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以硬科技赋能制造业升级,协作机器人龙头节卡股份上会在即

2025-08-07 17:33

(来源:梧桐树下官方号)

8月1日,上交所公告显示,节卡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节卡股份)将于8月8日接受科创板上市委审议。若成功过会,该公司将有望成为A股首家以协作机器人为核心业务的上市公司。此外,作为国产协作机器人三杰之一,节卡股份IPO进程的推进也是科创板“1+6”政策推出后的又一典范。

智能制造核心引擎,百亿市场蓝海蓄势待发

协作机器人的诞生源于欧洲制造业的“柔性化困境”。20世纪90年代,面对个性化、小批量生产趋势,传统工业机器人因刚性围栏隔离、产线改造成本高、部署周期长三大痛点,难以适配中小企业需求。数以百万的中小工厂虽急需自动化降本增效,却受限于资金与空间难以实现。

在此背景下,灵活、安全、可以与人类在同一空间内协作的人机协作模式成为破局关键。通过集成多维传感器、人工智能及机器学习算法,协作机器人能够安全高效地配合人类工作,既可承担高精度装配、大负荷搬运等要求严苛的任务,也能自动化处理重复性工序。这种人机协作模式,一方面将工人从高危、高强度的操作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显著提升了生产线的速度稳定性、质量一致性与柔性响应能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智能制造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交汇点。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载体,协作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得到了国家多项重要政策的支持,“中国制造2025”更明确将协作机器人列为新质生产力核心载体。

随着我国制造业升级的持续推进,协作机器人市场将进一步得到拓展,综合MIR睿工业、GGII高工、MarketsandMarkets等第三方机构研究数据,未来中国以及全球协作机器人市场规模总体均将保持30%以上的快速增长趋势,至2030年有望达到50万台的市场规模;2029年全球协作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68亿美元,接近500亿人民币。

国产协作机器人标杆,硬科技实力奠定领先地位

我国协作机器人虽然起步晚于欧美国家,却在短短数年间实现了从“跟随”到“领跑”。目前在全球协作机器人市场已形成相对集中的竞争格局,2024年全球出货前五大厂商市占率为54.5%,其中四家均为中国制造商,而节卡股份的全球销量更是仅次于丹麦老牌协作机器人厂商UR,位居全球第二,国内第一。

这一市场格局的背后,是国产协作机器人持续不断的技术深耕。以节卡股份为例,自2014年创立以来,公司始终专注于协作机器人技术的纵深研发与产业化推广。通过持续投入,节卡股份已构建起覆盖核心零部件、整机设计及场景应用的完整技术体系,形成显著的竞争壁垒,并体现在自重负载比、重复定位精度、防护等级、平均无故障时间等核心性能上。

具体来看,节卡股份 Zu18 机型在 18kg 负载下,自重负载比仅为 1:1.94,显著优于“自重负载比小于4”的国家标准,轻量化优势突出;同时,公司多数协作机器人具备 ±0.02mm 的超高重复定位精度,在汽车精密焊接、半导体封测等对精度要求严苛的高端场景中表现突出。

在力控与易用性方面,公司自主研发的力控算法精度达 0.16N,已成功应用于“中国天眼”(FAST)运维、航空发动机叶片打磨等复杂场景;而图形化编程与拖拽示教技术大幅降低了操作门槛,能更快速高效地助力中小制造企业部署柔性产线。

可靠性与防护上,公司 2021 年推出的 Pro 系列率先达到业内最高 IP68 防护等级,可在多粉尘、油污等恶劣工况下稳定运行;Zu7 机型则拿下行业首个 MTBF 80,000 小时认证,可靠性比肩国际标杆。

凭借上述全维度性能优势,公司产品赢得全球客户广泛认可。2023年,节卡股份整机销量达4,681台,以8.2%的市占率位居全球前列;2024年销量进一步跃升至7,462台,稳居行业第一梯队。

技术成果相继落地,联动下游巨头加速价值转化

随着市场对协作机器人需求的增长,行业内部不断涌现出更多玩家,催化行业加速进入精细化竞争阶段。作为头部企业,节卡股份的独特路径在于用技术深度撬动高端场景,再借场景势能反哺技术进化。这种双向循环使其在五年内完成从产品突围到盈利模型验证的关键跨越。

公司依托过硬的技术实力形成了完善的产品矩阵,招股书显示,节卡股份以Zu系列工业基型为起点,逐步形成了涵盖不同市场定位和适用差异化场景的产品体系,如突出防护性能的 Pro 系列、性价比更高的 C 系列,面向高精度场景的 Zu s 系列,面向服务/新零售的 Mini 系列以及 K 系列人形机械臂等。以上产品负载从1kg至30kg不等,客户可以通过作业编程和简单装配末端执行装置,将协作机器人用于流水线自动作业,也可通过软件应用的二次开发及自动化配套设备的集成,实现搬运、包装、打磨、焊接、喷涂、检测等多种契合工业/商业场景的功能。

