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07 08:49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编者按: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龙岩金融监管分局推动辖区银行保险机构,加大“三农”领域信贷资金投入,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不断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质效。
□本报记者 鲍曼君
闽西龙岩,一片浸染革命热血的红土地。在龙岩金融监管分局的指导下,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正将金融活水精准浇灌至田间地头、产业基地与农户心间,合力书写着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
截至2025年6月末,龙岩辖区银行机构加大“三农”信贷投入,涉农贷款余额1519.16亿元,比年初增加87.21亿元、增长6.09%。2025年上半年,龙岩辖区保险机构积极开展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73亿元,提供风险保障463.05亿元,形成覆盖种植业、养殖业和林业的保险产品服务体系。
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在龙岩新罗区江山片区,“睡美人”山峦叠翠,龙津河水蜿蜒流淌。然而,比自然风光更动人的,是这片土地上正在发生的振兴蝶变。
龙岩金融监管分局联合中国人民银行龙岩市分行、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印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的工作方案》,推动辖区银行机构加大乡村道路交通、物流通信、供水供电、教育卫生、清洁能源、人居环境改造提升等领域金融支持,助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2025年上半年,辖区银行机构累计投放农村基础设施贷款19.06亿元。
“‘千万工程’不是千村一面,关键要因地制宜。”农发行龙岩分行行长李有绪介绍。今年5月,福建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现场会在龙岩举行。农发行龙岩分行积极对接地方政府规划,创新推出“整镇推进+N”融资模式,将乡村环境治理、道路提升、古村保护等需求“整体立项、整体支持”,为龙岩市新罗区乡村振兴示范区(江山片区)项目贷款注入3亿元政策性资金支持。截至2025年6月末已累放贷款1856万元。
行走在初具雏形的示范区内,该项目负责人余呈毅向《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描绘蓝图: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与红色资源,这里将崛起一个融合传统文化教育、农耕体验、国防研学与生态康养的综合性基地。
“农发行的资金就像及时雨。”余呈毅感慨道,“不仅修复了基础设施,更把分散的资源串珠成链,让沉睡的山水真正变成富民产业。”
与此同时,在“红色小上海”长汀县,一场关于“路”的变革也在上演。年久失修的农村公路曾让当地百姓吃尽苦头。
“路面坑洼,雨天更是寸步难行,客商都不愿进来。”一位村民回忆道。农发行龙岩分行省市县三级行高效协同,将4亿元信贷资金精准投放到长汀县农村公路修复提升工程。截至今年5月,近4亿元资金已化作条条坦途。
据统计,2024年以来,农发行龙岩分行累计获批中长期涉农项目17个、金额45.96亿元,投放各项贷款60.22亿元,以真金白银夯实了闽西乡村的发展根基。
“旗舰店”解决大问题
在上杭县一个看似普通的小卖部里,年过六旬的“管长”李添永正忙着为乡亲办理贷款申请。这里是农业银行龙岩分行精心打造的“惠农服务旗舰店”,一个被当地农民亲切称为“金融根据地”的地方。
“这里是我的家,更是乡亲们离不开的‘家’。”李添永笑着说。凭借几十年积累的信用和威望,他主动义务为农行“把关”农户资质、讲解金融政策。2023年,仅这一家旗舰店就汇聚存款理财1800万元,发放贷款6700万元,成为滋养当地经济的核心“水源”。
像李添永这样的旗舰店“管长”,在龙岩乃至福建都并非个例。农行福建省分行农户金融部负责人介绍,该分行在原有2000多个“惠农通”服务点基础上,精选升级74家旗舰店,配备智能POS机、“惠农E站”等设备,使其功能实现质的飞跃:从基础的存取款,到贷款受理、社保开户、智慧缴费、线上金融推广等,农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一站式现代金融服务。
“旗舰店解决了大问题!”农行上杭杭川支行行长赖正荣深有感触,“乡镇服务半径大、人手紧,旗舰店成了我们下乡的‘固定堡垒’。”以此为支点,农行大力推行“整村推进”服务模式,客户经理携带移动设备,在旗舰店“管长”协助下逐村集中办理业务。
目前,农行福建省分行已在全省建立65万农户信息档案,覆盖95%行政村和90多个特色产业。
筑牢产业振兴“防波堤”
龙岩金融监管分局督促辖区银行保险机构落实《龙岩市银行业保险业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质效行动方案(2023—2025年)》,优化愿贷敢贷长效机制、拓展服务渠道、丰富产品体系等,持续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覆盖面和满意度,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025年上半年,龙岩辖区保险机构积极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保险服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101.41万元,提供风险保障13.31亿元,赔付支出618.02万元。
龙岩是福建的“生猪粮仓”,年出栏量占全省近三分之一。然而,天灾、疫病与市场波动如同悬在养殖户头上的利剑。如何为这一支柱产业系上“保险绳”?中国太保产险龙岩中心支公司交出了答卷。
“一场山洪,差点让我倾家荡产。”武平县养殖户赖文成心有余悸地回忆2024年的那场灾害。洪水冲垮猪舍,损失惨重。绝望之际,中国太保产险龙岩中心支公司快速启动绿色理赔通道,一笔及时的赔付款让他得以重建猪场、恢复生产。“保险真成了救命钱!”赖文成的感慨,道出无数参保养殖户的心声。
“我们的目标是为生猪产业构建全方位风险保障网。”中国太保产险龙岩中心支公司农险负责人黄家畅介绍。该公司精准聚焦产业痛点,不仅提供覆盖育肥猪、能繁母猪死亡风险的传统险种,更创新推广应对价格波动的保险产品,建立起多维度农险保障矩阵。
服务不止于灾后赔付。在龙岩金融监管分局指导下,该公司主动将风险防控端口前移——联动专业消杀机构深入养殖场,普及疫病防控知识,协助做好生物安全防护,力求“防赔并举”。
“这叫‘风险减量’管理,少损失比多赔付更有意义。”中国太保产险龙岩中心支公司总经理吴云雄强调。同时,该公司积极搭建平台,促进“银保联动”,为参保养殖户拓宽融资渠道,缓解其资金周转压力,为产业持续“造血”。
当保险力量深深融入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脉络,成效显而易见。养殖户敢投入、愿扩产,产业韧性显著增强。龙岩生猪产业在金融“防波堤”的守护下,不仅稳稳托住了百姓的“肉案子”,更成为红土地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强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