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集运船舶大换“芯” 甲醇燃料成“新宠”

2025-08-08 09:54

(来源:中国水运网)

转自:中国水运网

全球航运业巨轮转向绿色航道,这场关乎未来的转型竞赛中,谁能为庞然大物注入清洁动力?中集安瑞科以装备制造为根基,悄然打造了一张覆盖绿色燃料生产、储运、加注全链条的网络,助力航运业零碳转型。

中集安瑞科科创中心、中集绿能低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东,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中集安瑞科在广东湛江布局的绿色甲醇工厂即将在今年第四季度投产。该工厂首期产能预计为5万吨,计划在2027年达成5+20万吨产能。这是中国最早一批的国产生物质绿色甲醇项目之一,项目正在申请国际可持续发展和碳认证(ISCC EU)。”

全球首艘双燃料甲醇动力集装箱船。洋山港海事局供图

全球首艘双燃料甲醇动力集装箱船。洋山港海事局供图

甲醇燃料需求正释放

在全球航运业减排战略确定的背景下,船东基于船舶大型化趋势,继续追加下单大船。只是,在绿色燃料选择上,依然未有明确定论。

李东认为:“近期达成2050年实现全球航运业净零排放的核心目标,相关协议预计将于2025年10月正式通过,并于2027年开始实施。绿色甲醇需求的释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全球对航运脱碳达成高度共识,多种清洁燃料并存使用的局面会越来越常见。”

“虽然目前绿色甲醇距离广泛使用还需要较长时间,但是全球航运业对甲醇燃料消费比例基数较低,行业仍然会螺旋式上升。IMO MEPC83会议以来,越来越多班轮公司都把绿色甲醇燃料纳入了当前以及未来的船用燃料考量。”李东进一步解释道。

DNV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共订造151艘替代燃料动力船舶,其中甲醇动力40艘。DNV高级副总裁黄今预测,到2030年,甲醇燃料船舶在全球船舶中占比约为12%。

聚焦集装箱船领域,VesselsValue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上旬,全球共有15家航运企业订造或已运营绿色甲醇燃料集装箱船,包括班轮公司及独立船东,运营运力达到32艘、32.35万TEU,订单运力与优先选择运力合计达到123艘、168.99万TEU,船舶订单数量占全球集运船队订单的13.81%6。也就是说,待相关订单交付,全球甲醇燃料集装箱船运力将达到155艘、201.34万TEU。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集运运力排名全球前二十的班轮公司中,有8家班轮公司订造或运营甲醇燃料船,占比达到四成,包括地中海航运(MSC)、马士基、达飞、中远海运、ONE、HMM、万海航运、X-Press Feeders。按照VesselsValue提供的数据,以艘数计,HMM、中远海运、ONE这三家亚洲班轮公司新造船订单中,甲醇燃料集装箱船占该公司新船比例分别为7143%、44.44%、34.96%集运运力排名全球前三的MSC、马士基、达飞的新造船订单中,甲醇燃料集装箱船占比分别为9.7696、10%6、21.28%。

从订单情况来看,绿色甲醇作为船舶燃料的发展趋势良好。从储运条件来看,甲醇燃料可在常温下处理,仅需对现有基础设施进行小幅改造,基建成本可控。目前全球已有120多个港口开始应用甲醇燃料。

以马士基为例,该公司目前运营12艘甲醇燃料集装箱船。马士基高级首席船舶设计师Ola Straby近期公开透露,马士基旗下有4艘新造船正在使用灰色或化石甲醇作为燃料运行。该公司选择继续以甲醇为燃料运行船舶,尽管目前主要可用的是化石来源甲醇。

面临供应成本两大挑战

随着甲醇燃料船舶的增多,绿色甲醇的供应和成本成为两大挑战。

以一艘16000TEU集装箱船为例,最大载重吨(DWT)15.5万吨,估算耗油量为2.2万吨/年。由于各种燃料的热值及密度有所不同,其中,1吨传统燃料相当于约2.1吨甲醇,即一艘16000TEU集装箱船甲醇燃料需求约为4.62万吨/年,约合2.89吨/TEU/年。

根据VesselsValue统计的甲醇燃料船舶现状规模,目前已运营的甲醇集装箱船舶需要甲醇燃料约93.49万吨/年,待订单运力全部交付后,则需要约581.87万吨/年。

