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06 20:08
作者 | 刘洋
三年前,“绿电巨擘”国家电投曾引领了一波煤电甩卖潮;现如今,国家电投似乎正在谋划重新布局煤电。
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获悉,7月30日,国家电投的“旗舰”上市公司——中国电力(HK:02380)在京召开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
让外界颇感意外的是,会议特别强调,中国电力下一步将夯实发展基本盘,高质量推进增量发展和大火电建设;主攻重大战略项目,破解开工滞后难题,压实“四大控制”,打造火电精品工程。
无论是“推进大火电建设”,还是“打造火电精品工程”,对一个绿电转型急先锋来说,都显得意味深长。
截至2025年5月,国家电投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72.96%,在五大电力央企中遥遥领先;作为国家电投的先锋旗舰上市公司,中国电力的清洁能源装机占比也已经超过了80%。
现如今,绿电转型的急先锋为何突然要“倒车掉头”?这背后有什么样的风向之变?
曾经狂甩煤电的国电投
“双碳”目标提出后,电力央企们普遍视煤电资产为“包袱”。恰巧此时,煤电经历了罕见的亏损。
粗略估计,在煤价疯涨的2021、2022年,电力央企煤电业务分别亏损超千亿元和660亿元。其中,2021年电煤价格上涨,导致全国煤电企业电煤采购成本额外增加6000亿元左右。这一年,光是五大发电集团旗舰上市公司,就集体巨亏近300亿元。
此种行情之下,煤电资产“甩卖潮”延烧开来。据不完全统计,自2021年底到2022年10月,不足一年时间里,仅五大发电集团就抛售了至少23家煤电厂。
其中,甩卖煤电资产力度最大的当属国家电投。国家电投共转让了9处火电资产,其中有6家煤电厂陷入亏损,1家煤电厂净利润为零。看资产负债率,这些煤电厂有8家都在70%以上,最高的甚至超过了110%。
2022年12月,国家电投时任董事长钱智民曾公开表示:国家电投旗下煤电企业大量亏损,2022年煤电亏损率达到60%。因为近年来煤炭价格处于高位,国家电投有16%的电厂负债率超过了100%,资不抵债,但仍面对着保证电力供应的压力。
彼时,接盘电力央企煤电资产的大致是这两类买家,一类是煤炭企业,一类是地方国企。国家电投甩卖的煤电资产,最大的接盘买家,就是鼎鼎大名的煤炭企业——中煤集团。
2022年底,中国电力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对旗下新源融合(北京)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源融合”)60%股权公开招标。最终,中煤集团子公司中煤电力以12.65亿元拿下。
新源融合主要资产是湖北大别山电厂、河南姚孟电厂,均从事燃煤发电的生产和销售,共持有9台燃煤发电机组,装机容量合计476万千瓦,还有一家正在建设的热电项目。但截至2022年9月,新源融合税前亏损8.67亿元,净资产28亿元。
上述交易仅仅是“冰山一角”。事实上,过去几年间,中国电力及其母公司国家电投一直在甩卖煤电资产,光是转让给中煤集团的煤电装机容量就超过了2000万千瓦。
2024年清洁能源装机对比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与大肆甩卖煤电资产同时,国家电投也在大刀阔斧上马风光新能源。2020年末,国家电投清洁能源装机占比为56.09%。而截至2025年5月,国家电投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72.96%,增幅巨大。
值得一提的是,仅用了4年时间,国家电投的风电装机就从2020年底的3088万千瓦,大幅提升至2024年底的6059万千瓦,净增近3000万千瓦;光伏装机则从2020年底的2961万千瓦,上升至2024年底的8414万千瓦,净增近5500万千瓦。
风光过剩后的逆向调整
国家电投快马加鞭的绿电转型,并未如各界预期中那样,换来绿电“伊甸园”。随着新能源消纳难愈演愈烈,新能源电价持续下跌,单位装机的发电量大幅缩水,国家电投感觉到了巨大压力。
早在2023年9月,在2023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上,国家电投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勇健就直言,过去中国新能源电量优先收购,带补贴电价甚至高于火电。但短短十余年间,新能源从补贴退坡到平价上网,再到马上进入电力现货市场,电价呈下行趋势,甚至出现负电价。
“新能源开发底层逻辑已经发生变化,未来电量和电价都会出现不确定性,这给新能源发展带来挑战。”何勇健表示。
正是在这样的预期转变之下,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国家电投开始频繁挂牌出售旗下光伏电站资产。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至今,国家电投共转让旗下40余家新能源公司股权。其中,涉及光伏、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超3.2GW,交易评估价值约180亿元。
在风光资产不受待见的同时,曾被各界视为沉重包袱的煤电,却迎来了新发展机遇。
一是煤电的兜底保供地位重新确立,并经过了主管部门的确认。
2024年8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联合发布《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年—2027年)》,强调“以清洁低碳、高效调节、快速变负荷、启停调峰为主线任务,推动煤电机组深度调峰、快速爬坡等高效调节能力进一步提升,更好发挥煤电的电力供应保障作用,促进新能源消纳”。
二是伴随着煤价的持续下探,煤电企业重返盈利轨道。
2025年上半年,随着煤炭价格的进一步下探,煤电企业的盈利大幅增长。例如,“煤电一哥”华能国际(SH:600011)7月30日召开中期业绩发布会披露,上半年虽然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7%,但归母净利润却高达92.62亿元,同比增长24.26%。
正可谓是“此一时,彼一时”。新能源符合未来发展前景,但收益下滑让产业遭遇了“逆风”;煤电虽然是要被革命的对象,但当前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不可替代的“压舱石”,更要命的是,煤电赚钱能力依然可观。两相对比之下,中国电力重提“推进大火电建设”、“打造火电精品工程”似乎并不那么难以理解了。
不过,中国的“双碳”进程是确定性事件,严格控制煤电装机增长、以风光绿电逐步替代煤电的大趋势是不会改变的。这一过程中,发电企业间歇性兴起的煤电装机“冲动”难以避免,但长远来看只是时代浪潮中的小浪花、小旋涡。
抑制发展煤电的“倒车掉头”行为,关键还在于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在新能源消纳方面采取有力措施,稳定风光新能源的盈利预期。只有让风光新能源拥有合理的利润空间,让发展绿电不再“吃力不讨好”,上马煤电的“冲动”才会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