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07 14:15
(来源:科创中国)
菏泽,正悄然掀起一场提“质”谋“新”的产业浪潮。今年以来,全市锚定“四个定位”,将新质生产力培育工程列为“六大工程”之首,驰而不息,一以贯之,在发展蓝图上频频落子,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菏泽篇章。
重点产业“链上逐新”
菏泽“逐新”,不是盲目上新,而是下足“绣花功夫”,科学布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以新能源产业为例。市委常委班子曾多次前往外市考察学习新能源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研究我市产业发展方向,并超前谋划,预留了风电装机点位1890个,全国规划布局中独一无二。菏泽8万亩塌陷区水面,被山东确定为重点建设的“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这种因地制宜的全局性谋划,让菏泽拥有了巨大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
也正是各项优势叠加,让厦门海辰储能跨越山海,将全产业链投资超130亿元的“长时储能一体化零碳产业园”项目落户菏泽。目前,产业园一、二期项目同步施工,明年初将正式投产。
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引进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32个、总投资超500亿元。3个县入选省“千乡万村驭风行动”试点,采煤沉陷区50万千瓦集中式光伏即将并网发电。新能源装机规模占电力总装机比重达63.6%、居全省第3位。
蓝图既定,实干为先。上半年,我市坚定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加快推动10条重点产业链强链聚群,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
培育新质生产力,我市紧盯生物医药、高端化工这两大优势产业,巩固提升、做优做强。步长制药等中医药企业加快向“中药+大健康”赛道布局,中成药产业逆势增长。生物医药产业入选省先进制造业集群。高端化工产业走上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并不断向下游延伸,全市规上新材料制造企业增至68家,营业收入增长11%。
“喜新”,但不代表“厌旧”。机电设备制造、木材加工等传统产业在我市“浴火重生”,逐步走上“智改数转”之路,重塑了竞争优势。上半年,我市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3.3%、高于全省7.8个百分点,70%的规上企业实现“智改数转”,曹县、单县获批建设省级数字经济特色集聚区。
科技创新“破土成林”
“政府奖励了50万元,我们再拿出来50万元,成立中杰科技创新基金,或作为人才奖励,建立起长期性的人才激励政策。”前段时间的全市科技大会上,山东中杰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春雨成为“市重大科技贡献奖”获奖者,他准备把奖金继续用在创新和人才上。
中杰特装这个曾以锅炉制造为主的老企业,如今凭借科技创新,成为菏泽机电设备制造产业集群的领军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让“菏泽制造”的轻量化高端绿色能源装备站上了国际竞技场。
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广科技成果“先用后付”机制。上半年,170家企业与科研机构实现双向对接,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9家。
一张人才清单,让达驰阿尔法的年产值增加了2000多万元,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中。“市委将我们的人才需求编进《急需紧缺人才清单》,成功促成了公司和山科大教授孙红雨的合作。”山东达驰阿尔发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包龙卿说,孙红雨的研究成果目前已应用于公司产品,销量稳步增长。
人才是第一驱动力。我市深入开展“一县区一高校”校地融合发展集中行动,上半年,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增10家,新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6人。中扬集团国家级新材料研发基地加快建设,达驰电气、中杰特装等4个项目获批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
消费新场景“焕新做靓”
上半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54.9亿元,同比增长7.6%,增速居全省第1位;限上零售额增长13.2%,居全省第2位。
7月11日上午9时,菏泽万达广场地下一层人声鼎沸。“盒马鲜生”刚正式营业,店前已排起蜿蜒长队。商场内,不少其他店铺也提前到9时开门,承接带来的客流。
“商品品质好,性价比高,我们全家都喜欢来这里选购,奶茶风味瑞士卷是我女儿的必抢爆款。”市民张静笑着告诉记者,“下午、晚上人更多,所以我就带着女儿赶‘早场’。”
“盒马鲜生”菏泽店是其鲁西地区首店。“菏泽万达广场拥有成熟的商业环境和便捷的交通网络,我们将持续依托菏泽这个‘中心点’,服务聊城、济宁乃至濮阳、商丘等周边地区的消费者,把好的商品送到更多顾客的手中。”“盒马鲜生”相关负责人凌珺说。在该门店带动下,菏泽万达广场单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0万人次。
不只“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夜幕降临,菏泽佳和城购物中心门前广场人山人海,不少游客争相与巨大的粉色充气小象合影。商场内,络绎不绝的顾客提着大大小小的购物袋,脸上挂着满意的笑容。
菏泽佳和购物中心是菏泽佳和集团2021年打造的大型现代化商场,现已发展成为全市知名的“网红打卡点”。“我们引进了海底捞、麦当劳、星巴克、巨幕影院等200多家大牌商家入驻,其中菏泽首进签约品牌70余个。”菏泽佳和城购物中心相关负责人刘海龙表示,上半年,商场日均客流量30000余人次。
这仅是菏泽消费市场的一个缩影。上半年,我市打出“政策+活动”组合拳。以旧换新释放潜能,推出327项优惠,发放补贴资金5.7亿元,发放消费券283万元;举办促消费活动700场,5万多商家参与,带动客流量4000余万人次。
消费新场景更延伸至多领域。上半年,文旅领域创新,助推菏泽跻身“马蜂窝旅游”全国“五一”热度涨势最快小众城市第4位;教体赛事带动经济效益超10亿元;新增154家限上批零住餐企业;建成12家省级电商云仓;跨境电商出口18.3亿元。曹县汉服销量继续占据全国半壁江山,并以汉服文化引领消费新需求。多领域融合发力,共同托举消费市场“量”“质”齐升。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