元/平方米、0.43元/平方米,月内持平;电解液——六氟磷酸锂价格为4.94万元/吨,月内-4.4%。

2)光伏:“反内卷”持续发酵下产业链价格显著回升,但需求端未有明显改善。①内需方面,7月公布的6月新增装机数据显示,6月光伏累计新增装机量212.21GW,同比+107.1%,增速较5月累计同比的+150.0%显著下行。6月当月关顾新增装机量14.36GW,环比-84.5%,同比-38.4%,“5.31”抢装结束后,国内终端需求支撑偏弱。②出口来看,6月组件、逆变器出口金额分别为22亿美元、9.17亿美元,环比分别-8.6%、+10.4%,同比分别-24.2%、-0.1%,暂未看到显著改善。③产业链价格来看,“反内卷”持续发酵下,产业链价格整体上行。截至7月27日当周,硅料——致密料均价42元/kg,月内+20%;硅片——N型182*210mm/130um硅片均价1.25元/片,月内+21.4%;电池片——双面Topcon电池片均价0.27元/w,月内+12.5%;组件——双面Topcon组件182mm均价0.68元/w,月内持平。

总结

综观7月行业信息数据,经济整体平稳运行,结构上,出口维持韧性、投资低位运行、消费稳而不强是当下经济的几点特征。7月以来,政策对价格端的呵护力度显著提升,伴随“反内卷”政策的持续深入,并借鉴16-17年供给侧改革时期的消费量、价、利润表现,我们认为本轮“反内卷”过程中,消费面临更为严峻的需求侧考验,其转嫁成本、提升价格的能力恐不及上轮,利润率将面临持续被压缩的风险,从而影响利润增长。相较而言,汽车、快递由于在本轮“反内卷”中受到政策对供给端的直接约束,其利润率的下降有望小于整体消费,但终端需求不强的背景下,价格企稳的同时,量增的放缓或也在同步进行,利润端仍较难实现改善。

数据基于公开数据整理,可能存在信息滞后、不全面的风险。以上数据根据公开数据等整理,可能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时、信息不全面的风险。

证券研究报告:《7月行业信息回顾与思考:“反内卷”对消费量、价、利润基本面的影响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9日

报告发布机构: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证券分析师:牟一凌,沈心怡

SAC执业编号:S1130525060002,S1130525070002

邮箱:mouyiling@gjzq.com.cn,shenxinyi@gjzq.com.cn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