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08 18:01
(来源:百度)
河南,漯河。
这儿有一片酷似《星际穿越》片场的玉米地。
和电影里略有不同,紧挨着这片玉米地的,不是马修·麦康纳的小屋,而是马竞和学生们挥洒汗水的养猪场——一个用AI来养猪的新型猪场。
作为郑州大学力学与安全工程学院的副教授,马竞这两年带着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跨界”琢磨起了AI,和猪较上了劲。
养猪,是门大学问。在我国,虽然养猪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动辄数万头猪的养殖场屡见不鲜,但智能化率却30%都不到。
更头疼的是,病猪难发现。猪仔们不会说话,一旦生病,往往等到症状明显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甚至可能引发大规模的猪瘟传染,给养殖户带来巨大损失。去年夏天,一家养猪场因为没及时发现病猪,全场的猪损失殆尽,几年的努力和收入付诸东流。
AI能不能提前揪出“问题猪”?
马竞和他的学生们,基于百度飞桨的开发能力,设计了疫病识别视觉检测系统。每个猪舍的上方,都被安装上了智能巡检机器人,通过高清摄像头、红外测温装置、拾音器等设备实时监测猪仔们的状态,并将数据传回,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猪只的行为、体温和声音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
在猪场安装调试设备的学生们
AI就这样成为了24小时的“监工”,能及时发现猪仔不对劲的情况。例如在喂食时,健康的猪仔见到饲料,那叫一个生龙活虎,有的甚至能骑到同伴背上抢食——这种时候,不争不抢,趴着不动的猪就形迹可疑,“吃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大概率是病了”。
一旦发现问题,AI将立刻通知饲养员:“4号舍11栏,一只猪行为异常,请及时处理!”
不过,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很多饲养员并非专业兽医,对猪病的了解有限,这时候就该智能体上场了。基于文心大模型打造的“生猪卫士”智能体,不仅系统学习了养殖知识,还能充分结合历史疫情数据和养殖专家的经验,为养猪户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防疫建议。
例如当饲养员赶到问题猪舍时,智能体将根据现场情况给出进一步的指导:检查猪的耳朵是否发紫?体温是否偏高?最后给出诊断建议:是消化不良还是猪瘟?是该打针、隔离还是直接处理?这一系列的方案,有效提升了疫病的防护效率,降低养殖户的损失。
在实验室介绍识别系统的马竞
这并不是马竞团队和猪猪们的第一次“较劲”。在视觉检测系统之前,他们还成功研发并落地了自研的「智能液态饲喂系统」。
在国内,大多数养猪场都还是用人工进行干料投喂,费时费力不说,还容易让猪仔们消化不良,影响肠胃健康。更糟的是,人员频繁进出也可能给猪仔带来未知的病毒。
自动饲喂系统不仅能精准调配营养均衡的液态饲料,还能通过管道直接送到每个猪栏,猪仔们吃上了“稀饭”和“酸奶”。通过人工智能,这套自动化系统系统还能实现智能化调整采食量、节约饲料成本。
利用文心智能体,还可以贴心地指导用户一步步完成复杂自动化参数的设置,降低新用户学习和使用门槛。值得一提的是,这套系统的成本只有国外同类产品的一半,目前已经成功在全国10个城市27个养猪场应用。
“手里有锤子的人看什么都像钉子,而百度给了我们一整个工具箱。”
马竞说,百度的文心大模型和飞桨框架在每个项目落地的过程中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而且相关技术配套资料多、学习成本低,连学生都能轻松上手。
正在优化算法的学生们
为什么一个力学出身的人,最后研究起了用AI养猪?在马竞口中,带着学生落地了多个项目的他,只是位“AI算法的搬运工”——
“我是学力学出身的,让我研究先进的算法那肯定不如专业人士。但力学是工程科学的基础,它的触角可以深入到很多工程领域。我可以做中间人,把AI算法和力学结合在一起,让它们真正在更多的产业一线被用起来。”
很多时候,AI并不像影视剧里那样赛博、酷炫,在河南漯河的这片玉米地里,也没有宇宙飞船和拯救地球的主角。
但AI正在用最朴实的方式,解决着最实际的问题——也许就是帮养殖户省点力气,让猪少受点罪。
2021年,百度飞桨与郑州大学联合建立了人工智能工程应用实验室。这是百度飞桨与高校签约共建的首批三家创新创业实验室之一,旨在赋能“人工智能+X”新工科人才培养。
2020年,百度提出5年内培养500万AI人才的计划,该目标已于2024年提前完成。今年4月,百度宣布未来5年将加大力度,再为社会培养1000万AI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