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十年托举梦想,只为青少年“展翅飞翔”

2025-08-06 18:12

“那几十分钟的相遇让我感觉进入了乌托邦一样,这么多年过去了,但我依然可以清晰地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十年弹指一挥间,那个当初“攥着手心出汗不敢发言的羞涩少年”已经离开大学步入社会。彼时的李阳以受助对象的身份从东北出发前往上海,见到了迈克尔·乔丹(Michael Jordan)本人,他未曾料到这短短几十分钟的相遇会成为人生的分水岭。

同样因与自己的偶像产生物理意义上的连接而带来改变的还有高中生吴宁美。2023年,她获得了与篮球明星郭艾伦同场竞技的机会,这次经历重塑了她对篮球这项运动的理解与认知,她的目标从“自己打好球”转变到“希望未来能成为一名体育老师,将这份热爱传递下去”。

无论是刚刚步入社会,还是希望在将来成为体育老师,李阳和吴宁美的逐梦历程,离不开“展翅飞翔”这个项目的托举。

2015年10月9日,Jordan品牌和迈克尔·乔丹在大中华区宣布启动全球“JORDAN WINGS展翅飞翔”项目,该项目致力于通过教育支持、导师引导和体育活动激发青少年充分发挥个人潜能。

当迈克尔·乔丹在1984年NBA选秀中被芝加哥公牛队选中时,没人能预料这个来自北卡罗来纳州的年轻人会成为划时代的体育精神符号。而北卡罗来纳州威明顿的街道球场,是迈克尔·乔丹篮球梦开始的地方。如今,Jordan品牌带着“展翅飞翔”计划正托举数千名少年,成为他们梦想的起点。

展翅飞翔十年路:足迹遍布多国,陪伴数千名青少年成长

早在2015年,项目首期联合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原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全国多个省市筛选出首批受益学生,通过奖学金支持和体育器材捐赠,为他们的学业提供物资上的帮助。不同于传统公益的单方面给予模式,项目从诞生就带着鲜明的“Jordan印记”——将体育精神中的拼搏、自律、团队协作融入日常成长,让“Jumpman”标志从运动鞋上的符号,变成长期激励青少年成长的精神标识。

项目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持续根据实际需求优化升级。2022年,项目进一步升级奖学金体系,新增了篮球生奖学金,每年选拔10名特长生,这一调整不仅呼应“以体育赋能成长”的品牌基因,更激励着热爱篮球的青少年敢于梦想、不懈进取、追求卓越。这些影响在2023年“下站东单”活动中得到了具象化的体现,首批篮球特长生在与球星郭艾伦同场竞技时展现出青春活力,他们虽身处资源有限的成长环境,却在项目支持下始终保持对篮球的执着,这份热情恰是对体育精神的生动诠释。

相关研究表明,优质的体育教学甚至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毕生品格,引导其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塑造其刚毅、自强、乐观和开放的个人品质。这一观点与“用体育与教育赋能青少年”的项目初心不谋而合,而关于刚毅自强的品格塑造,乔丹无疑是每一位青少年的榜样,“每个人都尝过失败的滋味,但我不能接受从未奋斗过的自己”,这是他的失败与奋斗哲学。

据了解,自2015年迈克尔·乔丹访华启动以来,该项目已走过近十年历程,足迹遍及中国、伦敦、巴黎等多地。其中,超过3500名来自中国欠发达地区的孩子,在项目支持下不仅拓宽了视野,更在各自的人生轨道上实现了真正的“展翅飞翔”。

球星引路,导师相伴:成长道路上的双引擎

英国谚语有言,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在“JORDAN WINGS展翅飞翔”项目中,榜样的力量得到生动实践,通过顶级球星资源的系统化引入,将短暂的“追星热情”转化为持久的成长动力,让“超越与突破”的Jordan品牌信条通过真实成长故事传递。

2024年“Jordan Family中国行”活动中,杰森・塔图姆、卢卡・东契奇、锡安・威廉姆森、保罗・班凯罗四位NBA球星带领青少年们进行训练,传授篮球技巧,郭艾伦等球员则通过训练营互动,用“从替补到主力”的奋斗故事告诉孩子们:“篮球教会我们的,不只是进球,更是跌倒后再起身的勇气。”这种“参与式榜样教育”以体育为支点,撬动了孩子们对自我、社会与未来的重新定义。

