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花旗增持港交所股份成第二大股东,外资看好未来盈利潜力

2025-08-09 09:00

(来源:美股情报站)

据港交所披露,花旗集团在8月1日增持了22.5万股港交所股份。成交均价为每股417.24港元,耗资共9385.94万港元。此次增持后,花旗集团持有港交所6349.47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5%,成为港交所的第二大股东,仅次于持股5.9%的中国香港特区政府。

港交所的股东结构多元且持股分散,第一大股东是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摩根大通曾是重要股东之一,其持股比例在去年减持后降至3.53%。此外,易方达、广发基金和华夏基金等机构也各自通过其旗下的基金持有港交所股份,位列前十大股东。这些基金根据市场情况进行不同策略的持股操作,例如一些基金选择长期持有,而另一些则进行了减持。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的活跃度显著提升,南向资金的净买入额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IPO融资额也重回全球第一的地位。这一趋势吸引了诸多外资投行的注意,外资普遍看好港交所的未来表现,并多次上调其目标价。早在7月份,高盛便基于日均成交额的优异表现,上调了港交所2025年至2027年的每股盈利预测约4%,并将目标价由450港元上调至500港元,对应的2026年预测市盈率达到40倍。

港交所的盈利模式高度依赖于交易量和成交额的增长。今年上半年,港股日均成交金额高达2402亿港元,同比增长118%,这一数据创下自2010年以来的同期新高。港股通的日均成交金额也达到1109.6亿港元,同比增长195%。此外,衍生品市场表现强劲,期货及期权的日均成交量同比增长11%。

外资分析认为,港交所盈利改善的潜在催化剂包含多方面:包括A+H股上市热潮带动香港IPO市场,新股融资重回全球第一名,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这都使得港交所的日均成交额和盈利水平还有上升空间。同时,实际利率的下降刺激股票交易,“零日期权”等衍生产品的推出,以及现货市场买卖价差的收缩都提升了交易换手率,港股通南向资金的持续流入也是促进盈利和估值提升的重要因素。

然而,市场还须关注企业盈利修复速度是否符合预期,新股融资热潮能否保持以及海外资金的变动风险等问题,这些因素可能影响港交所的估值及未来表现。这些复杂因素反映了港交所在全球资本市场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