在价格方面,今年2月,金风科技宣布,我国首个市场化绿色甲醇现货价格为820美元/吨。作为对比,2月新加坡100%可持续甲醇价格为1954.65美元/吨。从中可以看出,国内绿色甲醇价格优势明显。

传统国际船舶燃料方面,隆众资讯数据显示,2月中旬的一周,新加坡高硫180CST燃料油均价494.16美元/吨,硫含量不高于0.5%的低硫燃料油均价554.35美元/吨。

在产能方面,2023年,全球甲醇年产能约为1.8亿吨,其中绿色甲醇年产能仅为50万吨,我国绿色甲醇年产能约为30万吨。到了2024年,全球绿色甲醇年产能约为70万吨,预计到2030年,年产能将达到3050万吨。

虽然目前绿色甲醇产能未释放,但从长远发展来看,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甲醇生产国和消费国,约占全球产能的一半,但目前我国甲醇以黑色、灰色甲醇为主,在“双碳”战略背景下,我国绿色甲醇产业发展潜力极大。

全球甲醇行业协会首席执行官格雷格·多兰就曾表示,中国甲醇需求占全球2/3,可再生甲醇产能在全球居领导地位,预计2026年将有75%的新增甲醇产能来自中国。

中石化董事长马永生此前表示,截至2024年底,国内已公布的绿色甲醇规划产能约1600万吨/年。也就是说,中国规划的绿色甲醇产能约占全球的49%6。

在绿色甲醇加注能力方面,中国具备甲醇加注能力的港口快速增加,自2024年起,上海洋山港、海南洋浦港、辽宁大连港先后加入此列,贯通中国南北的绿色甲醇供应链网络已初步成型。

构建绿色甲醇全球版图

2022年,中集安瑞科成为马士基的绿色甲醇战略合作伙伴,这意味着其产品和服务成为马士基“严选”,且已通过国际最严苛标准的检验。

李东告诉笔者,2025年以来,中集安瑞科先后与华光海运、中国船燃、中石化中海燃供等企业就绿色甲醇达成系列战略合作,未来会持续引入更多合作方加入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船燃、中石化中海燃供均为中远海运集团旗下船用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成员。其中,中国船燃在2023年“全球十大船加油企业”排行榜中,以2220万吨的规模位列第三名。

此外,中集安瑞科与香港运输及物流局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建“香港绿色船用燃料生态圈”,抢占粤港澳大湾区绿色航运高地。

中集安瑞科是香港主板上市公司,隶属于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集集团”)“能源化工食品装备板块”,为行业客户提供运输、储存、加工的关键装备、工程服务及系统解决方案。

与航运企业达成绿色甲醇消纳、运输等合作意向之外,在船用燃料供应链自主可控主题下,中集安瑞科作为一家海工企业,对比燃料生产企业来说“底气”更足。

李东介绍:“目前全球以及国内的绿色甲醇产业都处于比较早期阶段,甲醇燃料的港口加注能力还在提高和完善中。中集安瑞科深耕海工市场,与全球船东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公司对需求端的把握更加准确,可有效降低绿色甲醇供需关系周期性变化对我们的影响。”

“此外,中集安瑞科的绿色甲醇项目与中国的其他项目相比,工厂位于广东湛江,年平均气温在23.6℃到24.4℃,燃料的热值保持良好。当地的生物燃料资源丰富,工厂附近就有港口,与新加坡港或其他主要的国际国内港口的海运距离也近。综合来说项目各个环节都非常有优势。”李东进一步解释道。

得益于“装备+能源”基因,中集安瑞科可实现双轮驱动。其不仅是燃料生产者,更是核心储运、加注装备的重要玩家。例如,其旗下中集蓝水研发的甲醇燃料供给系统已获DNV颁发的AIP证书,是绿色甲醇船舶的“心脏”级装备。

在替代燃料布局上,中集安瑞科还布局了中小型液化气海船建造业务。2024年,该公司旗下的南通中集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简称“中集太平洋海工”)新签订单金额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客户均为国内及海外知名船东公司。尤其在LNG运输加注船方面,手持订单12艘,位列全球第一。

展望未来,中集集团董事长麦伯良已明确远景规划,“若绿色甲醇发展良好,未来将布局数百万吨的产能”。李东透露,中集安瑞科在中国及东南亚其他地区也储备了数个极具潜力的绿色甲醇候选项目,会根据全球可持续燃料市场发展的情况,决定下一步新项目的开发计划。

航运业的脱碳之路道阻且长,燃料技术路线的博弈仍将持续。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