相较于以运动员的榜样角色为成长引擎,项目在人才培育方面有更早的探索,早在项目成立的次年,2016年就推出了“导师计划”。该计划由不同专业背景的耐克大中华区员工组成志愿者导师团队,企业员工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陪伴者”,围绕开拓学生视野和规划未来两个方向,通过访校、书信、视频主题班会、夏令营等形式,助力拓宽“Jordan Wings”班同学的视野,提高学生们的自我认识、自我规划等能力。

Jordan品牌在拉塞尔·威斯布鲁克(Russell Westbrook)访问大中华区期间启动了“展翅飞翔”项目第二期的三年计划,在原有高中导师项目的基础上新增员工城市小学导师,前瞻性地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小学项目点,由耐克员工组成的导师团队提供丰富的课后兴趣课程,进一步升级和创新了导师计划。

“‘展翅飞翔’项目的深度在公益领域很有示范和借鉴意义。其中,项目创新地引入了导师计划,耐克员工志愿者通过陪伴、倾听、引领等方式帮助受益高中生发挥个人潜能,助力他们健康全面成长”。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韦丹丹评价道。

项目开启至今,耐克大中华区共有607名员工参与到了“展翅飞翔”项目中,通过140余次访校、3500余封书信往来、视频主题班会及夏令营等形式,累计贡献超142,000个志愿小时。

如果运动员榜样力量点燃了学生们的梦想火花,那么导师计划的真心陪伴则激发了孩子们的无限潜能,二者共同推动着项目从物资援助到内生力培育一步步跃迁,实现了从外部“输血”到培育内生“造血”能力的转变。

学生深度参与: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成长”

随着首批学生毕业,项目逐步构建起“受益者反哺”的良性循环。2019年起,项目尝试建立毕业生社群,创新设立“校友群群主”志愿者角色,这不仅实现了资源延续,更是敏锐地将受益者转化为项目共建者,形成了强大的互助网络和榜样力量,实现了公益生态的自我维系和扩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公益的价值主张,这要求公益项目保持明确的问题意识,从受助者的角度出发,思考其需求和背后的深层问题,“JORDAN WINGS展翅飞翔”很好地贯彻了这一点。

欠发达地区学生进入大学后,因环境适应、职业规划等问题导致辍学的群体不在少数,针对这一社会性“痛点”,项目建立了覆盖升学、实习、就业的全周期支持链:一方面,通过往届毕业生的“朋辈指导”分享经验,帮助刚进入项目的新生平稳过渡;另一方面,在耐克及Jordan品牌的零售店铺设立专属实习通道,有36名学生获得了耐克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实习岗位,真正打通“教育-就业”的成长闭环。这种直击痛点、前置干预的举措,正是项目从受助对象深层需求出发、提供精准支持的直观体现。

曾是受益学生的李阳,如今也是项目的兼职工作人员,负责管理毕业生社群,他说:“项目最神奇的地方是让我从‘接受安慰’的人变成‘能给别人安慰’的人。现在每次和毕业生聊天,都觉得热血沸腾——这就是‘展翅飞翔’的意义吧。”

在老家练习运球的女孩吴宁美,2024年以志愿者身份参与了球星中国行,成为了引导小朋友互动的“知心大姐姐”,吴宁美对这个新角色乐在其中:“看到他们就像看到小时候的自己,希望把这份对篮球的热爱传递给更多小朋友。”

他们的转变恰是项目内核的生动体现——Jordan品牌没有将学生框定在“需要帮助的人”这一单一标签里,而是通过资源连接、精神鼓励,让他们重新寻找自己的人生定位。项目不预设学生的成长路径,只提供“试一试”的勇气与机会,最终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展翅”方式。而关于成长,发起人乔丹有着自己的理解——“只有一个人能界定你一生的成就,那就是你自己。”或许正是在这样的理念驱使下,项目走向了它该有的深远价值。

从初期的奖学金支持、体育器材捐赠,到创新的导师陪伴、球星精神激励,再到构建校友网络、打通就业通道,项目用十年时间证明了真正可持续教育类公益的科学范式:以学生的成长与需求为圆心,通过精准识别、体系化设计、多维度赋能、全周期支持、激发主体性、构建共同体的科学方法,让每个被支持的生命都能成为传递力量的火种,在自我超越的同时,持续照亮更多后来者的前行之路。

正如Jordan品牌全球副总裁霍华德・怀特所言:“‘展翅飞翔’项目的十年历程,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值得自豪的里程碑之一。真正的传承必须扎根教育,如今全球已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通过这个项目突破潜能边界,塑造未来。”

未来,“JORDAN WINGS展翅飞翔”项目将持续拓展赋能边界,托举更多青少年,助力他们勇敢逐梦,在人生赛道上实现更高远的飞翔。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