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农业银行继续刷新历史新高,银行股行情走到哪里了?

2025-08-08 10:53

2025年8月8日,浦发银行(600000.SH)涨近2%领跑板块,光大银行(601818.SH)民生银行(600016.SH)江阴银行(002807.SZ)建设银行(601939.SH)等跟涨,农业银行(601288.SH)盘中继续刷新历史新高,截至最新收盘日,农业银行(601288.SH)A股流通市值升至2.11万亿元,超越工商银行(601398.SH)成为A股流通市值第一。

银行股行情走到哪里了?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资金,最新仓位情况如何?

招商证券最新发布的银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揭示了一个关键现象:主动型公募基金对银行板块的配置显著低于其理论应有的水平(即“欠配”),且这一缺口在二季度末进一步扩大。

报告创新性地提出了衡量银行股“标配比例”的方法——即基于公募基金自身业绩比较基准中各类指数的权重,计算出银行股理论上应占的投资比例。根据该模型测算,2025年二季度末,A+H股银行的理论“标配比例”应达到11.57%。

然而,对比基金二季报披露的实际持仓数据,情况却出乎意料:主动型基金对A+H银行股的实际持有比例仅为4.5%。这意味着,银行板块的“欠配比例”(标配比例-实际持有比例)高达7.07%。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欠配缺口较一季度末(6.79%)有所扩大。

资料来源:招商证券

持仓结构上,资金流向呈现两大鲜明趋势:一方面,对于业绩较好的优质银行更加青睐,市场风险偏好有所提高,江苏银行、杭州银行等优质城商行的基金增持比例均超过10个基点,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股份行增持幅度也在5个基点以上。

另一方面,高股息逻辑仍有持续,资金偏向于估值更低的港股大行。主动偏股基金重仓持股中港股的占比在2025年二季度末已经上升到了20%,其中折价程度更高、股息率更有优势、且在港股通标的中占比较高的港股银行也吸引了大量资金买入。港股市场的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大行获得持续加仓。

展望未来,公募基金改革的深化将进一步强化业绩基准的约束作用,而银行作为基准指数的核心组成部分,招商证券预计未来将进一步得到主动基金的增持。从当前配置水平看,银行股欠配程度仍处于较高水平。银行中期行情结束的其中一个标志就是公募基金将银行配置提高到8%~10%左右的比例,目前银行股的欠配程度从不同口径来看均在5%~7%左右,仍相对较高,因此银行的中期行情预计仍未结束。

或基于对银行板块的长期看好,银行类ETF持续获资金流入。截至8月7日,银行AH优选ETF(517900)今年以来获资金净流入9.3亿元,份额增幅达712%,增速居银行类ETF首位。

自2017年12月6日指数发布以来,银行AH全收益指数累计涨96.64%,同期中证银行全收益指数涨72.92%,相对表现更优。

统计区间:2017.12.6-2025.8.7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上述观点、看法和思路根据截至当前情况判断做出,今后可能发生改变。对于以上引自证券公司等外部机构的观点或信息,不对该等观点和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做任何实质性的保证或承诺。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在了解产品情况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基金投资做出独立决策,选择合适的基金产品。投资者可通过基金管理人或代销机构提供的移动客户端、官网等渠道查询其基金交易、保有情况和持仓收益等信息。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