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07 19:53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姜业庆
在被动投资的黄金时代,易方达基金旗下的香港证券ETF正在显示出强劲的动力。该只基金单月规模激增131亿元,相当于日均资金流入超4亿元,创下港股主题ETF的规模扩张纪录。与此同时,这场大规模的资金涌入,也直接触发了易方达对11家券商H股的密集被动增持。
与此同时,易方达基金旗下另外一只布局港股科技板块的恒生科技ETF同样创历史新高,规模突破130亿元,单周吸引近9亿元资金逆势流入。很明显,资金借道易方达ETF布局港股的热情,正在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配置浪潮。
ETF规模激增下的券商H股“扫货行动”
今年7月,资本市场的“聚光灯”开始转向易方达基金旗下香港证券ETF(513090)。这只原本规模不足百亿的港股基金,在短短一个月内规模从97.03亿元飙升至228.76亿元,单月增幅高达131.73亿元。
资金南下似乎从未如此迅猛,这一数字在港股ETF领域也可谓少见。其直接结果,则是触发了一场覆盖11家头部券商H股的“扫货行动”。
港交所股权披露数据显示,7月11日至28日期间,易方达基金密集增持11家中资券商H股,包括中国银河、华泰证券、东方证券等头部机构。其中对中国银河的买入量高达1365.55万股,对东方证券、中原证券(中州证券)、国联民生的持股比例均提升至7.03%,另有6家券商持股突破5%关口。这一系列的操作当然并非主动择时,而是ETF规模激增触发的被动配置需求——当投资者以现金申购ETF份额时,管理人需按指数权重买入对应成分股。
8月4日数据显示,易方达香港证券ETF继续获得10.32亿元资金净流入,稳居当日非货币ETF吸金榜首,市场资金对港股券商的热情仍在延续着。
两地券商的股价差异也在不断吸引着投资者入场。相关数据显示,4月初到7月底期间,港股券商整体上涨73.9%,而A股券商仅涨22%,差距超过50个百分点。券商股在港股市场如同打了七折出售。以中金公司为例,其H股在7月不仅被易方达被动增持,更获贝莱德耗资2552万港元加仓126.24万股。
政策红利与业务创新下的精准布局
易方达香港证券ETF规模激增的背后,一方面是源于易方达公司对政策红利的前瞻把握,另一方面则是基于券商板块基本面的强势修复。
首先,2025年,多家券商机构升级虚拟资产交易牌照,稳定币业务成为新的增长引擎。例如,今年6月25日,国泰君安国际旗下公司获香港证监会批准,升级为首家持牌可交易虚拟资产的中资券商,客户可直接通过其平台买卖比特币、以太坊等加密货币。消息公布后,公司股价单日飙升了108%,市值单日增长逾60亿港元,市场反响极为热烈。这也标志着传统券商正式进军数字资产领域,开启业务新版图,而这一变化也被易方达基金敏锐地融入到了香港证券ETF的产品设计中。
其次,券商公司的业绩则是“加仓”最为直接的催化剂。截至7月31日,29家上市券商披露的半年度业绩预告中,10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0%,大中型券商增速普遍落在50%—80%区间。自营投资回暖与交易量回升成为业绩引擎,港股IPO市场的爆发更是为业绩添了一把火。2025年前7月港股股权融资总额达2916.41亿元,同比激增288.75%。蜜雪冰城、宁德时代等巨头的赴港上市,为承销保荐业务注入强劲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易方达的港股布局还呈现矩阵化特征。除香港证券ETF外,恒生科技ETF同样表现强劲,单周吸金近9亿元,规模突破130亿元创历史新高。无疑,产品线的完善也可以使投资者更能精准捕捉当下港股不同的板块机会。
易方达香港证券ETF基金规模突破230亿元,意义实则已超出单个产品的成功。当前香港市场正迎来多重机遇:政策环境放宽、中国企业加速出海、财富管理需求增长、金融科技应用深化。该ETF恰好为广大投资者降低了投资门槛,并为数字货币等创新业务打开了新空间,两地资本市场正从简单的价差套利,走向更深层次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