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一年20张罚单 渤海银行的合规承诺为何成空谈?

2025-08-09 14:10

(来源:明见局)

2025年初渤海银行任命副行长齐君为首席风险管理官,首次设立这一职位体现出其对合规管理的重视。

近日,渤海银行成为金融行业关注的焦点,其山西两家分行合计被罚165万,相关责任人也受到警告处理。

违规被罚现象频发,内控管理需重视

在金融行业,风控管理是保障银行稳健运营的核心要素,直接关系到业绩增长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就渤海银行而言,近年来其因违规行为受到监管处罚的情况相对频繁,此次山西分行被罚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在内控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具体来看,渤海银行太原分行因授信调查不够尽职、员工行为管理存在疏漏、流动资金贷款管理不够到位等问题,被处以95万元罚款;太原幸福里支行则因未真实反映风险状况以及贷后管理不到位,被罚款70万元。

从2025年的情况统计来看,渤海银行已累计收到至少20张罚单,合计被罚金额超过500万元。在10家上市股份行中,按被罚金额排名第7,而渤海银行在上市股份行中的规模相对较小,这样的对比使得其被罚情况更显突出。

回顾过往,2022年和2023年其被罚金额分别达到1746万元和超4300万元,期间大额罚单多次出现。例如2023年,曾有两次单次罚款在1500万元以上,涉及小微企业贷款资金被挪用购买理财、违规发放商用房贷款、违反存款准备金管理等多项较为严重的违规行为。

资产质量下滑

受内控管理不力的影响,渤海银行的资产质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恶化,尤其是在零售领域。从整体不良率来看,2024年渤海银行不良率为1.76%,虽较2023年的1.78%略有下降,但仍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在A股9家上市股份行银行中排名靠后。

具体到各项业务,公司贷款不良率近年来有所回落,地产业务不良率也有明显改善,但零售业务的情况却有所不同。零售业务不良率从2021年的1.43%到2022年和2023年徘徊在2%左右,再到2024年迅速上升至4.15%,增长态势较为明显。

其中,个人消费贷和个人经营性贷款的不良率增长较为显著。个人消费贷作为渤海银行零售业务的第二大业务,曾是其规模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如今却面临较大压力。

2021年,个人消费贷业务不良率已达3.43%,到2024年更是增长至12.37%;与此同时,其规模从2021年的1037.38亿元降至2024年的375.12亿元,在整体贷款规模中的比重也由10.86%下降到4.01%,呈现出明显的萎缩态势。

个人经营贷款不良率从2021年至2024年由1.14%上升至3.72%。作为主要对接普惠小微群体的业务,这一数据变化反映出渤海银行在普惠信贷领域的资产质量也在逐渐下滑。

受零售贷款资产质量问题的影响,渤海银行整体贷款规模近年来受到一定拖累。2021年其整体贷款规模为9553.56亿元,到2024年下滑至9364.91亿元;总资产增长也较为缓慢,2021-2024年三年间仅增长了13.9%。

业绩表现,设立首席风险管理官职位

2024年,渤海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54.82亿元,较上年增长1.94%;实现净利润52.56亿元,同比增长3.44%。而在2021-2023年期间,其营收曾连续三年下降,净利润降幅一度达到29.23%。

造成渤海银行业绩表现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在利率承压的行业大环境下,利息收入下滑是较为普遍的问题;另一方面,零售业务的利润亏损对业绩形成了较大拖累。

2024年,渤海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11.92%,零售银行业务税前利润亏损27.87亿元,而同期公司银行盈利50.76亿元。此外,由于资产质量问题,渤海银行计提的信贷减值损失居高不下,2024年同比增长5.91%至96.59亿元,显著高于净利润,对净利润空间造成了较大挤压。

在资本市场上,渤海银行的表现也有待提升。自2020年上市以来,其股价长期处于相对低迷的状态。2020年11月曾创下5.22港元/股的高位,截至2025年8月5日收盘,股价仅为1.02港元/股,降幅达80.46%。

近两年,在银行板块整体走高的情况下,渤海银行却跑输板块,2024年至今万得银行指数涨幅达69.61%,而渤海银行股价下跌了9.73%,与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等股价创出上市以来新高的股份制银行形成了反差。

较低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渤海银行的资产规模增长。2024年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35%,在上市股份行中排名靠后,这意味着未来其在融资补充资本金方面的需求依然较为迫切。

为改善现状,2025年初渤海银行任命副行长齐君为首席风险管理官,首次设立这一职位体现出其对合规管理的重视。

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请谨慎辨别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