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08 01:11
(来源:中国改革报)
转自:中国改革报
□ 本报记者 张海莺
在中原大地,河南省鹤壁市这座曾经因煤而兴的城市,正经历着一场波澜壮阔的产业转型变革。从“一煤独大”的资源型城市,到如今多业并举、创新驱动的产业新城,鹤壁的产业格局完成了华丽转身。
鹤壁市位于河南北部,直到1957年,才在鹤壁煤炭筹备处的基础上正式成立。建市几十年,鹤壁的最大标签是“资源型”城市。高峰时期,煤炭产业在鹤壁的整个工业增加值中占比达90%。从20世纪90年代,鹤壁立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历史背景,结合鹤壁实际,贯彻落实上级要求,不断加大产业转型力度,深入分析研究“从哪儿转”“往哪儿转”“怎么转”的关键问题,推动形成了“镁基新材料+电子电器+功能性新材料”三大传统产业升级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半导体及工业软件”三大新兴产业培育的“3+3”体系。
鹤壁如何实现“无中生有”?“鹤壁模式”如何助力产业发展?本报记者走进鹤壁,探寻老工业基地“蝶变”背后的密码。
焕发新活力
镁,与钢铁和铝等金属相比,具有强度高、铸造性能好、生物亲和性强、废料易回收等诸多优点。镁以其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正逐步成为推动工业轻量化进程的关键力量,在交通运输、电子通信、航空航天、氢能储运等领域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被誉为未来金属。
在鹤壁,白云岩资源储量大、品位高,已探明储量15.54亿吨,氧化镁含量高,可一次冶炼成纯度达99.98%的高品质镁。镁基新材料产业作为传统主导产业之一,既是鹤壁加快产业转型的关键一环,也是体现鹤壁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生动实践。
作为镁产业的发源地之一,30多年来,鹤壁的镁产业经历了冶炼起步、初级加工、快速发展、转型升级4个阶段。目前,年综合加工能力30万吨,逐步形成了镁粒镁粉、高性能镁合金、镁合金挤压压铸轧制、镁合金终端产品等较为完整的精深加工产业链条。目前,正在与中国铝业集团合作建设投资镁基新材料工业中试项目,采用“铝热法”新工艺,替代传统工艺“皮江法”,工艺全流程节能环保,无废渣产生,今年7月带料试车。同步推进年产30万吨~50万吨镁基新材料全产业链项目。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市场对材料轻量化需求急剧增加,这给位于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海骊镁合金轻量化装备产业园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订单。
在园区生产车间,一批由镁合金压铸而成的显示系统零部件、新能源车三电系统零部件、汽车座椅扶手结构件、汽车中控台骨架、仪表盘支架等产品正准备装车,运往比亚迪、吉利、上汽等汽车厂家。
这个由海尔集团投资建设的产业园,不仅生产汽车镁合金压铸产品,还将镁合金产品逐渐推广应用到家电、无人机、家居领域。
不只海尔,华为的产品里也有鹤壁的镁合金产品。位于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华为镁合金笔记本电脑智能制造项目,智能化生产线上正在赶制华为手机、镁合金笔记本电脑等精密零组件。该项目负责人介绍,手表、平板等更多华为产品将用上来自鹤壁的镁合金。
据了解,下一步,鹤壁将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瞄准镁合金汽车零部件、镁合金无人机、3C电子等高端、终端产品,紧盯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国防军工等领域,引进一批镁合金终端项目,加快延链补链强链,促进镁在更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
抢占新赛道
从全球范围来看,商业航天方兴未艾,其蕴含的科技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不可估量,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紧锣密鼓地布局这一赛道。
对于不沿边、不靠海、经济总量偏小,且曾经贴着“资源型”标签的鹤壁来说,发力商业航天产业成为弯道超车、换道领跑的战略选择。
得益于鹤壁良好的数字产业基础和优良的营商环境,2020年7月,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宏图”)选择将华中总部卫星运营中心项目落户鹤壁科创新城。航天宏图“女娲星座”2023年成功发射“中原1号”等4颗卫星,2024年又发射了“中原2号”“水利1号”等8颗卫星,在轨卫星达到12颗,成为全国最大的业务化运行雷达遥感星座。今年计划再发射22颗卫星,到2027年完成全部114颗卫星组网,届时卫片拍摄频率可由现在的3小时缩短至5分钟,推动我国雷达遥感能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正是这家公司与鹤壁的成功“牵手”,开启了鹤壁这座豫北小城逐梦“星辰大海”的新征程。
如今,商业航天产业已成为鹤壁新兴产业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目前在商业航天领域,鹤壁先后有航天宏图、天章卫星等40多家上下游企业在鹤壁卫星智造产业园落地生根,共同支撑起鹤壁商业航天产业的宏大版图。而鹤壁也因此逐渐围绕“卫星链、火箭链、数据链、服务链”等产业链核心环节,初步构建起集卫星制造、火箭研制、卫星测运控管理和数据应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商业航天产业已成为鹤壁转型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
据了解,截至2024年底,鹤壁商业航天产业营收超10亿元,“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商业卫星装备制造及应用产业集群”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
如今,鹤壁被贴上“商业航天”的标签,还与郑州并列成为河南省“2+N”卫星产业集群的两大战略承载地之一。
从“挖煤炭”到“造卫星”,曾经鹤壁人不敢企及的梦想,如今已渐渐照进现实。
注入新动力
近年来,鹤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积极推动从芯片封装测试到工业软件的产业生态构建,通过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产业链条加速完善。
在位于鹤壁科创新城的龙芯中科(鹤壁)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芯中科(鹤壁)”)芯片封装基地,生产线上一颗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芯片正在封装、测试、包装出货。
据了解,龙芯中科(鹤壁)的母公司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国产处理器的领军企业,以自主指令系统为核心,构建了覆盖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五大方向的生态体系,产品广泛应用于政府、教育、金融等领域。
目前,龙芯中科(鹤壁)制造基地的半导体芯片封装测试生产线是全自主装备的芯片封装测试生产线,这是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布局的首个芯片封装测试项目。“我们正在对封装生产线进行扩产,扩产后的封装生产线可以满足更多型号芯片的封装需求,进一步提升芯片封装的产能与时效性。”龙芯中科(鹤壁)生产研发负责人表示。
自入驻鹤壁以来,龙芯中科(鹤壁)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吸引了众多上下游企业集聚。龙芯中科的入驻带来了强大的产业乘数效应,推动鹤壁在半导体芯片研发、工业软件开发等领域快速发展。
近年来,鹤壁科创新城秉承“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的集聚发展理念,着力构建“芯片+产业+应用”的全链条生态闭环。如今,鹤壁正以半导体及工业软件产业为支点,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
今天的鹤壁,产业转型已取得显著成效,煤炭产业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降至1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提升至53.3%,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比连续3年位居河南省第2位。近年来,鹤壁两次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抢抓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机遇,聚力打造全产业生态链条”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这些嘉奖,是对鹤壁转型发展成绩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