依托丰富的产品型号和优质的产品性能,节卡股份成功打入全球高端制造供应链,与丰田、东山精密中国中车星宇股份立讯精密、施耐德、伟创力、智元新创、华域汽车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达成稳定合作。并通过在这些领军企业中打造高价值应用标杆案例有效树立起行业示范效应,加速解决方案向同类型企业的规模化复制推广。

技术成果的成功商业化转化,直接驱动了公司价值的提升,并清晰体现在业绩增长之中。据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节卡股份营业收入分别达到2.81亿元、3.50亿元及4.00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19.42%。其中,核心产品协作机器人整机收入增长尤为强劲,2022-2024年分别为2.16亿元、2.56亿元、3.74亿元,2024年同比增速高达46.3%,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提升至93.63%,成为公司高速发展的核心引擎。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在收入显著增长的同时,节卡股份持续强化研发投入力度。2022-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4750.92万元、7312.89万元和8623.16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逐年提升至21.53%,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一持续的高强度投入,为公司技术领先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2024年末,公司累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3项、实用新型专利132项、软件著作权67项,核心技术已全面应用于全系产品,形成了“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可持续创新机制。

研发的持续加码有力支撑了技术迭代,而领先的技术又成为价值转化与盈利提升的核心驱动力。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节卡股份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73.57万元、-2,854.73万元及622.80万元,在2024年已基本实现盈亏平衡。与此同时,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状况也得到显著优化,近三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0,463.92万元、2,112.39万元及3,178.21万元,现金流的持续改善印证了经营质量的稳步提升。

募投项目把握历史机遇,以新质生产力助推制造业升级

当制造业转型升级遇上人口红利消退,协作机器人正从“柔性补充”蜕变为“生产力基座”。这点从政策端反应上可见一斑。近年来,《“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等产业政策密集发布,催化我国不断向着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的目标迈进。

另一方面,我国目前正处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过渡阶段,但制造业工业机器人人均保有密度却远低于韩国、新加坡等国家,2024年仅为每万名工人 470 台,不足韩国的1/3 ,存量替代空间超百万台。

在此背景下,凭借部署周期短、综合成本低的颠覆性优势,协作机器人成为破解柔性制造难题的关键路径。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显示,全球协作机器人销量已从2017年的1.1万台迅猛增长至2023年的5.7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约32%,成为工业机器人领域增长最快的品类。

目前,工业领域仍是协作机器人的主要应用场景。 MIR 睿工业统计显示,2024年国内协作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出货量合计占比约82.8%,其中汽车及零部件、3C电子、机械加工三大类占比约60.8%。中国作为全球工业大国,产业结构完备,尤其在汽车及零部件、3C电子、机械加工等领域产业聚集度高,商业、服务业发展蓬勃,这为协作机器人的场景开拓与技术迭代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

在工业领域之外,协作机器人在医疗用品、化学制品、家电、锂电池、仓储物流、食品饮料等细分领域的应用也在快速增长。尽管当前规模相对较小,但得益于较高的增长率,未来有望实现规模性放量。

以节卡股份为代表的国内协作机器人头部企业,凭借机电系统的高稳定性和软件算法的精准补偿能力,其产品能在各类复杂工况下长期保持优异性能,展现出显著的技术附加值。这使得它们能够满足大型客户在复杂工业场景下对设备稳定性、使用频率及严苛工况的高要求,从而赢得更大市场份额。

以节卡股份为例,公司近年来呈现产销两旺态势,2022-2024年,其协作机器人整机产销率分别为78.44%、123.02%和94.12%。在稳固工业领域优势的同时,公司还积极拓展商业、医疗、教育等新场景,构建多元化收入结构。如其Mini系列协作机器人凭借轻量化、低噪音特性,已应用于零售分拣、教育实训等场景。据公司第二轮审核问询函回复显示,截至2025年3月末,节卡股份在手订单金额达1.11亿元。然而,公司现有产能已趋于饱和,2024年产能利用率高达99.10%。

为更好地把握协作机器人发展的历史性机遇,节卡股份拟通过本次上市募集资金6.76亿元,重点投向产能扩建项目。该项目计划分5年逐步释放产能,预计于2026年起逐步投产,目标在2030年后实现满产,年产能达到4万台。未来,随着新增产能的逐步落地,节卡股份将能更有效地响应下游客户快速增长的需求。

在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产业变革浪潮中,协作机器人正成为重塑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节卡股份依托技术自主化、市场规模化与全球化布局的三重优势,不仅是中国新质生产力的杰出代表,更有望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引领协作机器人产业实现从“工业赋能”到“全场景渗透”的跨越式发展。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